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风景(1 / 2)
第三章
最美风景
造物主该有多么青睐土耳其,竟然让地中海、爱琴海、黑海、马尔马拉海把世间所有的蓝全部赐予它,即便是在远离海岸的高原腹地,也有卡帕多西亚这般瑰丽奇景予以弥补,更有诸多人文景观,令人赞叹不已。如果不是钟爱之地,怎会有如此偏爱之心?而独得一方之美的土耳其倒也毫无私心杂念,坦坦荡荡地向世界展示着最美的风景。
享誉欧洲的蓝色清真寺
土耳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国内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而奥斯曼苏丹同时又是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因此,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比比皆是。据说,历史上最多曾达2000多座,现存的也有480多座,其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那座享誉整个欧洲的蓝色清真寺。
◎举世无双的六塔清真寺
在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广场旁边,矗立着一座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它与土耳其历史上两位名人有关,一位是奥斯曼帝国第十四任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另一位是优秀建筑师穆罕默德·阿加。
17世纪初期,正值艾哈迈德一世在位。他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曾为圣地麦加提供了大批捐款,后来又决定在首都伊斯坦布尔建造一座以本人姓名来命名的清真寺。这项浩大的工程交给了建筑师穆罕默德·阿加,阿加是奥斯曼帝国顶尖建筑大师米马尔·锡南的徒弟,他一心想超越老师,也想超越当时作为拜占庭代表作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可能亦是艾哈迈德一世的要求。于是在1609年,该建筑在阿伊舍苏丹王宫的原址上开始破土动工。
蓝色清真寺内景
祈祷区和主圆顶
1616年,宏伟壮丽的清真寺终于完工,它集合了建筑师的设计精华与无数工匠的辛勤汗水,完全能够与附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相媲美。遗憾的是,该建筑虽以苏丹艾哈迈德命名,筹建者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却在它建成后一年即溘然离世,当时他只有28岁。
在偌大的广场上,艾哈迈德清真寺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相距仅有200米左右。不管是在建筑规模还是内廷设计方面,前者都超过了后者,尤其是艾哈迈德清真寺拥有6座尖顶高耸的宣礼塔,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4座宣礼塔看起来更有气势。
据说,当时艾哈迈德一世的建寺初衷就是超过圣索菲亚大教堂,故而特地授意阿加多建了两座宣礼塔。
土耳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苏丹艾哈迈德一世想要建筑的是一座金色的塔,在土耳其语中,“六”与“金”发音近似,建筑师听错了,遂为其建起了6座尖塔。艾哈迈德清真寺于是成为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六塔清真寺。
◎精美绝伦的四大看点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采用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结构,内部建有4个周长10米的粗壮圆柱,支撑着中央那座悬空而起的大穹顶,大穹顶离地50多米高,直径约有22米。在它的四面还分别建起一个直径5.5米的半圆穹顶,每个半圆穹顶的外部又有三个更小的半圆穹顶。该组建筑单元将大穹顶的压力成功分解到主殿外墙的柱墩上,使整个庞大建筑极好地体现了力学与美感。
大穹顶的下方是宽阔的主殿,主殿长72米,宽64米,可以容纳3500人同时做礼拜。在主殿的四壁镶嵌着21043块产自伊兹尼克的白底蓝彩釉瓷砖,这些瓷砖铺设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有爬在绿色花枝上的荷兰石竹、风信子、蓝色和红色的玫瑰,有白花盆里垂下的郁金香和麦穗,还有缠绕在格架上的灰色柏树枝和蔓藤叶子等。当耀眼的阳光射入,巨大的墙壁立刻变得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置身其中恍入仙境妙不可言。
暮色中的清真寺,犹如披上一层金衣。
不要以为寺里只有中央主殿如此华丽,在这座建筑内廷的表面,比如拱顶和圆柱部分,处处都可见到精美的白底蓝彩釉瓷砖。基于此因,人们更乐意把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称作“蓝色清真寺”。
