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2)

加入书签

“这也说得是。”林震想了一会儿说,“且先留着,看情形再作道理。”

于是,他们继续前进。又走了里把路,葫芦关已经在望,忽然有人拍掌,这是通知大家暂停的暗号。

“你们看,这是什么?”

说话的是刀卜,林震闻声走近,但见他伸出一只血淋淋的手,倒吃了一惊。

“我绊着一块石头,差点滑倒,用手往地上一撑!”刀卜解释他这一手血的来由,“沾了一手的血。”

俯身察看,地上果然有一摊血。

血迹未干,颜色也还是深红,显见得留下不久。然则这血是什么人的?因何而起?深夜荒山,有这样的发现,实在太奇怪了。

何小虎心中一动,便向林震说道:“恐怕是我们自己人的。”

“自己人?”林震愕然,这话怎么解释?

“赵如山回去以后,当然会派人来寻访营救,不是自己人吗?”

“嗯,嗯!”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解释,但“自己人”又怎么有血在这里?是受伤了,还是被害了?被害应有尸体,受伤则人在哪里?

何小虎也是这样在想,没有遗尸,则必定是受伤,看血迹的形状,走得应该不会远,必得搜索一下。

“受伤走了,一路会留下血迹。”林震下令,“大家找一找看,不要走得太远。”

于是分东、北、南三路寻找。偏偏一块浮云,掩住明月,黑头里去觅草间的点滴血迹,自是徒劳无功。

“不管他了!”林震断然决然地说,“我们有我们的紧要任务,快走!”

重整队伍,往北继续前行,就在将要绕道葫芦关,又有新的发现:这次是一方染满了血迹的灰布,布犹潮湿,可知抛弃不久。

林震接过来,就月下仔细辨认,失声说道:“果然是自己人!”

“从何见得?”何小虎问。

“你看!”林震指着那块布说,“跟你我的军服,不是同样的布?”

这就容易推测了,必是当时受了伤,军服上撕块布扎裹,走到这里,由于流血不止,重新扎裹,所以有这样一块布,抛弃在这里。

“这倒不能不管!”林震想了一会儿说,“好在那面监视哨只有三个人,我们的人,少一个也不碍。小虎,你留在这里想法子搜查。这也是很有关系的任务。”

何小虎略一踌躇,终于接受。“好的。”他问,“回头如何联络?”

“不用跟我们联络了。你搜查有了结果,回到瀑布那里,看情形办。”

说完,林震更不稍停,带着六个人急行而去。

要越过葫芦关,自然算是一道难关,但竟出乎意外地顺利。这因为葫芦关是一个荒废的关隘,耶律斜轸起先未加重视,等何庆奇的两百人困入葫芦峪,为防备他们从此逸出,方始添兵把守。不过,入关坡道已经填塞,要想冲关,先须除去障碍,所以尽有时间备战。这天夜里,坡道下先有动作,把关人马,倒吃了一惊,但后来转向南口,料知畏难而退,可以无事,加以半夜有警,人困马乏,此时一松懈下来,无不倦意侵袭,连守卫的士兵,都抱着刀,倚着墙壁在打盹,因而林震一行,得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越过。

这道关口一过,一行人越发精神抖擞。向西不多远,敌哨便已在望。林震一住脚,后面的人便都停了下来,俯伏在地,只仰起头静静窥探。

那三个契丹兵所处的位置很突出,是在一块大崖石上面,月光下清楚地可以看到,还搭着一个茅棚,里面是不是还有人,就不知道了。

“外面就是三个。”林震指着前面对刀卜说,“如果茅棚里还有人,恐怕一下子干不干净。”

“只要能干掉那三个,等茅棚里的人惊醒起来,就来不及了。”

“这话说得是。”林震心想:照这样看,非悄悄地从后掩杀不可,不然一喊一嚷,惊醒了他的同伴,事情就扎手了。

但是那块崖石,三面高起,一面临谷,而且看上去相当光滑,攀缘不易,只怕人未上去,已被敌人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一脚踹了下来,跌得头破血流。

这就只有一法,冷箭相射。转念到此,立刻悔恨,犯了个小小的错误,有把弓在何小虎身上,忘了取来,少了一样利器。

徒悔无益,只有利用现有的两把弓。他对自己的箭法是有自信的,不知其余的人如何,便先问刀卜:“你的箭,有没有把握?”

