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侯门庶媳 第64节(2 / 2)

加入书签

景王见康成帝心情尚好,连忙接着说:“父皇前些时日身体欠安,儿子实在担心不已,父皇现在可大安了吧。”

说着又诉说了一番担忧之情。一时之间,父慈子孝,气氛还算温和。

见气氛尚好,景王接着卖惨,诉说了自己这些时日的惶恐不安之情,最后对康成帝求情,希望能将母妃放出来。

景王这番卖惨非常有作用,至少,听得他说,请求将罗淑妃放出来,康成帝并没有生气。

康成帝也没有立即答应他,只让他先回去,日后再说。

景王走后,康成帝想到罗淑妃也是陪了自己几十年的老人,此番睿王谋逆她也并未牵涉过深。看在景王的面上,将她放出来吧。

心中有了计较,命人将陈阁老叫进来,有事跟他商议。

陈阁老进来后,听得康成帝说了景王跟罗淑妃的安置,并未有异议。此虽国事,但更可算是康成帝的家事。

见此事,陈阁老并未有疑议。康成帝接着又说起了另外一事。

那就是兵部右侍郎的人选,康成帝提出,将现任江城知府李明定调任至兵部右侍郎。

陈阁老一听,大吃一惊,且不说别的,李明定的江城知府本才正四品,而兵部右侍郎为正三品。

按惯例,地方官进京任职,是要降等使用的;最不济,也得平级才是。这李明定如此破格提拔,实在于理不合呀。

陈阁老正要将反对意见说出来,一看康成帝脸色,心中一咯噔,皇上近来心情很是不愉,不可轻易驳他的话。况,圣上虽皇威日隆,但也并不专断昏庸,此举必有深意。

陈阁老快速一思索,想到十一皇子跟李明定的关系,心中顿时明了。况,兵部侍郎虽为高官重职,但也并未重要到关系国本之事。皇上要给就给吧,也顺顺他的心。

遂,陈阁老道:“皇上此言甚是,李明定先前立有大功,现在调任回京任兵部右侍郎,想来也是服得了众的。”

康成帝见自己接连几件事,陈阁老都没有驳,心情不错的当场赏了他几件珍珠金缎。

过不了几日,康成帝下旨,景王即刻出京,去到肃州封地做藩王,无诏不得进京。因不忍他们母子骨肉分离,罗淑妃由一品淑妃降为从二品罗妃,随子就藩。

这道圣旨可算做皇上处理家事,众人多无意见。

但又一道圣旨就炸的群情鼎沸了,皇上竟然直接将江城知府李明定提拔为兵部右侍郎。

别人尚可,但四皇子成王一系就尤为不忿了。

此职位,四皇子成王一向是视为囊中之物的,谁想竟被平川侯府得去了。

见四皇子脸色不大好看,肖志武连忙提点使眼色,拦住了成王准备反驳陈奏的脚步。

成王被肖志武一拦,一激灵,当即醒悟过来,自己这些时日,太过得意了,险些犯了父皇的大忌。

父皇既然当朝宣布了,那绝无收回的可能,自己此举,那简直就是在下他的面子,搞不好,父皇一震怒,自己这大好的局面就会毁去不少。

但自己身形已动,父皇已是看见了,成王当即急智道:“父皇,这李明定先前立有大功,完全当得起兵部侍郎一职,儿臣恭喜父皇又得一良才矣。”

且不说平川侯府知道明定即将回京,任职兵部侍郎的消息有多高兴。

单说,李明定九月接到调任圣旨,要他即刻上任兵部右侍郎。听得此旨意,明定大感意外,虽,先前侯府有猜到他可能会回京,但没想到,康成帝竟如此大方。

明定三呼万岁接旨后,就即刻准备回京事宜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因着圣谕要即刻回京,明定不敢耽搁。随即开始江城事务的交接。

新的知府人选并未定下,明定将江城事务,悉数全部交予孟会全与安洪瑞二人。

公事已了,但明定玉然在江城也算经营多年,还有诸多私事需处置。

玉然跟明定一商议,就由明定先行回京述职;玉然将江城事务处理完毕,再行带着儿子回京。

九月十八是个好日子,宜远行。

别过玉然母子三人,明定带着虎翼龙舌乘车往城外走去。

听得知府大人今日回京,江城今日可谓万人空巷,大家纷纷出来送行,城中士绅也送来了万民伞。

因着明定这些年,在江城一心为民,也未搜刮地皮,还让原先吃不饱饭的许多人,也都能一日三餐有饭吃。

今日见明定回京,有人真的泪洒当场。一是感念明定让自家过上好日子,一是担忧日后长官不知能否像明定一要清廉为民了。

明定告别城中的热情民众,出城十里沿途也还有人送行,明定也是感慨不已,看来,自己真的做对了。

明定被热情的江城民众送走。玉然也紧锣密鼓的处理起自家在江城的产业。

前任知府,现任兵部侍郎的产业,当然好处理,众人抢着接盘。不须几天,已是全部高价卖出了。

明定走的匆忙,很多人还没来得急送出像样的程仪。这些时日,知府府邸来人络绎不绝,江城有头脸的人物全都亲自上门来了。

玉然这几天,忙得连轴转。因着众人都知玉然要急着回京,遂都是集中上门送礼。

来人实在太多了,如个个都要亲见,那玉然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吃不消。遂,就让人理了理帖子,按亲疏远近,以及重要程度分了分。

最重要、平日最亲近的由玉然亲自接待。

次一等的由杨嬷嬷接待,这个前皇后宫人的身份还是很镇的住人的。

但就这样也忙不过来,遂,玉然将安秀云也请了过来。由她也帮忙接待一部分。

这样堪堪忙了几天,才周全过去。因来人大多都未留饭,因此,玉然又匆匆办了一场辞行宴。一为答谢,一为辞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