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如何御寒(2 / 2)

加入书签

“穿厚衣裳。”

“那要是没衣服呢?”

“没衣裳出去干嘛?出去奔死去呢?”伙夫说话不过脑子,张嘴就嘲讽。

李孟羲有些尴尬。

然后自知失言,伙夫赶紧告罪,正经了一点,“要是真没厚衣裳还得出去,就把麦秸树叶子,往衣裳里垫吧垫吧,也能抗冻。

再个就是,麦秸编个大裳,身上一批,扛风又不怕冻。”

李孟羲点了点头,他了解清楚了。

如果没有衣服,加强御寒的方法是用麦秸,麦秸此时,代替了棉花的作用。

比较可惜的是,汉末未大规模种植棉花,棉花这个极好的纺织原料,在汉代不好找。

李孟羲想起,羽绒,鸭绒和鹅绒这两种随处可得东西,极其保暖。

于是,李孟羲就问伙夫,问他知不知道能用鸭毛做衣服。

伙夫迷茫的摇了摇头。

看来,汉代鸭绒制衣技术,可能是没有,也可能小范围有流传,但是,未大范围推广。

鸭绒和鹅绒,是最适合平民御寒的材料。

皱眉思索良久,李孟羲认真思考,鸭绒服该怎么做呢。

好像,把鸭毛剪碎,然后当做填充物,填充到两层布料之间就行了。

李孟羲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麻布衣,发现身上麻衣,布料很粗糙,主要是,纹理不密实,孔比较大。

这要是用来装鸭绒,细小的鸭绒很可能从里边跑出来。

虽然有这个缺点,但是孔也没大到装多少鸭绒就漏多少鸭绒的程度。

鸭绒服还是可以做的。

再细思鸭绒服的其他细节,好像,有部分鸭绒服,封成一格一格的了。

这好像很有用,如果不这么缝,两层布料里的鸭绒就全跑到下面了,达不到整体保暖的效果。

所以,以汉末的技术条件,没有其他固定鸭绒的方式,鸭绒服做成之后应该是从外面看一块一块席子一样的样式。

鸭绒服防寒能力,不一定比裘皮大衣弱,而且造价会极其便宜。

但是吧,军中现在,也没办法弄鸭绒。

鸭子就那么一只芦花鸭,把芦花鸭的鸭绒给剪了,天冷,把鸭子冻死了可咋办。

所以,短时间之内,根本没办法做鸭绒服。

给数千人提供御寒物资,唯一有可能的方式是——麦秸。

就如伙夫说的那样,把麦秸往衣服里塞,多少能扛点冻,只能这样了。

很尴尬的是,军中麦秸也不多,而且行军在外,补充麦秸,除了路上能碰到,别的就是游骑商队遇到村落了,买其他东西的时候,顺便买半车麦秸过来,好多时候,麦秸不值钱,人家都直接送的。

冬日已至,不定什么时候下雪,麦秸一跃成为了军中头等紧缺的物资。

对义军来说,麦秸,等同于是棉花。

此事,得给刘备去商量一下,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下雪了,军中缺少足够的衣物,游骑商队真要是遇到村落,得多买麦秸,不能买半车就走了。

得赶在下雪之前,买到足够给每个人御寒的麦秸。

李孟羲匆匆吃完了饭,按惯例,抽出插在腰间绞成股的麻绳之中的竹筒,拔掉塞子,从竹筒中,倒出几个盐颗粒,然后倒进嘴里,也不尝味道,直接咽下。

然后,再倒出几颗盐粒,“砖头,张嘴。”

“啊~”

李孟羲把盐丢进弟弟嘴巴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