除了中央主殿,该寺还有三大看点,即光线、地毯和阿拉伯书法艺术。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辟有260扇透光性能极强的玫瑰窗,一层层长圆形玫瑰窗呈扇形排列,将光线搅得五彩缤纷,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彩色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曾对这些色彩丰富的窗户进行过几次修缮,如此一来,虽然室内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强,但却多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神秘感。那几百块紫红色的土耳其地毯铺满了主殿,踩上去厚厚软软非常舒适,据说它们是来自伊索匹亚的贡品。在支撑大穹顶的4根粗柱上,还刻有美如艺术花纹的阿拉伯书法作品,柱头部分是蓝底金字的阿拉伯文,柱身部分是黑底金字的阿拉伯文。
考虑到几千名教徒会在这座蓝色清真寺里听诵经文,建筑师穆罕默德·阿加在设计时还着力体现出完美的声学设计。不管听众位于大殿的哪一个角落,即使讲经者没有使用麦克风,他们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蓝色清真寺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所建清真寺中最壮观、最美丽的宗教建筑,如今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入选了世界十大建筑奇景。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在希腊语里是神圣智慧的意思,圣索菲亚大教堂又译圣智大教堂,意即神的智慧。它于公元4世纪的拜占庭时期兴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座矗立在伊斯坦布尔中心地带的拜占庭经典建筑,一度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历经磨难,几度重生
拥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杰作必然有着复杂厚重的背景,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这样一座著名古建,它的漫长过往充斥着战争、烈火、血腥与文明,甚至还有来自地底的怒吼。
330年,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宣布迁都拜占庭,将其改称君士坦丁堡。当时,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木质基督教堂,由于抗震能力较弱,教堂建成后没过多久即毁于一场地震。360年,此地重新矗立起一座教堂,人称“麦加洛·埃克莱西亚”,意即大教堂。不幸的是,它于404年葬送在一场大火之中。狄奥多西二世在位期间,下令于原址上重建教堂。415年,教堂建成并对外开放,当时人们即以“智慧之神圣索菲亚”的名字为它命名。532年,尼卡的农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教堂再次被付之一炬。
教堂内部
查士丁尼一世继位以后,决定仍在此地兴建一座庞大的新教堂,他提出该建筑不仅要气势宏伟辉煌壮丽,还要能够抗震、能够防火。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久负盛名的两位建筑师奥瑟明和伊斯多罗斯,而皇帝本人则表明愿以皇权保障一切建设所需。
当时,君士坦丁堡会集了全国最好的石匠、泥瓦匠,全国最优质的大理石料,甚至连埃菲斯狄安娜神庙的八根红斑岩石柱也被拆运至此。100多名建筑师和1万名工匠日夜施工,连续工作了5年11个月零10天,终于在537年建起了一座辉煌的拜占庭式大教堂,它仍然被命名为圣索菲亚大教堂。
教堂穹顶
可是,这片土地如同被诅咒了一般,不断发生着意外。559年,圣索菲亚大教堂又遇地震,建筑师伊斯多罗斯对其进行了修复,将下塌的穹顶抬升6.25米,并建起前扶垛以支撑主墩柱。869年和889年,教堂在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994年经过大修后重新开放。12~14世纪,在西罗马人的入侵和频频出现的地震灾难中,大教堂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就连一座青铜大门也被入侵者当作黄金大门给抢走了。
1453年,拜占庭帝国行将灭亡,新近崛起的奥斯曼帝国正值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期间。这位时年21岁的年轻帝王指挥大军以“陆上拖舟”的决胜之计,攻破了君士坦丁堡的坚固防御。当拜占庭帝国被毫无悬念地终结以后,这位新主人将君士坦丁堡改称伊斯坦布尔,同时命人将天主教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成一座清真寺。
