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板换银子(2 / 2)
没两天,顾田就真的和新一批哨探出村,这一轮至少要一周后才能够回来。
哨探出村走的路和马帮走的路是不一样的,哨探出村大约要走三天,走的都是狭窄、垂直险峻的小路,因此能大大缩短路程。
而马帮因为要保证马运货物的安全,所以走的都是平缓的山路,相应在路上的时间至少要多花一倍以上。
顾豆见哥哥们忙得有滋有味,就他一个人最无聊了。还好有姐姐经常和他做伴,于是,他练起功夫来更加勤快了。
除此之外,他还要负责打理鱼塘,每天早上割草鱼,喂鱼。
顾家鱼塘里的鱼,开始出名,村里的人都知道顾家鱼塘里的鱼。肉质鲜美,没有细刺,和村口河里那种杂鱼不可同日而语,味道鲜美极了。
有一些出外做过哨探的年轻人,尝过山外鱼肉的美味,知道顾家的鱼和山外的鱼是同个品种,就有人要来找顾家买鱼。
顾豆顺带当起了鱼老板,一条鱼差不多5斤,一斤5文钱,15文钱利落收入口袋里。
当然,顾豆只要卖了鱼,还是会把钱都如实上交给姐姐。顾念则每天都给他几个铜板当零花。
顾豆是个很懂得攒钱的小家伙,他自己找了一个粗大的竹筒,两边的竹节都保留,在竹筒最上方用柴刀切了个口子。每次顾念给他铜板,他都扔到竹筒里攒起来。
顾豆舍不得花钱,攒钱的本事不错,没多久就攒了半桶铜板。晚上要睡前,他拿起自己放在枕头下的竹筒,觉得沉甸甸的,小财迷顿时心情大好,睡得可香了。
姐姐告诉他,哪一天他攒了1个竹筒的钱,就可以一次性切开,全部换成银子。
顾豆就盼着自己攒的铜板能够变成银子的一天。
顾念的砖窑总算砌好了,第一批生产砖坯的工人也训练完成。
烧砖用的土壤叫粘土,和一般结构松散的泥土不同,具有很好的塑性,顾念花了1金币,在百科书库里找到《烧砖技术》一书,查知此土形成于大约八万至十二万年前,当时,地球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生物作用使这时期形成的土壤柔和而有粘性。
村长果然有心,难怪把这块地方指定给她做砖窑。一般随便什么泥土,还做不出来砖。
掘出来的粘土,要做砖坯,就必须进行手工粉碎、过筛,只留下细密的纯土。然后将纯土加水滋润,像和面一样反复和炼。
当然,这里可以用牛力踩踏。做成稠泥,人力翻泥和炼大致要5到6遍,这道工序对砖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炼好的泥土通过制坯模塑形,塑形时泥土要压实,放砖坯的地方要铺层细沙,防止泥土粘连。
如此一来,砖坯算是做好了,做好的砖坯要继续阴干,不能曝晒,因为曝晒会使砖坏出现裂纹和变形。
顾念在砌砖窑前,就已经着手让工人开始做第一批的砖坯,一个砖窑一次差不多可以烧5块砖,需要用大火烧七天七夜,然后慢慢撤火,蒙窑撒水冷却七天七夜,才能烧成所需要的红砖。
第一炉砖烧制能否成功特别重要,如果不成功肯定会打击众人的信心,所以顾念颇为重视,亲自上场抓砖坯技术的培训。
因为烧砖需要大量的燃料,《烧砖技术》一书中,又提到燃料以松枝、麦草为上佳,所以顾念又让人在宗祠前的广场一角专门弄了个收柴火的收购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