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百夫长来了(1 / 2)
手摸着粗糙的黄土夯土城墙慢慢走过,李孟羲时不时还能摸到夯土城砖中的麦秸的纹理。
据说古代筑坚城,会用鸡蛋清,和石灰,粘土,以及糯米汁混在一起做成三合土,用三合土建成的城池可百年不倒,坚固无比。
用鸡蛋清,还用糯米汁,成本一定很高。
文安县城的城墙就李孟羲观察,不是用三合土建的,而只是用普通的夯土法建造的。
看来只有到除了边疆地区和军事要地,或者州府之地,才能看到真正的雄城。
夯土墙,又称土胚墙,前世的时候,李孟羲见过这种墙。
爷爷家最早就是土胚防,住土胚房里热还是冷倒是忘记了,只是会漏水,每到下雨爷爷就会用大胶盆在屋里接雨水。
而且土胚房容易招老鼠和生虫子。
最好的做土胚的土是黄泥,而好的黄泥最好是取自河地的黄泥。
河地,即是离河近的土地,每到夏天发大水的时候,水会漫过高堤,把河里的淤泥什么的全沉积到河堤附近的地里了,因此河流附近的河地较为肥沃。
按爷爷的说法,河地是最好的地,河地的泥下雨不沾脚,而远离河流的岗地,岗地里的泥下雨鞋都能被粘掉。别看岗地粘鞋,用岗地泥做土胚,土胚却不如河地黄泥做的胚结实牢靠。
做土胚首先要找好黄泥,最好是表层泥土下的,没有杂物的黄泥,然后用木板做模,把麦秸剁碎,和黄泥加水搅和在一起之后,把掺了麦秸杆的黄泥倒进模具中,然后用重物捶打压实,压出砖的形状。
然后就把做好的砖胚阴干或者晒干,胚就成了。
黄泥和麦秸,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然而当两者混合一起之后,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加了麦秸秆的泥胚砖不会开裂,且很结实,盖成的房子至少能撑十来二十年。
看着城墙上的胚砖,李孟羲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以前。
直到身后响起脚步声打断了李孟羲的回忆。
回头一看,是刘备的亲兵。
“我过会儿就下去。”李孟羲和亲兵说着。
瘦高个儿的亲兵笑了,“不是来叫你的。将军说城墙陡高,怕你不留神掉下去,派我照看你。”亲兵和善的笑着说。
“多谢!”李孟羲礼貌的向刘备的亲兵道谢,“走,咱俩往前,把城头走一遍。”
李孟羲沿城走着,主动找着话题,和刘备亲兵边走边聊,走了片刻,走到楼梯处,李孟羲停了下来。
城墙的梯子是在城墙背面,贴着城墙修的,结构没什么复杂的,跟后世的楼梯一个样子。
关键在,楼梯修建的位置。
若守城方增兵城墙,那么士兵沿着楼梯上城,增援最先也最快能到达的地方,也就是和楼梯接着楼梯口处。
而于攻城方来说,除去敌楼等其他因素意外,但考虑楼梯位置这一个变量,攻城的位置是靠近楼梯容易攻破敌城呢,还是离楼梯远的地方作为攻击点容易破城呢?
李孟羲认为是后者。
攻城的士兵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只要打开了一个缺口,后续登城的的人源源不断,越来越多的人登城于是城就被攻破了。
攻城点离楼梯口远,这样守城方要支援,就要多走一截路,会支援不及,守城方支援不及不能马上堵上缺口,那就有利攻城一方。
而若是把攻城点放在了楼梯口处,攻城方士兵刚踏上城墙,守城方的支援沿着楼梯就冲上来直接厮杀了。甚至在楼梯口这个位置,登城士卒要同时面临城墙两侧,以及来自楼梯上,三个方向的攻击。
这和登上城墙只用面对两侧之敌,不是同一个难度。
故,李孟羲看到了楼梯,想到了攻城之时,如有可能,应尽量避开楼梯口。
可是,由此李孟羲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避开楼梯口好操作,但关键是,如何在城外隔着城墙就看到墙后的楼梯口呢?
答案有二,一是目测,看敌城之上,哪个地方突然明显的多了人,那就是楼梯口的位置。
但没有望远镜,没有良好的目力,此法操作难度很大。
其二,用攻城器械——井阑。
在众多集合了匠人们智慧的大型攻城器械之中,井阑是少有的偏辅助型器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