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我们的优势(2 / 2)
胡杨的这个想法也是今天下午逐渐成型。他看到大小李师傅两人轮班开车的时候有了这个想法。
客观的说滚头岭上的这条省道本身的路面情况还是可以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路面养护,而是路宽的宽度。勉强是能达到全程双车道的标准,但路肩几乎是没有的。
山体的结构和材质决定了,不能随意的进行开凿。所以路就只能顺着山体自然状态修建。
总得来说这条路的驾驶难度的确是高。不仅难度高而且还长,单人开下来的确非常的累。疲劳驾驶和注意力涣散会提高意外发生的概率。但这种情况如果由两个司机来分担,情况就会好很多。
胡杨想到华夏科技的人才储备。也有很多都是汽车兵出身。他们的驾驶技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也是两人一车甚至配备三人,滚头岭对他们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甚至胡杨还想过,可以专门训练一批针对滚头岭的驾驶员。
他们只开滚头岭这一段,出山之后就换成其他驾驶员。有车进山时再换上他们。以他们的能力,专攻这一段路的话肯定能逐渐拉开和其他司机的差距。这是日本秋名山著名车手藤原拓海已经证明过的。
沉默了片刻之后,李亿峰开口说道:“物流公司应该只是计划的第一步。”
胡杨心中默默鼓掌。不愧是李亿峰,果然不是个目光只停留在脚前尖儿的人。
普通人是走一步看一步,聪明是看两步,李亿峰这类人能看到五六七八步,否则又怎么能算是妖孽。
胡杨其实也是在刚刚想到李亿峰口中的那个计划。最多也就早了几分钟而已。其实胡杨此时的压力也不小,毕竟智商这方面真的和李亿峰这种妖孽有差距。
稍微整理一下脑中的思路,胡杨说道:“其实对于宁德港的前景,我的判断其实比你的预测还要更悲观一点...”
即便不考虑一些政策制定上的因素,光是从技术方面考虑。也不是三五年内可能完全准备好的。
不是说技术研发的难度就是到了三五年也攻克不了的程度。而是说现在国家需要关注的领域太多。公路铁路隧道这方面的技术要到九十年代才开始被关注。那也是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大规模立项和动工的时期。
但就算是到了那个时期,国家的重点还是放在了青藏方和云贵川,一个是高原冻土,一个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区。关于这部分已经写入了内参和政府工作计划中,虽然并不是最显眼的地方,但至少可以让胡杨不必再用推测的口吻说出来。
而同样对于筑路部分的信息,胡杨用北方林区正在进行的工程作为借口。有人问起,他就说是自己在北清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的。毕竟连“热棒”这么新的东西都弄出来,对隧道开凿技术有些了解也是很合理的。
于是胡杨稍微给李亿峰科普了一下冻土筑路的难点和喀斯特地貌筑路难点。
前面有这两个高山立着,同样困难但又不是非常困难和紧要的火山岩断层带开凿隧道的技术问题,处境就会变得不上不下十分尴尬。
所以从国家层面的资源分配来说,并不会重点投入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捡”别的地方现成的技术来用。
别的地方已经成熟的技术再拿来用虽然少花了研发的钱,但牺牲的却是时间。而这个时间并不是晚几年那么简单。
胡杨对李亿峰说道:“我的估计1990到2010这二十年是中国建国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二十年。慢了一点可不是慢一步,是慢了很多步。”
李亿峰认为四年之内都可以接受,这个判断胡杨是认同的。但这四年不是白白过去的,这四年是在吃宁德港天然深水良港的老本。
过了这重要的四年,其他地区也就能空出手来建设自己境内的深水港了。而这个时候宁德港的优势就没了。
宁德港处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好像是一个很不错的位置。但其实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这里对于航运来说并不吃香。
对于大陆而言海运的几大线路而言,宁德港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这里既不是距离马六甲最近的港口,也不是距离日韩最近的港口。从美洲和澳洲过来的海轮也不会把这里作为第一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