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烽火难熄(1 / 2)
身在咸阳城的秦国大臣们,可能至今也没有真正弄明白天下形势到底已经混乱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虽然大秦军队最近取得的胜利令人安慰,但他们又怎么可能知道,在这背后秦军所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么惨重!
其时,扼守咽喉的潼关虽然还在大秦军队的手中,但从这道重要的关城再往东,却已经是处处烽火遍地狼烟了。
就在这最近几个月之内,叛军在这一片地带的力量已经发展的空前壮大,秦军唯有紧守潼关,不求有功,但求这道关口无碍而已。
距离潼关仅百里之内,便有数支叛军在这里占据着不小的地盘。如果他们的全部力量加起来,也差不多将近有十万之众了。只不过,一直以来,这些叛军都各自为战,各自占据各自的地盘儿,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军事联盟。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总地来说,还是叛军领导者的目光短浅所形成的。
当然,麾下多则数万,少则数千的这些叛军首领们,没有人会愿意主动去接受别人的领导。大家都是从一无所有揭竿而起走到了今天的地步,所经历的浴血拼杀和惨痛伤亡,谁也不比谁少多少。这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人马和所占领的地盘儿,谁又会甘心去交给别人呢?
对于叛军中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最初反抗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大秦王朝各种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压的人喘不上气来。不得已他们才走上了这条道路。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会想到太久远。只求能够暂时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那些残酷的压榨就满足了。
可是到了后来,随着各种军事力量的逐渐壮大,一些在从前不敢想象的野心,也随着疯狂的生长。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陈胜王所首先提出的那句口号的可能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人生在世,没有人甘于平庸。即便是杀猪屠狗、引浆贩卖之流,心中也有着一个荣华富贵的梦。自从祖龙皇帝一匡六合,统一天下之后,在许许多多身份不同的人内心深处,这世间就已经没有了不可能办到的事。
尤其是在那些六国遗族心中,因为仇恨和愤怒的驱使,他们的这种心情就更加迫切。在遥远的将来,即便是不能像大秦王朝那样做出统一天下的伟业,只恢复各自的故国,也算是了却胸中遗憾了。
就比如势力范围控制着华阴附近两三县之地的楚国贵族后裔景驹。便是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今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景驹,是原先楚国王族的旁支。楚国灭亡之后,王室成员几乎被杀戮殆尽。就连不是嫡系的旁支,也很难幸免。景驹和其他几人拼死逃亡之后,就变成了流亡的贵族。岁月变迁,年岁增长。不管所处的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都没有忘记亡国之恨。
景驹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了。他和他的追随者们,从刚开始的几十个人发展到如今万余人的水平,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已。
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景驹自认并非英雄。自从正式举起叛乱的大旗那一天开始,他就随时都作好了死去的准备。无论怎么说,大秦帝国的黑色铁甲军团,仍旧是这世间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想要突破他们的剿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至于说战而胜之,更是难上加难。
只不过,包括景驹在内的所有叛乱者们可能都没有想到,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他们已经失去了统一六国时候的锐利锋芒。面对着此起彼伏出现的天下叛乱,颇有些捉襟见肘,难以应付了。
一旦察觉到这一点,景驹和许许多多的叛乱者一样,简直是大喜过望。这让他们看到了复国的最佳机会。因此,虽然陈胜被杀,最近一段时间,局面又有些不利起来。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灭秦复国,唯死而已!
景驹的军队就聚集在县城附近的一座山里。为了以防万一,他从来不会在县城驻军。虽然这两三个县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但他还是不放心。手中的这万余人马,就是他全部的资本和倚仗。如果一旦有失,那便万劫不复,后悔不迭了。
密切关注着天下形势发展的这位楚国王族后裔,对于麾下力量的巩固和发展,还是感到比较满意的。不过,最近也有许多烦恼的困扰。其中之一就是粮草的短缺。而这也是所有叛军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