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伏击战(2 / 2)
当日军的身影终于出现的时候,一场令人完全无法想像的攻击开始了。
数万中国健儿忽然出现在了战场之上,但日本人根本无法想像这居然是中国军人。
这些军人们浑身都是泥浆包裹,根本分辨不出原来的样子,在雨水的冲刷下,他们发出了阵阵的怒吼,淌过污秽不堪,极度难行的道路,山呼海啸的向着惊愕的日军扑了过去。
暴雨对双方造成的困难都难以想像,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
当日军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时候,中国士兵已经扑到了面前。
在这里,那些先进的武器似乎一下失去了作用,飞机无法起飞,火炮无法展开,剩下的,忽然就好像回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对决......
刺刀对刺刀,人命对人命!
双方的士兵们大呼小叫着搏杀在一起,在雨水中红着眼睛拼命,在泥浆地里翻滚在一起,用刺刀,用拳头,用牙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夺取着对方的生命。
两个中国士兵死死和一个鬼子缠斗在一起,三个人就像疯子一般互相嘶咬着。
那个鬼子身形粗壮,而两个中国士兵看起来有些单薄,始终都无法压制着他,反而身上还增添了许多伤痕。
忽然,一个中国士兵一口咬在了鬼子的耳朵上,在惨叫声中,鬼子的大半拉耳朵被咬了下来,紧接着,另一名中国士兵趁着这个机会,发狂的拿拳头死命的砸在鬼子的脸上,身上,砸在一切可能致命的地方......
鬼子还在那挣扎着,但渐渐的身形越来越迟缓了,咬他耳朵的那名中国士兵一跃而起,一把掐住了鬼子的喉咙怎么也不肯松手。
鬼子的脚急剧抽动,终于停止了挣扎,像一只死鱼般的躺在了泥水之中......
“兄弟,兄弟,死了,死了,起来,起来吧......”
士兵大声喘息着,有些语无伦次的拉起了还在卡着鬼子的兄弟,可那兄弟却一动不动,好像根本就没有听到什么。
好容易拉起了他,才忽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兄弟居然已经死了。
一动不动的僵硬在那,心口插着一把匕首,鲜血根本分辨不出颜色,和着泥水就这么顺着胸口慢慢地流淌下来......
“哎,又走了一个了......”
幸存着的士兵长长地叹口气,摇了摇头。他一点也感觉不到伤心,只有些淡淡的遗憾,才和这个兄弟配合出点感觉,结果又这么快的走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谁知道下一分钟死的是不是自己?
那边又有个兄弟倒下了,他大叫了一声,从泥水里爬了出来,跌跌撞撞地就冲了过去......
几万人绞杀在雨中的景象,完全让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难以想像。
随军记者萧纳云真的为自己感到幸运,他亲眼目睹了一切,目睹了中国士兵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士兵的尊严与日军进行着最惨烈的搏杀。
“他们更像是一群机器,完全感觉不到疲劳的存在,不,也许他们已经很疲劳了,只是在拼尽身体中的最后一点力气,为了自己的国家在战斗。
雨终于小了很多,能让我亲眼看到这壮烈的,让人动容的一幕。
倭寇士兵同样表现得非常凶悍,他们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在度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凶猛的投入到了战斗之中。
暴雨和泥泞的地面最大程度的削减了日军的战斗力,现在老天对双方都是公平的,大家只有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将这场战斗进行到底。
我看到了许多士兵倒下了,但我看不到鲜血,因为雨水冲走了一切,士兵们的血迹、生命,在这生的尊严不值一个铜板,当你倒下的时候,甚至不会有人多看你一眼,好像在这死亡才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第三战区成立的那一天起,我们已经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在这块广阔的战场上,我们歼灭了大量的敌人,但同样的,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几乎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是用无数中国军人的鲜血以及生命所换来的。
当我第一次来到战胜,并且亲眼目睹了胜利之后,我欢呼雀跃,为了我们的胜利而兴奋,但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兴奋却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却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因为我知道为了这样的胜利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我认识一个姓方的士兵,他年轻热情,总是缠着我要我给他照相,可每次当我准备给他照的时候却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办到。不过那次我答应过他,等到东线反击战结束了,我一定好好的帮他拍一张照。
但我永远也做不到自己的承诺了,当我最后一次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具尸体,他是在东线反击战的第一天就阵亡的,死在了冲锋的路上,身上被打满了弹孔。在那一刻我发现居然那么痛恨自己连这一点小事都无法做到。
我一直有个梦想,我想帮第三战区全部的中国士兵全都拍上一张照,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无法活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但我希望我的照片能流传下去,能让所有的人看到,我们这些为了国家而死的英烈们的遗容......
我虽然不懂军事,但看到远处中国士兵们英勇奋战的情景,我知道这场战斗我们同样会赢的,因为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战斗,为了自己国家而战,我们就算死也是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不是如同那些可恶的侵略者,永远也不可能回去了。
我还会继续呆在这里,呆在第三战区,我会亲眼看着,我们的士兵们是如何的英勇抗击,如何创造出一个接着一个辉煌胜利,如何把侵略者全部赶出去,我会尽自己的一切可能,记录下我们的每一名官兵最英勇的事迹,让他们的名字永远地流传下去,永远......”(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