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回了局内的殷政一直在分心,如果杀人的规律是齐峥嵘的爪牙,那么接下来一定是即将出狱的1985年持枪杀人案的凶手。
方向盘一转,他去监狱见了许微这个亡命徒。
许微第一次为齐峥嵘杀人是枪杀当时的政敌,第二次杀人,当街枪杀齐峥嵘情妇的丈夫,还没从蕉城按规划跑到香港就被警方在会所逮捕了。
入狱审讯时许微多次拒绝认罪,在审判时也数次保持沉默,但证据链完整,本是死刑,由于她在死刑前一天交代了另一恶性案件的主犯,又加上那会的人道主义,遂死刑变成了无期。
监狱永远是冷清的,殷政这一生见过很多穷凶极恶的亡命徒,边境殊死抵抗的大毒枭,沿海不知悔改的走私犯,内陆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没有他没见过的,只有没被他找到的。
许微已是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性了,白发苍苍双眼无光,脸上也出现了点点褐色老年斑,和他无意对视时他才知道对方已经老年痴呆了。
她和齐峥嵘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一个是天之骄子政法新人,一个是毕业就进研究所的光学工程师,他不好奇是什么让曾经的学者变成如今这样残缺老妇。
他只知道,对于人来说杀人的原因无非两点。
穷与情。
他没去关押许微的牢房,仅隔着玻璃远远看了眼。
狱警说,许微叁十岁就进来了,二十多年来不主动改造,不主动悔改,不主动劳动,有时会疯了般对着窗外的天空自言自语。
从来没人能听清她说的是什么。
人出狱了,殷政亲自盯着她,只要把最危险的第一周熬过去,剩下的就可以让别人来了。
老妇无儿无女,至亲早已离世,独自拿着自己入狱时交的一把零钱和一张电话卡去了她的房子。
殷政和同事坚持守在楼下的轿车里,一个看白班一个管晚班,吃喝睡怎么方便怎么解决。
前两天什么动静也没有,许微准时准点在楼下菜市场买菜做饭回家就看电视,没有见一个外人,没有联系一个陌生人,生活正常的不像样子。
第叁天白天开始,她不出门了。
晚七点,殷政和同事敲了敲老化的木头房门。
无人应答。
两人默契的对视一眼,同事联系更多增援,殷政一脚踹开了门。
人上吊了。
许微这条线索没了,殷政和同事将更多重心放在了以往七个案件上,他们小组不分昼夜的来回查看卷宗查看死者所有人际关系来回翻看所有监控纪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组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见证多少次东升日落后,在距离最近的第七案大刘案中,同事终于查到了点蛛丝马迹,大刘在乡镇还有一个独居的侄子,算算年龄,今年二十多了,这是大刘唯一在世的亲人。
殷政的车停在了大刘家门前,进了残破的土屋家门几人才明白他是个痴儿,小时候生病脑子烧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