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香港文艺片复兴的号角(1 / 2)
王小虎就是这样用一部《阿郎的故事》赚取了大把观众的眼泪,还有如眼泪一般抑制不住的票房,根据《电影双周刊》统计,影片上映当晚的上座率只有75%,但是第二天之后,这个数据猛然暴增到89%,无数情侣和家庭走进影院,去感受这部让人哭的稀里哗啦的文艺片。
而周润发也凭借“阿郎”的角色被广大市民所接受,他从“血泊”中站立起来,一扫被人诟病的反派角色,以潇洒、不羁、冷酷的“阿郎”呈现在观众面前,成为新一代的青春偶像。
情侣们谈论着阿郎和波波,小孩子们学着波仔的样子拽拽的和大人们顽皮嬉耍,该片上映后一周,很多家长就争相反应自家的小孩要比以前懂事多了,而且很多“花丛高手”也在看了该片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一时间,让《阿郎的故事》再度升温,上映半个月后,该片以420万票房打破了文艺片类型《七小福》创下的390万港元票房记录。
同时该片也开创了香港电影第一个新的桥段,即江湖大哥退隐江湖,后来因为某事重新出山的情节。虽然在《阿虎》中这样的桥段已经被使用过,但是没有这部《阿郎的故事》来的更直接一些。
票房的飘红引来媒体记者相当大的关注,《星岛日报》称:“难以想象王小虎会执导出如此细腻的文艺片,简单的情节成就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感人的故事在诉说:人不能犯错!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后悔只是一种无奈的表达。我承认这个结局的煽情嫌疑很重,但对我来说这个结局肥而不腻,恰到好处。没有言语,用歌声代替;没有哭声,用动作代替。可是我不能说喜欢,那样的话有点残忍,我只能说这个结局在很多程度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部电影都因它而活。”
作为刚刚创刊的《电影双周刊》,其主编余永健这样评论道:“这部片最教人回味再三的,莫过於剧中对父子情的描写。这厢不以父慈子孝的表达,不以浓绸的情感对白来表达,更不以狗血似的哭哭啼啼呈现,反而以一种轻松、有趣、诙谐的互动,来表达这对父子的情感。很佩服王小虎这次没有向观众妥协,生活,就是这样:大团圆总是人们美好的希望,但命运却总是爱跟善良的人们开着残忍的玩笑。于是,我想敢于直面生活的残酷,敢于让阿郎这样死去的导演,也是一个有个性的导演!”
《香港女报》则是从女性对择偶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阿郎”这个人物。
“每一个男人,不管他是二十岁的痞子少年,还是八十暮年的垂垂老朽,他的心里都一定燃烧着几十年不灭的桀骜的烈焰,在这一生中,总有一次,哪怕就一次,他要跨上赛车,在一圈一圈的风驰电掣中去证明:我能做到。就算任谁都明白,波波不再可能像童话故事里那样回来他的身边,海滩上那一吻只能是一个旧情的标本。但是阿郎还是会选择去博一次,要咬紧牙关去证明一次,证明自己爱过的,恨过的,遗憾过的,坚守过的,所有这些,就算输给了命运,就算只能苦笑,可是对自己仍然重如泰山。他的肩膀,就算扛不起命运的嘲笑,他仍然要毫不皱眉地把他们全都扛起来,并且还要骄傲地微笑。阿郎,恰巧就是这样一个让你值得珍惜的男人。”
好评如潮的媒体评论并没有让王小虎感到满足,他利用自己tvb大股东的身份,邀请剧组主要演员到《欢乐今宵》中做现场的互动节目,主要向全港电视观众展示该片是如何拍摄的,其中有那些花絮令人捧腹,哪些花絮令人潸然泪下,如此等等。
王小虎不放弃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因为这次主要力捧周润发,他必须要趁势将周润发打造为娱乐界的新宠。
后续的窜传工作果然彰显了威力,让本放映不怎么长久的文艺片类型愣是加映了十天,也就是说,光是香港本地,《阿郎的故事》能获得40天的放映期,这本身就已经算是破例之举,毕竟即便是台湾琼瑶的爱情文艺片,也仅仅只有25天的上映期,足见以悲剧煽情热映的《阿郎的故事》生命力长久。
“小虎啊,了不得!”邵逸夫都禁不住向王小虎竖起了大拇指,他最早的时候并不相信文艺片会赚取票房,但是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部文艺片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取得了420万港元的好成绩,在剩余的26天,这个成绩肯定还会提高,突破600万简直太轻松了。
“这正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邵逸夫非常感慨的说道:“我算是明白了,文艺片如果想要卖座还可以拍成这个样子。”他并没有说王小虎投机取巧,更没有说王小虎剑走偏锋,而是很羡慕的口吻赞扬着王小虎。
王小虎闻言咧嘴一笑:“如果不是为了给《最佳拍档》错开放映时间,我会选择年后上映的,不过也没有关系,毕竟年后我就忙碌起来了,再说,最终的票房如何还是要看台湾市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