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2 / 2)

加入书签

全家人里最聪明的就是白林,父母兄长都是老实巴交的人,那些年白皎自己也天真懵懂。

而白林忙于学业,之前一直拼命读书,等他发觉时,才知道自己妹子在周遭名声不大好。

白林有些纳闷,自家人的性子自己清楚,父母兄长虽然宠溺白皎,可她也不是那等娇纵跋扈之人,只是性子娇气一些。

她从小上山采药,炮制药材,卖药,小小的人儿比一些大人还要辛苦,家里富裕了,她性子娇气些又怎么了?

天塌了还有他们两个兄长顶着呢!

罢了,就算其他人求娶,他也不会同意。白林心中愈发坚定,他要考取功名,为妻子儿子博得一个好出身,为妹妹找一门好亲事。

只是偶尔,他也会生出些许愧疚,总觉得是自己愧对妹妹,这次更加明显。

这些他暂时按下不表,一转眼,结拜的事已经完成,其实农家也不需要什么繁文缛节,只要改个称呼就行了。

白皎大胆,率先柔声唤他:“三哥。”

男人略微回神,瞥见她茶色眼眸清透明亮,仿佛天上的星子揉碎了镶嵌其中,她看着他,满眼都是纯粹的欢喜。

这几天,他就算足不出户,也能感觉到白家人关系和睦,对于白皎,更是宠溺。

她才十六岁吧,不知为何,他莫名觉得她年岁极小,即使在村里人眼里,她已经是出落得尽态极妍,钟灵毓秀的姑娘。

他面无表情时,总有一股威严端正的气质,高高在上,白皎咬了咬唇,忍不住再次重复一遍:“三哥?”

声音软糯,有些委屈,她一直是家里受尽宠爱的小女儿,没想到这个新哥哥看起来那么冷。

好似冰封酷寒的雪山之巅,透出一股似有若无的冷意,让人望而生畏。

“小妹。”他猛地回神,念了一句,很生疏,却见对面少女霎时眉眼弯弯,笑容璀璨,宛若阳光般绚烂灼目。

白皎忽然想起一件事:“啊,三哥失忆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难道我要一直叫三哥吗?其他人问起来该怎么回答?”

这倒是个问题。

白家兄弟皱起眉头,男人是捡来的,不知道姓名,也不知身份,总不能一直这么叫着。

“皎皎说的对,那就先取个名字吧。”白老汉说道,下一刻,就被妻子怼了一肘子,她刚才也是这个想法,结果被老头子截胡了。

老头子平日里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碰上夸小女儿的事儿,这嘴巴就张个不停。

呵,她才是最宠爱小女儿的人!

白氏不愿意落后,喊道:“我刚才也是这么想的,还是我们皎皎聪明。”

白皎看了眼俩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白家最宠溺她的,就是她的父母,白老汉平日里沉默,可一旦事关女儿,他哪哪儿都觉得好,白氏也是一样,他们就是一对女儿控。

取名这事儿吧,白林是读书人,如今还是举人老爷,本来该是他取名的。

但是——

认干亲后的临霄却看向白皎:“不如让小妹帮我起,她救了我。”

白皎闻言一怔,惊讶得瞪圆了一双水眸,连连摆手,脸色绯红:“我又没读过多少书,取不好的。”

他脸上露出些许笑意,觉得她很可爱。

白山眼睛一亮,小妹心思缜密,其实也很上进,家里除了老二就是她读书最好,可惜女子不能考科举,说不定,他们家还能出来两个举人老爷呢。

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想想,说是不敢说的,但是不妨碍他对白皎有一层滤镜,毕竟当初白父白母有心让孩子读书,白林聪颖好学,白山一见书就头大如斗,对他来说,还不如去地里干活。

累得汗流浃背,也比头脑发昏强太多,以至于后来他很不理解,小妹是怎么拿二弟的书看得那么津津有味的,这也不妨碍他敬畏读书人。

反正他是看出来了,干什么都比读书容易!

听见小妹这么谦虚,他忍不住说:“小妹之前拿二弟的书看,也会识文断字嘞,谦虚啥,既然三弟让你取,你就取呗。”

白林也赞同,这是人家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而且他相信小妹。

白皎舔了舔唇:“要不,就叫白希。希望你能早日找到家人,恢复记忆。”她又在心里默默补了一句:希望你恢复记忆后千万别忘了我这个妹妹!

临霄轻点下颌:“从今日起,我就是白希了。”

他对自己的身份接受很快。

……

白家一共九口人。

先前就说过,两个哥哥结婚后娶了嫂子,柳氏和张氏。柳氏是和大哥白山一样的农家女子,为人勤奋肯干,为大哥生了两个儿子,大宝二宝。

二嫂则是为二哥白林启蒙的张秀才之女,饱读诗书,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儿子鹏儿,女儿宜华,他们并不在青山村居住,而是在县城里。

白皎父母开明,小夫妻长期分居可不好,而且二儿子平日里在县学读书,本朝三年一考,也就是说,他至少要在县学里读三年书,二嫂住在县城也好照应丈夫,而且青山镇虽然距县城不远,却也难免一来一回长途奔波。

因此,二老做主让他们夫妻俩在县城居住,偶尔,白林才会回来。

第二天,二哥白林临行前,和白父一起去找村长,村子里突然多出一个人,一定要告诉村长,再说,村里人多眼杂,怎么遮掩得住,况且如此躲躲藏藏,别人还不知道怎么看待白家呢。

白皎就在家里翻一翻草药,两个小孩儿出去玩儿了,大嫂在忙,她这点儿事情,琐碎又无聊。

忽然,她瞥见一侧的白希,时值夏季,日头毒辣辣的挂在天上,一会儿就晒得人头脑发晕,他倒是跟没事儿人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