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2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欲书阁]https://yushuge.vip最快更新!
两家庄奴,一共十一口人。
杨家三代,杨庄头年约四十,妻子米氏,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
也许是生活艰辛,又生养太多,米氏的身体不怎么好,总要卧床休息。
大儿子杨谷已经成亲,娶的就是另外一户庄奴邓家的女儿邓桃,已然生了一个儿子杨丰年,今年才三岁。
小儿子和小女儿是双胞胎,杨黍和杨禾,今年才八岁,比俞信还小一岁,平时最多挖挖野菜什么的,再帮着大人们跑跑腿。
另外一家邓家,邓春还有个老爹,已经六十几岁,做不了什么活了。他妻子早逝,除了嫁到杨家的女儿,还有一个儿子邓荣,二十来岁,娶了杨家的大女儿杨豆。
说起来,也算是这两家庄奴换了亲。
实在是庄奴的日子太苦,连命都不是自己的,附近村庄里,哪怕是吃不起饭的穷苦人家也不愿意跟他们嫁娶。
所以满打满算,庄子上的壮劳力也就杨庄头、杨谷,邓春和邓荣四个。
现在又没有了牛,明年开春耕种可是个大问题。
诚然,俞善可以让他们自己耕种,不给牲畜,就是辛苦些。
这四个“壮劳力”也是面黄肌瘦,俞善自认为不是圣母,可这压榨人命的事,她做不出。
不过这些问题都先摆在一边,俞善得想个办法,先把小镜庄谷仓里那七十石稻米处理掉。
今天俞善仔细检查过小镜庄的谷仓,修得可不怎么好。
往年,小镜庄只是在收获以后暂时存一下粮食,周家很快就会拉走。所以谷仓年久失修。
俞善很担心一旦开始下雪,谷仓会撑不住,里面贮存的稻米可就保不住了。
上等稻米可以卖到七百文一石,可是小镜庄这七十石稻米属于中下等,一石能卖出六百文就算不错了。
零卖没有门路,也没有人手;要是整卖,生面孔大笔出货,还会被粮商压价,估计最多只能到手四十两。
俞善觉得应该想个办法,把利益最大化。
她写写画画一下午,总算有些思路。就是吧,这主意有些费钱,至少要先扎个本钱才成。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俞善摆弄了一下午的小银锭子和铜钱,算来算去的,十足的财迷样。
第二天一大早,杨庄头拎着一只肥肥的山鸡上门来道谢。
一开门,呼呼啦啦进来两三个人,为首的杨庄头扑通一声就给俞善跪下了:“主家,恩人啊,小的全家都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快快请起。”俞善消受不起,被唬得往旁边一躲:“这么说来,杨黍是好转了?”
“好了好了。昨天拿了您给的银子,赶到镇上请大夫施针开药,孩子今儿早上退的烧,人也醒过来了。”
杨庄头喜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主家,以后小的给您做牛做马,绝无二话。”
脸色腊黄的米氏也拉着一个小女童,非要给俞善磕头。
“还请起来吧,实在不必这样。”俞善不好去拉杨庄头,只好伸手把摇摇欲坠的米氏和小女童拉了起来。
“杨庄头也看到了,我这家小业小的,不算什么富裕人家。从周家手上拿到这个庄子,以后要好好经营,恐怕要做的事情会很多,到时候还希望杨庄头可以尽力协助。”
俞善觉得这杨庄头看起来是个聪明人,跟聪明人讲话不用拐弯抹角。
果然,杨庄头丝毫不吝于表示忠心。
他看出来了,眼前这女娃娃心善,有她当主家,庄上的日子肯定比以前要好过。
反正两家人的身契都捏在人家手里,要生要死都是主家的一句话,更别提只是出把子力气了。
庄户人家,最不怕的就是出力气了。
接下来的几天,俞善出出入入,忙得脚不沾地。
不过她还是没忘记,等俞信脸上的淤青一消,就带他到邻村私塾拜师了。
邻村私塾是位五十多岁,姓郑的老秀才办的,他三十岁才考上秀才,后来又屡试不中,消磨了几年,干脆回村办了间私塾。
农家子弟能供得起读书的不多,私塾也就更少,邻近几个村子的孩子都送来这里,经由郑秀才考较之后,再决定是否收入门下。
得知俞信是俞秀才之后,郑秀才还特意多考较了一些,好在俞信这些天呆在家里,除了扎马步,就是闷头读书。
当初俞秀才是给俞善开过蒙的,俞信有什么疑问,俞善还可以凭记忆教导几句。
结果自然是郑秀才满意的收下俞信这个学生。
通过考教的俞信,被郑秀才吩咐填一份“关书”——在俞善看来,像是一份入学通知书,上面约定了每年的束脩五百文或是稻米八十斤。
逢端午、中秋、正旦这三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这两寿,都需要另备礼物。
俞善忍不住乍舌,这样的条件,再加上笔墨纸砚的消耗,对普通农家来说,确实负担不轻。
最新章节请到yushuge.vip免费观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