负责改建工程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建筑大师米马尔·锡南,在穆罕默德二世的授意下,他命人移走教堂中的祭坛、基督教圣像及遗物,并涂盖了所有的壁画,接着在内部建起古兰经读台,又在原有的建筑架构中增添了许多奥斯曼风格元素。
清真寺的周围还增建了4座气势非凡的尖顶宣礼塔,但它们并非同一时期立起。东南方向的建于穆罕默德二世时期,东北方向的建于巴耶塞特二世时期,西向的两座尖塔建于塞里姆三世时期。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时期,这座综合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大宗教风格的建筑也进行过几次维修。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国父凯末尔认为它既不适合当作教堂,也不合适当作清真寺,于是将其改建成一座国家博物馆,正式定名为圣索菲亚国家博物馆。只是,人们在习惯上仍然把它称作圣索菲亚大教堂。
◎宗教文明,交相辉映
复杂的历史背景让这座拜占庭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成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结合体,两大宗教文明在它身上交相辉映,几乎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出时代的痕迹。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体建筑近似正方形,东西长77米,南北长71米,面积约有六七千平方米。它包括一个大的中殿、两个小侧殿、一个前殿和一个后殿,每个单元建筑均由大理石砌成。中殿大厅的大穹顶高55.6米,直径33米,两侧各有一个较小的穹顶。大穹顶高13.8米,由4根高22.3米的巨型石柱支撑,是世界上有名的五大拱顶之一。这个穹顶充分体现了拜占庭时期教堂的象征意义——穹顶代表天空,基督在天的中央,四周环绕着按照等级排列的众多使徒。
大理石门
教堂入口的皇帝门上方的耶稣赐予和平画像
中殿大厅的四周分布着凹字形回廊,回廊上整齐排列着40根圆柱,楼上走廊还建有67根圆柱,它们共同承担着整个建筑的重量。中殿大厅的一角矗立着一根巨大石柱,柱身下端终年湿润水迹淋淋,因此得名“泪柱”或“汗柱”。据说查士丁尼大帝有一次头痛欲裂,怎么治都治不好,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祈祷多次也没有用。当他经过湿润的石柱便倚靠着休息了一会儿,没想到头痛病立刻不治而愈。这个说法令很多人深信不疑,一有病情就来触摸石柱,久而久之柱上便出现一个深深的凹洞。有人说,把大拇指插进凹洞并保持双脚不动,若能平面旋转手掌360°,那他许下的心愿便可以实现。人们为泪柱赋予了一个美好的传说,其实它与查士丁尼毫无关系,之所以表面有湿气是因为柱子的地下连接着贮水池,地底的湿气慢慢凝结于柱身,看起来像是柱子在流泪。
大教堂的内部空间几乎集中了世间所有的色彩,装饰地板、墙壁、廊柱使用的是彩色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则处处饰以雕花,教坛上镶有精美的象牙、金银和玉石,主教宝座用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线与金银混织的窗帘。
那些饰有金底的马赛克镶嵌画,更是成功博得了所有游客的青睐。教堂入口的皇帝门上方是耶稣赐予和平的画像,在这幅画中,耶稣坐在宝座上,右手手势是祝福之意,左手拿着福音书,上头用希腊文写着:“赐予汝和平,吾是世界之光。”基督两旁圆图内则是圣母及大天使,匍匐在地的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利奥六世。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一楼右侧,有一座奥斯曼时期增建的马哈茂德一世图书馆。那一道道雕制精美的铁花格门里面,曾经收藏着5000部奥斯曼手稿,这些手稿如今都保存在托普卡帕皇宫里。大教堂的二楼还有一道仿制的大理石门,名为“天堂地狱之门”。门的右边有象征天堂的花纹,左边没有任何图案,代表着地狱,据说穿过这道大理石门就意味着到达了天堂或地狱。
大穹顶上有一幅引人瞩目的圣母圣子画像,画像右侧是君士坦丁大帝向圣母敬献君士坦丁堡,左侧是查士丁尼大帝向圣母敬献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幅作品大约完成于10世纪下半叶,属于马赛克镶嵌画里的一件艺术精品。
气势恢宏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如果游客们有兴趣走遍大教堂,会发现在每一个单元建筑里都可能分布着此类镶嵌画,比如东正大主教画像、伊斯坦布尔大主教画像、六翼天使画像以及拜占庭时期的多位君王。
