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1 / 2)
孟茯正是晓得如今上方有这个政策,所以才敢带着三个孩子一起离开姜家村。本来她也是没地方去的,但听到惠德说起沈先生的老家,心下便打定了主意,去寻他。
不过又担心他会找回来,与惠德留了几句话。
正说着,惠德忽然急得大叫起来,“你家那里着火了。”
“我点的。”孟茯淡定地回着,又朝萱儿说道:“萱儿你在这里等着,我们马上回来。”
她说罢,喊了若飞若光,竟然往村子里去。
如今她家那里着火,多的是人去瞧热闹,因此这些人家里头,自然也就没人在。
他们既然说自己砸了他们的瓦罐撕了被褥,那孟茯就索性砸给他们看,撕给他们瞧。
若飞若光并不知道孟茯想做什么,进村子的路上,孟茯一人递给他俩一根棍子,“不能白叫人冤枉了!”
然后便领着若飞若光砸了几户人家,当然也没放过姜惑家里。
瞧着家里的火光逐渐小,那些个看热闹的人也该回来了,便赶紧带着若飞若光跑回来,背了包袱带着萱儿就要走。
惠德将她喊住,追上来递给一个小包:“你拿着吧,我也吃了沈先生不少粮食,折算给你。”
那是一包碎银子,里面似还有不少铜板,孟茯眼眶有些湿软,“您的大恩大德,我们是不敢忘记的,您老也好好的,待哪日我们过得好了,必然回来寻你,给您捐一座大庙,叫您做正经主持。”
说罢,忙叫三个孩子给惠德磕头。
她是有银子,但零零总总加起来,也不过是三十多两罢了。
如今惠德的这些虽不过是二十来两,但只怕也是他辛苦一辈子攒出来的了。
“去吧去吧,省得他们追来了。”惠德挥着手,别过头不去看三个娃儿,嘴里只不停催促着。
如今镇子上人烟稀少,孟茯也没敢做停留,在镇子上买了几个馒头饼子包好,继续往前走。
大灾过后,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死了不少,路过的村庄不说十室九空,但他们也能找着空房子歇上一晚。
这会儿快要天亮了,孟茯觉得还有些不真实,他们竟然真的离开了姜家村。
只是这会儿冷静下来了,想着离开前的所作所为,虽是解气,但心里不免是有些后悔,生怕教坏了孩子们,因此见他们都没睡,便提起今儿的事儿。
“砸人家的事儿,是我有些冲动了,以后你们也莫要学,不然是会被抓到大牢里的。”
若飞颔首,可是他并不后悔啊!别人待我不仁,难道还想要我回以义么?
但他当然没跟孟茯说。反而十分懂事道:“我们晓得,村里人虽然坏,但也是有好人的,就比如惠德师父。”
孟茯连连点头,“是了,我临走前的话不是哄着他的,想想这样的大灾我们都熬过来,如今也算是太平盛世,难道还活不下去么?所以将来得了大出息,一定要回来给他捐庙。”
捐庙若飞若光如果能熬到十五六岁以后,肯定是有那个实力的,他们生母会寻来,接他们去京城里做公子少爷,自然不差那点银子。
所以孟茯现在只要将他们养活着,不要养歪,就是大功德一件了。
四人絮絮叨叨地说着话,没多会儿就睡着了。
再度醒来,已是下午,明晃晃的太阳从破败的窗户里照射进来,晃得眼花。
这房子是这小村子最边上的,又不在路边,所以母子几人在这里倒无人发现。
等着收整好,便立即启程。
过了两日,才到了澄江县里。
到底是县里,哪里是乡下小镇子能比得了的?别说是几个孩子看花了眼睛,连孟茯也有些眼花缭乱的。
街道繁华不已,熙熙攘攘的来人,哪里看得出来,两个月前还是空无一人呢。
人多,孟茯也担心人贩子,所以一直看紧着三个孩子,更不敢在这街上多做停留,买了些干粮,就领着往渡口边去。
打算乘船去南州。
这码头上也是人来人往的,孟茯让若飞和若光看着孩子,刚找人打听着几时有去南州的船只,就听若飞若光焦急大喊,“放开我妹妹!”
她忙回过头,只见一男一女抱着大声哭啼的萱儿,往船上跳了去,若飞若光在后头狂追…
那船正好乘满了人,正好是那一男一女抱着萱儿上船,船就开了。
若飞若光急得要跳河去追,不过叫码头边上的人拉住了。
待孟茯跑来,只听他们说道:“这大旱死了不少孩子,如今娃儿最是值钱了,怎不看好?”
孟茯急得都快哭了,忙着要找船追去,可是这里都是大客船,她又没那么多银子租得起一条船,绝望得想要一头扎进河里去。
若飞若光也自责不已,这时候忽有人道:“有路过的船来了,快上去。”
孟茯闻言,抬头看去,果然是有一艘路过的客船,也顾不得问是去哪里的,只是见着跟前面那艘船是一个方向,忙拉着若飞若光上了去。
船上都是些平头老百姓,挑夫货郎,走亲戚带着乳娃娃的媳妇大娘们,还有那穿着旧道袍的读书人,大家挤在狭窄的船舱里,什么味道都有。
孟茯挤过人群,找到船家跟前,央着船家道:“船家,求您快一些,我家娃儿被前面那艘船上的人贩子拐走了。”
萱儿所在的那艘船,就在前面,还能看到的。
船家听了,见她小小年纪的,又不像是个生孩子的妇人,所以上下将她打量了一遍,以为是她胡找来的借口,“我这船就这速度,你若是赶时间,自己包船去。”
若飞若光听罢,心凉了一截,忙跟着求道:“这位伯伯,求求你了,我妹妹被人带到前面那艘船上去,求您帮帮忙!”
孟茯也忙从包袱里拿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