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愿得一心人(2 / 2)
陈见浚却十分不耐烦。他前一阵子服丹感觉太好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病倒。明明除夕的时候在城楼上吹了一个时辰的冷风,自己的手和脚都还是热热的,一点不觉寒冷。
他怀疑自己久病不愈,是太医胆小,用药过于温和,接二连三换了几个太医,都是如此,让他十分气闷。
金贵妃把李天师叫了来,李天师把完脉对陈见浚说,陛下这会儿得风寒未见得是坏事,这是因为丹药服用到一定时候,把体内的寒毒都逼出来了。如今只要陛下静待寒毒排尽,再重新开始服丹,定能再上一层楼。
这话陈见浚和金贵妃都爱听,于是安心服药养病。
陈见浚在乾清宫西暖阁养病,金贵妃日日带着人过来陪伴服侍,太后也经常带着皇后来探视。
眼看都快到半个月了,陈见浚每日下午的时候,还是断断续续地发低烧,太后来看视的时候,坐在床边,连连叹气,满面忧容。金贵妃心里很嫌太后这样子晦气,也不来劝她,只侍立在一边冷眼看着。
还是陈见浚自己把李天师说的只是排寒毒之语说了一遍,安慰太后。可是太后哪里信得过李天师?仍旧愁眉不展。
一直很安静地站在旁边的于皇后此时突然开口说:“依臣妾来看,不如把张道医招进宫里来给陛下诊诊脉?她辅助陛下修行多时,对陛下的身体状况再了解不过,且她又懂得炼丹,兴许比只懂得医药不懂得炼丹的太医,和精于炼丹却不熟悉医药的李天师都更合宜。”
听到于皇后提到张惟昭,金贵妃猛地抬起头,用愤怒的眼光看着她,只碍于太后在这里,不敢马上就发作。
太后听了,连连点头,对皇帝说:“我看这话在理。皇帝原来服那丫头炼制的丹药的时候,连头痛脑热都没有,现在改服李天师的丹,却成了这幅样子,道行谁高谁低,还不是明摆着的吗?我看那丫头也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太刚直了些,过了这么长时间,皇帝气也消了,就把她召回来好了。飞仙宫花那么大力气修好了,一直荒废着倒不好。”
金贵妃终于忍不住道:“陛下,似那等品行不端,调三窝四,又动辄以下犯上的人,您若把她召回来,不知会把宫廷搅乱成什么样子。”
太后本来就对金贵妃窝了一肚子火,觉得都是她引得陈见浚乱服丹药,沉溺房事,才把身体弄坏了。她本来早就想发作金贵妃,碍于病榻上的皇帝,才一直隐忍不发的,现在见金贵妃公然和她对着来,便大声斥责道:
“张惟昭又没有狐媚勾引未成年的皇子,怎么叫品行不端?她也没有把得了花柳病的野道人弄进宫来,怎么叫调三窝四?她又没有在尊长说话的时候胡乱插话,怎么叫以下犯上?我看品行不端、调三窝四、以下犯上的另有其人!”
这几句话处处都刺到了金贵妃的痛处,金贵妃鲜血上涌,一张脸变得通红。
陈见浚就知道太后和金贵妃只要共处一室,没多久就要短兵相接、火花四溅。现在果然战火弥漫,他本来病中就心浮气躁,现在听她们这样吵,一口气冲上来,咳嗽不止。
于皇后连忙叫宫女倒了水过来,自己亲自端到陈见浚的床边,服侍他喝了几口,才止住了咳嗽。
太后见状,强忍住了气,看都不看金贵妃,只关切地看着斜倚在床头的皇帝。
皇帝挥挥手,于皇后端着茶盏走开,皇帝才开口说:“我这两天已经好了许多了,先不忙召她回来。我看她忙着办学,简直是乐不思蜀,先且别管她,看她能折腾出什么花来。”
太后听皇帝这么说,似乎还是在和张惟昭赌气。但皇帝的口气,总让她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但这时却来不及细想。
金贵妃站立在一旁,虽然不再说话,但脸色却十分难看。太后不想再看到她,由于皇后扶着站起来回长乐宫。
不管愿意不愿意,金贵妃还是恭恭敬敬把太后送出了西暖阁。太后却理都不理她。金贵妃几乎把后槽牙咬穿了,才生生咽下了这口气。
回到西暖阁,却忍不住向皇帝质问道:“陛下对那张惟昭的事情如何知道得这么清楚?难道陛下真的被那丫头迷住了,心里想着还要召她回来?”
陈见浚病中不耐烦和她纠缠,道:“休用这种态度和朕说话!别忘了你的身份!”陈见浚还有两句话没有说出来:你早已不是我的保姆,我也早不是那个拽着你裙摆的小孩儿了。
金贵妃这段时间服丹,心火旺烁,本来就容易恼怒,加上刚刚又受了太后的气,越发不管不顾,道:“请陛下也别忘了您的身份!陛下还看不出来吗?太后为什么心心念念要召张惟昭回来?那是她准备要给她孙子充实后宫的得意人儿!难道陛下也要去插一脚?太后要是知道您和太子有聚麀之好,还愿意召她回来吗?”所谓聚麀,就是指父子两代共享一个女子的丑事。
这话太恶毒了。皇帝心头对张惟昭有一种隐蔽的牵挂和依赖,这是他非常珍视的秘密,现在突然被金贵妃用这种方式叫破,不禁又是气恼,又是羞愧,他用手指着金贵妃,说道:“你!你!……”却一口气没有上来,厥了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