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玉观音(1 / 2)

加入书签

“滚开,别让我打死你们。”杨义丰怒火冲天,眼眸中充斥着杀戮之气。

“小王八蛋,竟然比我们还要嚣张。兄弟们,一起上废了他。”五名光头男凶神恶煞,举起匕首刺杀杨义丰。大街上的围观群众,全都吓得面无人色,以为那个年轻人要惨死当场,谁知,事情发生了逆转,五名光头男子全都趴在地上,捂着肚子,惨叫不止。

“以后别让我看见你们,否则,见一次打一次。”杨义丰教训了一顿光头男,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大街。杨义丰回到了酒店客房中,倒头就睡。

翌日,天亮之时,刘探长慌慌张张的来到酒店寻找杨义丰。在睡梦中的杨义丰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杨义丰坐了起来,喊道:“大清早的谁敲门?”

“杨道长,是我,快点开门。”门外传来刘探长焦急的声音。

杨义丰穿上衣服,打开房门,让他进来说话。刘探长心急火燎,说明了来意。原来,昨天晚上发生了一起诡异的人命案。商会副会长袁先生死在了家中,死因非常奇怪,竟然是自己把自己掐死了。袁先生死的时候,眼睛突出,脸色铁青,双手掐住脖子,导致缺氧而死。

事发地点,在一间密封的书房中。当天夜里,袁先生吃完饭餐,独自一人进入了书房,然后就没有出来过。直到今天早上,才被仆人发现袁先生死在书房中,于是赶快报警。刘探长率领警察封锁了案发现场,仔细调查,发现书房是密封的,除了袁先生之外,根本不可能有人进去。

刘探长在书房中调查一番,没有发现打斗过的痕迹。也就是说,袁先生从进入书房,到被人发现死亡,这一段时间,只有袁先生一人在书房中。而且袁先生是坐在椅子上,自己把自己掐死的。刘探长甚至认为这是一起自杀案件。疑点是,袁先生性格开朗,生意兴隆,不可能无缘无故自杀身亡。

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刘探长的怀疑,那就是事发当天晚上,仆人发现袁先生的书房中,亮起了诡异的绿色光芒。刘探长原本是不信邪的,但是遇上了神道教的妖怪之后,人生观发生了改变,原来这世界上不仅有人,还有妖魔鬼怪。

袁先生死亡那天晚上,书房中亮起了绿色光芒,充满了诡异。刘探长怀疑是邪崇杀死了袁先生,所以来到酒店寻找杨义丰协助侦破此案。

杨义丰一口答应,认为袁先生的死与书房中亮起的绿光有关系。杨义丰虽然答应了刘探长协助侦破此案,但是酬劳方面一分不能少。刘探长也不是小气的人,只要你协助警方侦破此案,三百个银元如数奉上。

杨义丰拿了五十个银元作为订金,然后跟着刘探长去了凶案现场,调查死因。杨义丰在死者的书房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蛛丝马迹。书房中摆放着许多书籍,从古到今,中外名著都有。袁先生是个商人,喜欢读书,可以说是饱览群书,出口成章。

曾经袁先生还在报纸上发表过自己的诗文,引起了热烈好评。

袁先生有两大爱好,一是读书,二是收藏古董文物。前不久,上海举办了一场拍卖会,袁先生以一万大洋的价格,购买了一个玉观音。这个玉观音只有巴掌大小,全身血红,传说是用血玉雕刻而成,非常奇特。

袁先生非常爱惜这个玉观音,于是将玉观音放在了书房中,任何人不准碰。每天晚上,袁先生都会在书房中,拿着放大镜观察玉观音。袁先生死亡前三天,说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那就是“观音藏子。”

杨义丰调查一会,发现书桌上摆放着放大镜,旁边还有一块抹布。由于袁先生的尸体已经被装进了棺材,所以杨义丰无法看到袁先生死的时候,是个什么状态。杨义丰在书房中仔细寻找,都没有发现那个奇特的玉观音。

杨义丰讯问刘探长,是不是你们的人,将玉观音拿走了?这玉观音价值不菲,警察都是贪财之人,也许会顺手牵羊。刘探长直言不讳,我们进来的时候,玉观音就不见了。杨义丰心觉奇怪,玉观音不可能自己长着腿跑掉了。

玉观音神秘的消失在书房中,只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被警察拿走了,第二是被仆人拿走了。警察进来的时候,玉观音就不见了,那么剩下的唯一可能,就是第一个发现死者的仆人,拿走了玉观音。

杨义丰问他,第一个发现死者的仆人呢?

刘探长一愣,让手下寻找仆人,但是警察搜遍了整个别墅,都不见仆人的踪影。门口的守卫说,前一个小时,仆人已经离开了别墅,不知去向。这段时间,刚好就是刘探长寻找杨义丰帮忙的时候。这个仆人年过四十,是一名中年妇女,在袁先生的家里工作了十几年,一直都老实本分,不可能偷东西。

杨义丰才不管嫌疑人是否老实本分,玉观音失窃,她就是最大的嫌疑犯。杨义丰让刘探长,全城通缉嫌疑人,一定要尽快找到她,那个失窃的玉观音与袁先生的死有莫大关系。只要找到玉观音,袁先生的死亡真相就水落石出了。

刘探长命令手下全城搜捕嫌疑人,日落西山之时,终于找到了嫌疑人,可惜的是,嫌疑人被发现之时,已经死亡。嫌疑人死的很惨,被人肢解了身体,残肢断臂抛尸在下水沟里,有条胳膊都被老鼠啃成了骨头。

嫌疑人死了,失窃的玉观音不翼而飞。

杨义丰一阵心惊,让刘探长查一查嫌疑人的身份背景,以及家里还有什么人。刘探长不愧是英国皇家警校毕业的高材生,办事效率就是快,不到两个时辰,就查明了嫌疑人的一切信息。嫌疑人老家安徽,二十年前来到上海,与当地一名男子结婚生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