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行针布气(2 / 2)

加入书签

宋以后道书中即很少见到言此类功法者,只有一些游行于民间的道士尚有行此道者,散见于文人笔记中。如《东坡志林》卷二:“学道养气者,至足之余,能以与气。”

而葛洪先师在导引术、布气之术上的成就,在同时期的医学家中无人能望其相背,因为他本身就是道门大家,修的是养生之术。

他在《抱朴子.内篇》记载了一门导引术《胎息秘要》,就是一门修习导引术的法门。

所以有了这灵气相助,华天宇非常有信心,通过九转玉龙针施展气针之术,使印生大师痊愈,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华天宇发现,存留在他脑海之中的灵气已经不多了。

前晚他施展九转玉龙针消耗了大量的灵气,才将安老救治过来,虽然事后那些灵气渐渐恢复了一些,可是华天宇发现,无论手腕上的天珠如何向他脑海中的《抱朴子》提供灵气,那些灵气也不如初始时那样浓郁了。

这样看来,这灵气是不可再生的,一但用尽,可能再想滋生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所以昨晚他特别留意了内篇之中的《胎息秘要》,这门导引术是葛洪先师在《抱朴子》唯一记载的一门导引术。

可惜的是,他昨晚按照《胎息秘要》的要求:打坐,吐纳。忙活到了半夜也没什么效果,这东西要持之以恒,可不是一簇而蹴就能练出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少有人能够定下心思锤炼自身,就算是华天宇也是如此,所以想要通过这种方式练出东西,那可真是难于登天了。

因为事前有了准备,所以华天宇为大师施展气针就更加容易了。华天宇按照昨晚想到的方法开始为大师行针布气,九转玉龙针中第四重为气针,病入藏腑,以气为引,针行于外而攻于内,这正是气针的要旨。

大师脾胃之气衰竭的厉害,药石之力无法渗透,所以这气针就起了决定性作用。华天宇毫不吝啬的调动灵气,针行于皮表,而气则达于脏腑,九针一成,灵气以这九处穴位为沟通点,气达于内。

气行,则脉通。

针收,气住,华天宇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他用灵气几乎将大师的经络疏通了一遍,灵气几乎耗尽,他整个人都被汗水沓透了。

如果不是大师赠予他这串天珠,又怎么可能意外获得这灵气,种因必然得果,这是佛家的因果,华天宇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所以在给大师治病之时竭尽全力。

收针之后,明净熬的中药也好了,印生大师将碗中的汤药一饮而尽,脸上罕见的有了红润的气色。

印生大师不无感叹的道:“小友的针术似乎与众不同,早年间我与师父游历到龙虎山时,与张天师有过一面之缘,谈及佛家道家两家之长,我师对道家的养生导引之术颇为推崇。

小友这针术似乎是将医家的针炙之术与道家的导引布气之法结合在了一起,不知是否如此。”

华天宇没想到印生大师慧眼如炬,一眼就看明白了问题所在。

他说道:“这门针术的确是将针炙之术与导引布气之法结合起来,中医十三科,每一科皆能治病,只不过这导引布气之法传到现今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了,而祝由术更是被称做封建迷信,国家开设的中医药类学院,根本不教习导引布气以及祝由术。

我这门针术是机缘巧合之下,从一位道长手里学习到的,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了。”

华天宇到是没有说慌,他这针术传自葛洪先师,葛洪是晋代道教领袖,他这话没有一点毛病。

他和印生大师,你一句,我一句,这一老一小,一僧一俗,竟然聊得颇为投机。

明净师父不知何从外面走了进来道:“师父,宋夫人携子前来拜见,师父是否见她。”

印空大师叹了口气道:“宋氏夫妇都是大善之人,请她进来吧!”

华天宇不知道这位宋夫人是谁,他站起来道:“大师,我用不用回避?”

印手摆了摆手道:“不用不用,一切随缘。”

不一会明净师父带人走了进来。华天宇抬头一看,不禁楞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