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1 / 2)

加入书签

“这武礼年纪不小了吧?”朱怡成问道。

“回皇爷,武礼如今已过六十了……。”

朱怡成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好看,一个六十多的老邦子有个屁用?张冉怎么回事?居然把这么一个人说出来难道是糊弄自己不成?

“皇爷,武礼年龄虽大,身子骨却好,而且武礼有个儿子今年还不到四十,相比武礼他的儿子阿舒尔对顺治一脉更为痛恨。”

张冉连忙解释道,朱怡成这才神色稍缓,随后问起了阿舒尔的情况。

根据张冉所说,阿舒尔此人和他的父亲一样,由于武礼丢了爵位家境困难,在满清宗室中早就属于靠边站的角色。

父子两人极度痛恨顺治一脉,私下常有非议,不过这两人都是志大才疏之辈,充其量就关起门来过过嘴瘾罢了,根本没人拿他们当回事。

当初在北京的时候武礼的日子已不好过了,后来随着清廷到了西安,武礼一家就更不用说,随后又一路颠簸去了西域,眼下武礼和阿舒尔父子既没差事又没进项,早年祖宗传下来的一点财物也变卖得差不多了,甚至连饭都吃不饱。

正是因为如此,锦衣卫在西域的探子盯上了武礼父子,毕竟这两人再怎么落魄也算是满清宗室。所以在锦衣卫探子的诱惑下,武礼父子成了锦衣卫的外围,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是给锦衣卫办事,毕竟以他们的身份来说也最多弄些清廷不痛不痒的情报罢了。

“如皇爷要想在爱新觉罗氏中挑选人,臣觉得武礼父子是一个极好的人选。”张冉建议道。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张冉算得上是朱怡成的近臣,这些年来一直为皇帝办事,早就摸清楚了朱怡成的想法,所以他断定朱怡成是要埋棋子,而且埋的不仅是一颗棋子,更一颗雷。

武礼父子二人不仅同顺治一脉有着深仇大恨,而且这两人志大才疏不说,因为穷怕了尤其贪财,再加上两人种种弱点早就被锦衣卫掌握,控制起来并不难。

但张冉却不知道朱怡成要用他们父子干什么,但这不是张冉能关心的,他只需要按照朱怡成的想法去做事即可。

朱怡成仔细想了想,张冉办事一向靠谱,如他没有把握也不会向自己推荐这两人,何况从张冉的解释来看,武礼父子的确是毕竟合适的人选,作为豪格的子孙后代,从法理来讲无论是武礼还是阿舒尔都有继承满清大统的可能性,何况这两人的现状也适合当自己想要的人选。

康德意图向印度转移,朱怡成举棋不定,思索良久最终他还是打算让康德把西域和藏地搅个翻天覆地,彻底先一步清除两地的传统势力再说。此外满清入印度从大局来说对于大明也并非是坏事,一旦满清在印度站住脚,大明反而能够利用满清针对西方各国,尤其是英国在印度的力量。

正是因为如此,朱怡成才会把张冉招来,他询问此事的目前是要在满清内部安个雷,一旦时机成熟,等这个雷引爆,到时候不仅满清死无葬身之地,甚至连印度也能成为大明治下之地。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朱怡成最终决定了,开口对张冉吩咐道:“想办法让武礼先复爵,再尽快抬高武礼和阿舒尔的身份,至于其他的朕就不多说,反正朕只能告诉你一句话,这父子两人用好了是有大用的,你可明白?”

“臣明白,请皇爷放心,此事臣定做的妥妥当当。”张冉连忙回道。朱怡成点点头,摆手让他退下,等张冉离开后,朱怡成重新回到了那副地图前,继续凝神看着地图……。

西域迪化,这里是满清在西域的重镇,虽之前经过内战,迪化城中有所毁坏,不过如今两年过去毁坏的房屋早就重建了起来,基本已再看不出战火的痕迹。

西域相比中原,建筑样式和格局大不相同,房屋大多都是泥胚所制,结构也带着明显异国的风格。

在迪化的城西处,这是普通人所居住的区域,一套不大的小院平房内住着一家五口人,这五口人正是武礼和他的儿子阿舒尔,还有阿舒尔的老婆和武礼的两个孙子。

武礼的老婆死了二十多年了,按理说他早就应该续弦,但家徒四壁的武礼哪里有这个能力再娶?何况他的身份尴尬,满清大族中肯嫁给他的年轻女人基本没有,至于那些小门小户的甚至死了男人的寡妇,以武礼驴倒了架子不倒的脾气,他也不屑去娶。

阿舒尔是武礼的独子,其实说起来武礼曾今有三儿一女,只可惜还有二儿一女都没能长成,早早就夭折了,留下来的也只有阿舒尔一个人。

阿舒尔今年三十八岁,长相和武礼年轻时几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这让武礼感慨万千。

因为他年轻时,待自己最好的二伯固泰曾今就说过,武礼和他爷爷豪格最像,也就是说阿舒尔同样也像豪格当年。只可惜像又如何,根本没卵用,豪格一脉早就凋零,眼下只顶了个宗室的名头,所谓的落毛凤凰不如鸡或许就是如此。

由于家境不好又自持身份,阿舒尔成婚很晚,所以他的两个儿子如今只不过是不到十岁的娃娃,一家人住在这处从当地人手中好不容易抢来的小院中,平日里又没什么进项,那些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早年差不多都变卖完了,武礼一家这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

但再艰难,武礼和阿舒尔依旧在外面保持着自己宗室的身份,仿佛用这最后的一点遮羞布来遮掩自己的落魄。

就像现在,关起门来武礼穿着一身小褂,拿着蒲扇躺坐在院中,边上放着一壶茶,茶具看起来不错,毕竟是祖上在中原从大户人家手里抢来的玩意,可里面泡的却是不怎么样的高沫,而且这高沫不知道被武礼泡过后再捞出来晾晒过几回了,早就泡不出什么颜色来,喝起来更和白水没什么区别,但武礼却依旧喝得津津有味。

毕竟丢了中原后,这茶叶在满清早就成了奢侈品,除去有权有势的王公大臣们还能想办法弄到一点,像他这样的闲散宗室哪里去弄茶叶?何况就算有门路凭武礼口袋空空也买不起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