“我很少用箭,不过,”刀卜答道,“我会打石子。”

“那也很好。”林震很高兴地说了这一句,接着又问,“哪个射箭射得好,自己说,不必客气。”

“曾得时好!”有两三个人齐声回答。

林震记起来了,仿佛听人说过,曾得时未投军以前是个猎人,箭法好自不足为奇。便招招手,示意大家围成一圈,听他提示如何展开攻击。

首先说明:三个目标由曾得时、刀卜及他自己,每人对付一个。刀卜的飞篁石子,力量当然比强弓来得弱,一下子打不死敌人,林震只要求将对方打伤,逃跑不快,然后,由曾得时补上第二箭。

其次,下余四个人在崖石下戒备。估计茅棚中有人,最多也不过三个,以七对三,应该绰绰有余。

“请记住,你们四位的任务,只是戒备。好比一道闸,他们不来闯,你们不必动;若来闯时,一定叫他们闯不过去。”林震指着弓说,“取他们的性命,仍靠此物。”说罢,挥手示意,于是那四个人极小心地蛇行而前,影子渐远渐小,但仍隐约可辨。林震目不转瞬地盯着,看影子静止,左右各一,中间两个,在崖石下完成了包围的态势,方始向左右顾视。

一个扣箭在手,一个握着石子,蓄势以待,早就预备好了。林震点点头,将箭壶卸了下来,里面有十来支箭,都取了出来,平放在地上,为的是连发连射,携取方便。

“左面那个是我的。”曾得时说。

“右面那个是我的。”刀卜跟着说。

林震点点头,拈箭上弓,弓开八分,觑准了中间那个契丹兵的后心,轻喝一声:“放!”

弓弦微震,“嗡”的一声清响,两支箭,一块石子,倒赶流星般往前飞了过去。左、中两人,背心上各着了一箭;右面那个惊觉回脸,石子刚刚飞到,恰好打在鼻梁上。只见他以手掩面,将头低了下去。

曾得时果然是好手,第一支箭离弦,第二支箭已取在手上,拽了就放,随随便便地就又射中了右面的那个。

这三个人只要中了箭,死活就都不必管了,因为崖石下有道“闸”,不怕他们逃走,就算不死,回头再来收拾,也还不迟。此刻三双眼睛,不约而同地都注视着茅棚。

“奇怪!”茅棚中没有动静,莫非是空的?林震对刀卜说,“给它两块石子!”

这是所谓“投石问路”。刀卜一连扔了三个石子过去,打在茅棚上,发声不小,无论如何可以将里面的人惊醒。

谁知仍是毫无反应。林震便说:“只怕真的没有人。”

“上吧!”林震挺起身来,大声说道,同时拔脚往前奔了过去。

走到崖石前面,方始看清,中有一条路可上,是临时用几块大石头垫成的台阶。再往上看去,已躺倒的三个人都在抽搐,作垂死前的挣扎。另一面的茅棚,搭得非常简陋,四角打着地钉,用绳子系住,顶上两股绳子,往中间收拢,吊在崖石旁边的一株大树上,撑起一个尖顶,估量最多也只能睡三个人。

“你们还是照旧警戒。”林震对那四个人说,“我们三个上去。”

说完,腾身而上,挺刀直扑茅棚。不道茅棚中居然有人——此人异常机警,当他的三个同伴,中箭惊呼时,他已醒来,从缝隙中发现崖石下有人,远处又有人。而三个同伴都已受了暗算,自己一闯出去,当然也是送命无疑,所以一直躲在里面,苦苦思索脱身之计。

现在到了图穷而匕首见,不能不露面的时候。人急智生,就此瞬息间,想到了一条脱身之计,等林震挺刀来刺时,他跳出来将刀一格,荡开对方的兵器,顺手一挥,将吊茅棚的两根绳子,割断了一根。

“当心!”林震大喊一声,“有人!”

刀卜和曾得时已先发现了,各自站定,先要看清是几个人——茅棚一端已陷了下去,可以看出再无他人。

“只有一个。”林震又叫,“不必忙,慢慢收拾他,只防他要逃就是。”

于是警戒的四个人,各自看一看左右,往崖石逼近,缩小包围。那个契丹兵却是一步一步往后退,突然间,举刀割断另一条吊茅棚的绳子,抢在手里,双脚一撑,临空而起,从警戒的宋兵头上越过,荡到他们身后,双手一松,身子落地,就势打个滚,拔步飞跑。

“弓!弓!”林震大叫。

只得两把弓,由于要短兵相接之故,都丢在原处,不在手边。刀卜就地捡起一块石子,用力一扔,不曾打中。下面警戒的人一起追赶,无奈那契丹兵跟刀卜一样,善跑山路,眨眨眼之间,已经无影无踪。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大家无不懊丧万分。林震却比较冷静,事已如此,须当记取穷寇莫追的古训,倘或自己这面的人,追得落入对方的掌握,则可能机密尽泄,更为不妙。

这样想着,当机立断,大声喊道:“回来,别追了!”

