第三百四十六章 有皇帝的家庭(2 / 2)

加入书签

沈星空和白灵在别墅门口,被锐新给追上了,其实他们两个根本没想走,所以一直走得很慢,这个赚大钱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

“沈医生……”锐新拉住了沈星空胳膊,微躬着腰,向客厅里的沙发做出请的手势,“请,请请请,我们一定要再谈谈。”锐新表现得很坚决。

“好吧,那就看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沈星空挑挑眉毛,和白灵两个转身走回客厅里,大马金刀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两位穿着鲜红色旗袍的少女走过来,为他们端来茶水、水果,茶水是淡绿色的,飘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水果也是海外进口的,看样子都不是普通人家能吃得起的东西。

“锐新先生,我刚才说过了,我时间有限。所以有什么话,麻烦你简单一点告诉我,我就是个医生,只管治病,别的不管。”沈星空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对锐新说道。

“唉……”锐新深深地叹了口气,脸上浮起愁色重重,“沈医生,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老爷子真的是皇帝,起码他是这个家里的皇帝。”

“呵呵,我历史学得不怎么好,如果我没记错,中国没有皇帝已经差不多一百年了吧?”沈星空反应平淡,慢慢品着手里的香茶。

“是,1912年元旦后,先帝退位,中国从此没有了皇帝。”锐新并不反驳沈星空,因为这是事实,无视事实的人就是自欺欺人。

“那楼上卧室里那个皇帝是怎么回事?”沈星空发现锐新并不是很讨厌。

“他……老爷子……姓爱新觉罗的……”锐新紧咬牙关,终于说出了真相。

“那又怎么样?”沈星空根本不觉得这个姓氏有什么了不起的。

目前在中国,爱新觉罗这个姓并不算少,毕竟是曾经的满洲正黄旗,皇帝的血亲一族,在辛亥革命及后来的一系列战争中,很多都被保全下来了。又经过一百年来的开枝散叶,如果做个全国的人口普查,爱新觉罗姓应该在千人左右。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了,时代也进入二十一世纪,爱新觉罗姓与张姓李姓不再有什么分别,只不过让人会多一点新奇而已。

可是接下来,锐新却给沈星空讲了一段清末不为人知的秘史,让沈星空和白灵都大感诧异。

当年咸丰皇帝死后,立了同治为帝,可同治帝活得时间不长,六岁在老爹的棺材前登基,十九岁就得天花病死了。史载,同治帝无嗣,死后立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为新帝,就是后来的光绪帝。

可是锐新告诉沈星空,同治帝有孩子,而且还是一个儿子,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被雪藏在了正史中。

同治帝是个正常的男人,也是个风流的男人,有野史记载,他最后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死于梅毒。梅毒是种什么病,几乎没人不知道,在古时候被称为花柳病,可见同治帝在成年之后,私生活十分腐化放荡。

这样的男人怎么会没有孩子呢?可惜生孩子的女人不对,即不是正宫皇后,也不是某位嫔妃,而是北京八大胡同里的一个十八岁小姑娘。北京的八大胡同是窑子巷,皇帝在那里和女人生了孩子,传出去就是大清的国耻,慈禧太后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出现。

另外还有一个隐情,慈禧对同治帝非常不好,而同治帝对慈禧也非常不满,他们几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据说,同治帝病重后,本来还能活几个月,却被慈禧当着他的面,毒打他的皇后,给活活气死了。

这种情况下,慈禧更不会让同治的后裔继承皇位,更何况还是个窑姐的孩子,所以才选择了比较容易摆弄的王爷之子即位。同时,她派出自己同族的一个侄子,带三百精兵,秘密前往八大胡同,要把小窑姐和同治的亲生子一起铲了再除。

慈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万万没想到她那个侄子是个死心眼,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同治帝的亲生子就是龙种,那怎么能杀呢?杀了就要遭天谴的;而同治帝睡过的女人,不管是不是窑姐,也算贵妃。

慈禧的那个侄子当年只有二十几岁,年少气盛,一股热血冲上脑子,带着三百精兵,居然保护小窑姐与同治帝的亲生子逃出了京城,一路向南走,来到了福建和广西一带。

当时那里地处偏僻,民风淳朴保守,他手里原有三百枪铳营精兵,后来又招募了一些新兵,坐地成了军阀。

慈禧当然不干了,简直脑羞成怒,准备派人去剿除自己的侄子。可惜天不随她愿,同年左宗棠要去征新疆,接着琉球又出了事,再然后就是乱七八糟没完没了的事,清政府到了摇摇欲坠的时刻,使慈禧分身乏术,这件秘事也就一拖再拖,直到她死。

慈禧侄子当然姓叶赫那拉,自从做了军阀,就在家里秘密拱奉着同治帝的亲生子,当成皇帝一般,而且传下祖训,他这一支的叶赫那拉要世世代代永远效忠“皇帝”,并且提供一切皇帝的待遇。

那些年兵荒马乱,这个叶赫那拉的小子别看愚忠,但脑子很活络,带着自己的精兵,干了不少大事,也捞到不少财富。那时候只要会投机,心够狠手够辣,盘据一方想赚钱太容易了,而南方又正好开始工业及商业革命,很多人富得流油。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军阀时代结束了,民国时代结束了,接下来的几个时代也都结束了,整整一百多年,这支叶赫那拉的子孙始终敬奉祖训,将“皇帝”侍候得非常好,晨昏跪安,初一十五膜拜,同时用祖上当军阀赚来的钱,在现代都市文明里面,建立了一个有皇帝的家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