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天九变(2 / 2)

加入书签

虽然有些后悔,但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林昊在魔魇身旁放了一大堆魔丹之后,便在洞天的另一边开始试着将这两种力量同时融进自己的战戟。如果能让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力量成功融进战戟之中,那自己五雷戟法将更加名符其实了,而且其威力也将会有一个质地性的飞跃。

林昊这一试便是半个多月,这一日随着一道恐怖的雷光巨旋在洞天之中冲天而起,方圆千里之地的洞天在这一刻,被这冲天而起的雷光照的一片血红。片刻之后这股恐怖的雷光巨旋开始渐渐在空中消散,林昊手握战戟的英姿出现在了苍穹之上。

刚刚这道雷光巨旋所爆发出来的威力,比起林昊当初的雷神翻天斩,其威力要高出数十倍。但是林昊脸上却看不出有多高兴,而是在看着手中的战戟愣愣出神。按着林昊当初的设想如果自己能将这两种力量融进战戟之中,自己的雷神翻天斩的威力至少也提高千倍以上,甚至是万倍以上。必竟在洞底的那次碰撞给林昊产史无前例的巨大震撼。

在战戟上融合一种力量,对于林昊来说或许很容易。但是让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在战戟中共融,其实难度便产生了质变,远没有林昊当初所想的那般简单。即便是有五行开悟镜帮忙推演,其结果也是一个无法成功的悖论。

看到五灵开悟镜中的结果,林昊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初九婴在看到太阳真火跟太阴真水同时在大五行阵中出现时,神情会突然变的那么的震惊了。因为这样的现象居然是一个让五灵开悟镜都无法完成推演的事。同时也让林昊更加明白了大五行阵的恐怖,在林昊看来,此阵已经远远超脱了五行正解的范畴。

超脱了五行真解的范畴也就是说它超脱了这个世界,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之中。可是它却又在自己身上,就在这个世界之中。这对于林昊来说,这又是一个悖论。但是林昊此时却没功夫去深究这到底是悖论还是真理。两者不能被融入五行战戟,那是因为五行战戟之中没有大五行阵。

同时自己也没办法将这大五行阵复制进五行战戟之中,因为大五行阵虽然可以复制万物,但它唯独不能复制自己。就跟自己的左手远抓不住自己的左手是一个道理。

然而五行战戟中没有,但是自己的身上有。既然它就在自己的身上,那自己为什么还要去舍近求远去祭炼五行战戟呢?直接用它来淬炼自己的五雷正法岂不是更加实在?

于是林昊花了十天的时间,将五雷正法从头到尾又推演了一遍。五雷戟法八十一招被他打成了九招,又从九招打成了一招。一招之后林昊再三确认自己真的已经没有遗漏之后,便开动手崔动大五行阵与五雷正法相融,但结果却没能成功。原因自然还是因为这大五行阵虽然已经被自己祭炼成功,但以自己的现在的修为还难以完全驾驭这大五行阵。

于是林昊只好退而求次,利用阵中的太阳真火与太阴真火来淬炼五雷正法中的水火两行。就像当初九婴在洞中以九阳焚天大阵,来汇聚地脉火元之力一样。他汇聚出来的火元之力虽然不是真正的太阳真火,但太阳真火却是因此中而生。在这样的火元之力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其效果照样与真正的太阳真火不相上下。

林昊利用太阳真火与太阴真水来淬炼自己的五雷正法中的水火两行,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让自己的五雷正法中的水火两行,具备太阴真水与太阳真火的威力。然而又是十天过去,淬炼还未完成林昊却进行不下去了。

因为渐渐变强的水火两行,已经在开始出现了五行反克的征兆,也就是说五行的平衡正在随着水火两行的强大,而面临着被打破的危险。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自己散功是小,更有被对方反噬之忧。

所以林昊就算有万般不愿也只能停手,但好在经过这十天的淬炼也不是一无所获。五雷正法中的水火两行,在吸收了太阴真水与太阳真火的气息之后确实出现了一次质变,虽然与自己所期望的相差甚远,但威力上却已经在不相同。

看着变化后的五雷正法,林昊迫不急待的招出五行战戟施展出他刚刚领悟到的五雷正法的终极奥义,败天九变。

一时间一道直径十里的红色雷旋赫然冲天而起,在万丈高空之上爆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将方圆千里的洞天照的一片血红。雷旋在空中散去,接着海量的元气潮汐便朝着林昊席卷而来。刚刚这一击虽然让林昊还不是很满意,但却实实在在的已经超越了在他这个境界所能拥有力量的极限。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林昊是又一次刷新了人、妖、魔三域有修仙记录以来,灵婴境所能拥有力量的极限。然而代价便是体内那如同小湖一样的雷池中的雷液,在这一击之中被抽的点滴不剩。

林昊现在感到非常的虚弱,弱到连简单的御空之力都险些丧失,但好在是在自己的洞天之中。在这里自己只需要动一动念头,充沛的天地元气便会自动向自己席卷而来。如果换着是外界,脱力之后的自己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虽然摔不死但总能将自己摔得个七荤八素。

林昊站在空中,看着手里的战戟愣愣出神,但心中却是五味陈杂。自己原本可以做的更好,但不幸的是自己现在的境界却成了自己前进的最大障碍。想到这儿林昊下意识的喃喃自语道:“合婴诱惑,还真是让我越来越等不及了……”

林昊的话还没说完,便被雷光吸引过来的魔魇所打断:“你一个人在那上面嘀嘀咕咕的说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