山巅空旷,声音本不能送远,幸好人往西追,风是东风,借助风力,命令遥遥达到,追的人都站住了脚,林震才算放心。

接下来就该通知何庆奇了。远远望去,南口火光依然,中间那一方空地,也能辨得很清楚。林震亲自瞄准着射了两箭,两箭都是尾端带哨子的响箭,呼啸而下,谷中清晰可闻。

在谷中的何庆奇,从林震一行出发以后,就已拟定了行动的计划。他决定尽可能在这一夜脱困,一方面是由于声东击西之计,逐步收效,增加了他的信心;另一方面他认为能由谷底而上高山,哪怕遭遇强敌,力战而死,也比釜底游鱼般坐困在谷中好得多。

行动计划要根据各种情况来拟定。第一步要看林震他们上得去上不去。能上得去,便证明这条路确是一条路。

第二步要看林震他们是不是能从东面到达西北面?如果能够到达,就表示葫芦关的戒备不严。照他的估计,葫芦关经先前的一阵佯攻而又似知难而退的做作,可以使敌人误信危机已经过去,松弛了警戒。

第三步,最要紧的是看有没有信号,如果没有信号,表示林震一行“全军覆没”,那么,西北方向的情况就是不可测的了!不过可以猜想得到,对方人数一定很多,不然,自己这方面不至于一个人都逃不掉。同时谷底当然也还在敌人监视之下,想逃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这样,唯有另作打算,或者怙守待机,或者力攻南口。只要有信号来,哪怕三个人都逃掉了,至少也可以证明西北方面的监视哨,已经不存在,敌哨的位置已为林震所占领。

现在听到发射的是响箭,更见得林震已控制了一切,所以明目张胆地报信,而且逃掉的只有一个人,等他回营报信,调遣大队来拦截,已是天亮以后的事。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唯一的顾虑是,南口之外,有大批契丹兵在,发现自己这方面的行动,可能会入谷追击。

这一层他早就想过,并没有万无一失的善策,必要时得牺牲少数人掩护大家撤退。这是他不忍心的事,所以一直没有宣布详细的计划,只做了一个提示:可能随时要突围,各人预备,保持精力。而此刻必须要做一个决定了。

当断不断,必成祸害。他立即召集四名队长——两百多人自退入谷中,已重新编组,分为四队,由两名虞候、一名干当官、一名副军头充任队长。

这四名队长是知道林震这一行的任务的,两支响箭表示什么,亦都了解,原知今夜就要突围,此刻所要听取的,只是行动的步骤。

“我打算分三批撤退,第一批撤两队,第二批撤一队半,最后撤半队。弓箭手都集中在第二批,以防万一。”

何庆奇的计划是,第三批的半队,仍旧在南口最前面行疑兵之计,第二批在后面列阵,防敌人自南口冲入,便用强弓硬弩,将他们挡住,好掩护第一批撤退。

“第一批撤完,第二批跟着撤,这靠第三批掩护。不过,”他用很沉重的声音说,“第三批就全靠自己了,如果能够顺利撤出,便是大功。”

意在言外,撤不出就得牺牲在谷中。第四队队长立即答道:“我那里拨半队出来,另外半队我自己带,最后撤。”他紧接着又说,“理当如此,大家不要跟我争。”

他所说的“理当如此”,只有何庆奇了解。因为虞候参赞军务,干当官办理运粮补给等职司,都算幕僚,只有第四队队长这个姓朱的副军头,是正式的带兵官,那就理当他担任最吃重、最危险的战斗任务。

“这话也是!大家不必跟他争。”何庆奇又说,“第二批由我带,你们也不必跟我争。”

第二批是带领弓箭手。万一敌军冲入,掩护第一批,以及保卫自己这一队半,责任甚重,当然要由善于指挥作战的来担任领队,所以大家也都不敢跟他争。

“第一批由你领队。”何庆奇向第一队队长陆虞候说,“如果我走不脱,你代理我的职务。”说着环视其余诸人,表示已指定了继承者。

“是!”陆虞候很严肃地答应。

“分头去挑人!动作要秘密——要快——”

临时的编组,很快地完成了。最精悍而又善于白刃搏击的一小队,由朱副军头率领,挡住南口;弓箭手集中在何庆奇手下,在中路严阵以待;陆虞候带领撤退的一大队人,都是比较弱的。这就是说,如果谷中有变,抵挡不住,则精锐尽丧,逃出去的那批人不大中用,能够有何作为,就很难说了。

不过,这批人要逃出去,却因为林震一行驱除了契丹监视哨,算是移去了一个极大的障碍,行动相当方便自由。更因为留下了一根现成的钩索,攀缘亦不费事。陆虞候也是颇能干的人,身先士卒,缘绳而上,指挥先登的四五个人,挑选适当的地点,又放下两根钩索,等于一共有三条上岭之路,不消半个时辰,上百人都已脱困。不幸地摔落了两个人:一个脑浆迸流,当即丧命;另一个摔断了大腿,大概一则不愿受苦,再则不愿成为全队的拖累,竟用随身所携的短刀自戕了。

这就该轮到何庆奇的弓箭手撤退了。事到临头,他却有些踌躇,派人将朱副军头找了来说:“已成功一半了,我们一起走吧!”

“我倒也想走。上岭去转败为胜,说不定还可以好好干一场。不过,我不能走,一走就露了马脚,反而‘引鬼进门’。敌人在谷外看得很紧。”

“那,我们走了。你又如何?”

“看情形。”朱副军头说,“请将军将弓箭留给我。”

“那当然。”何庆奇留下三十把弓,三十壶箭——朱副军头的人,只有那么多。

“将军!”朱副军头问,“下一步的打算如何?”

这就难回答了。现在只求脱困,岭上的情势还不大明了,自己弟兄的体力又是如何,要看各种情况才能决定进止,或者突袭葫芦关,或者觅路回营。

想了一下,何庆奇老实答道:“此刻我说不出一个究竟。不过,我在岭上一定留上步哨,等你上岭,跟你联络。你多保重!”

“是了。”朱副军头说,“将军珍重。”他紧接着又问:“将军,我这里一共二十八个人,连我一共二十九,名字你都记得吗?”

听得这话,何庆奇悚然一惊。他懂得朱副军头的用意,这二十九个人断后,预备牺牲在谷中了!将来奏报旌奖,如果遗漏一个人,怎么对得起在天的忠魂?

这一点何庆奇是疏忽了,不过可以补救,却不必承认疏忽,免得影响士气;“我当然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说,“为了确实起见,再重新核对一次。”

此时此地,并无纸笔可以记载,但多派几个人记忆也是一样。何庆奇指定左右数人,每人各记最后扼守的健儿数人。这要花费一些时间。等记认明白,朱副军头不敢再耽搁他的工夫,连连催促,从速上岭。

经过这一番患难,同袍的感情,越觉深厚。何庆奇心里在想:两百人绝处逢生,能够脱困,独独这三十个人不能不牺牲,无论如何是件令人不甘心的事。所以一面督促大家缘绳而上,一面念兹在兹地在思索,怎么样能让这三十个人也安然撤退。

一直到都上了岭,还未筹得善策,而自己所领的这批人,何去何从,却必须做一决定,因而不得不抛开谷底,将心思用在应付眼前。

于是他先观察环境,往前望是葫芦关,往后望是敌人的营盘。右面山峰起伏,似乎绵延无尽;左面就是谷底,遥望对山,影影绰绰似乎有一两条人影,当然是林震一行,突袭得手以后,留下人在看守着。

然则,林震呢?他自语着:要设法先跟他取得联络才好。

这是初步的一个决定。看看天上,照北斗星的方位来说,即将日出。天光一亮,一百多人这样大一个目标,过于显豁,必为敌人所发现,那时再觅路逃避,就嫌太晚了。

转念到此,相当焦急,一急急出了一个主意,不暇多作考虑,将陆虞候找了来,断然下令:“咱们硬夺葫芦关!”

“是!”陆虞候问道,“怎么夺法?请交代下来,好赶快动手。”

“只有见机行事。先往前走,到关前再看。”

说着,他与陆虞候走在前面,一百多人跟随而进。到葫芦关已清晰可见时,天色突然暗了下来,这是太阳将升上大地的征兆,时间真的不多了!

“停步!”陆虞候突然喊道,“前面有人。”

何庆奇也看到了,只是天正暗,影子若隐若现,辨不清敌我。“不要莽撞。”他按住陆虞候正在抽箭的手,“也许是自己人!”

陆虞候被提醒了,倒惊出一身冷汗:若非何庆奇制止,冷箭一定会伤了自己人。

于是手从箭壶上移开,轻轻拍了三掌,这是暗头里招呼自己人的信号。果然,前面也回了三下掌声。

何庆奇松了口气:“好了,联络上了。不知道是不是林震?”

大家都站着等待,等那条影子渐近,何庆奇首先看出,身影挺拔矫捷,纵跃轻灵,十之八九是何小虎。

果然,一声:“爷!”带着欢笑扑到面前的,正是何小虎。“爷、爷!”他不知因何兴奋,又笑又喘,以至于话都堵塞在喉头了。

在何庆奇周围的人,见此光景,料知必有极好的消息,无不既高兴,又着急,急着要探问究竟。却不能催,一催他会说不出话。

“小虎!”陆虞候拍拍他的肩说,“沉住气!定下心来,慢慢儿说!”

何小虎心里很乱,意想不到的奇遇,每一点都重要,每一点都有趣,不知从哪里说起,定一定心,找到一句话来开头:“孙副都头要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