看到这些富丽堂皇又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人们可能会问,当奥斯曼帝国终结了拜占庭帝国,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建成清真寺的时候,它们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那一刻,幸运光临了大教堂:占领者没有毁去马赛克镶嵌画,只是在作品表面覆上一层薄薄的石灰水涂层,然后涂盖了油漆。当大教堂变成博物馆,那些覆盖物被层层去除,尘封多年的精美画作终于在后人面前展露真容。
步入圣索菲亚大教堂,你可能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发现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星点光芒,还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此交融并汇的文明痕迹。基于此因,有人甚至把它视为一座“改变了建筑史”的经典建筑。
圣母圣子画像
极致奢华的托普卡帕故宫
穆罕默德二世进驻伊斯坦布尔,相中了一处半岛海角皇宫岬,此地坐制金角湾、马尔马拉海,又可远眺博斯普鲁斯海峡,属于一处易守难攻之地。而且,它与庶民生活的巴耶塞特地区比较靠近,站在高处即可观察民情动态。于是,穆罕默德二世命人在此建起了一座奢华皇宫。由于岬上原有一座城堡名叫托普卡帕,皇宫遂以此命名为托普卡帕皇宫。
◎三大宫门与四大庭院
奥斯曼帝国鼎盛之时,疆土曾广达欧亚非三大洲,包括从小亚细亚到黑海、阿拉伯半岛以及北非的埃及。若想了解苏丹如何统管广大的疆域,前往托普卡帕皇宫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因为在皇宫建成后的400多年里,有25位苏丹居住在此,上演了一幕幕皇室传奇与香艳的后宫生活。直到1854年,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一任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迁入多尔马巴赫切皇宫,这座华丽宫殿才结束了皇廷命运,十年后又不幸遭遇一场大火。1924年,它被改建成一座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名字也改称托普卡帕故宫。
托普卡帕故宫在土耳其的历史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故宫,二者都曾是统治者的皇宫,现在是集合了无数文物珍宝的博物馆。该建筑占地面积约有70万平方米,大致呈长方形,四周砌有5千米的宫墙。它坐北朝南东连海峡,西南面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为邻。
从使用功能来看,托普卡帕故宫可以划为两大功能区,即四大庭院与后宫。进入四大庭院,必要穿过三座巍峨宫门,依次为帝国之门、崇敬之门和幸福之门。
帝国之门矗立于皇宫外层城墙,进去即是第一庭院。庭院里辟有200米长的林荫大道,一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石雕作品错落其间,拜占庭时期建造的伊琳娜教堂后来被苏丹改为古董储藏室,现在偶尔会用来举办音乐会表演等。
托普卡帕故宫的三座宫门
帝国之门
崇敬之门
幸福之门
走过林荫大道即是崇敬之门,过去的达官显要们到达此门也需要下马脱帽郑重行礼,只有苏丹和太后可以骑在马上通行而过。过了崇敬之门进入第二庭院,庭院左边是议政厅和议政塔。议政厅是苏丹处理政事的地方,空间不大,陈设简单,右面墙上有扇格子窗,据说以前有某位苏丹在处理政务时被误闯进来的平民冒犯,遂改成隔窗听政。议政厅旁边是一座高高的尖塔,即议政塔。庭院的右边原为宫廷厨房,以前需供应4000~6000人的每日伙食。据苏丹穆拉特三世时的一份文件记载,当时在宫廷厨房里工作的人员多达1117人。现在此地已改建成器皿展览室,展出了两万多件珍贵的中国瓷器、奥斯曼银器和欧洲的水晶器皿等。
托普卡帕故宫全景
通过幸福之门跨入第三庭院,等于进入了苏丹的私人空间。谒见厅与大门相连,是苏丹接见各国使臣、官员与平民的地方。谒见厅背后分布着艾哈迈德三世图书馆、服饰展示室、宝物收藏室、伊斯兰教圣物室与细密画展示室。最具看点的要属宝物收藏室,这里陈列着大批宝物,如镶满宝石的皇冠、盔甲、箭袋、匕首和烛台,以及成千上万件黄金饰品、珠宝玉器,其中最有名的两件宝物是世界排名第五的“木勺钻石”和镶满美钻的“托普卡帕匕首”。
通过细密画展示室左边的门洞可以到达第四庭院,这里的主要建筑是美丽的巴格达亭,由苏丹穆拉特四世下令修建。站在亭内,可以看到远处美丽的金角湾和加拉太桥。第四庭院里还保存着一座安乐笼。1595年,苏丹穆罕默德三世将19位兄弟全部诛杀。为了减少手足相残,后来那些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兄弟们被囚禁于安乐笼,在安逸的隔离中等待着可能降临的王权。
◎杀机与爱情并存的后宫
后宫是苏丹们尽情享乐的地方,也是皇室女性们的主要生活空间,皇太后、皇后、嫔妃、王子、公主及宫女和黑人宦官们都居住在这里。它的总面积为6700平方米,有300多个房间、8个浴室、2座清真寺、4个小厨房、6个餐具室、1个游泳池、1家医院、46个卫生间。
苏丹塞利姆三世在幸福之门前跟朝臣们举行会议
这里的单元建筑比较低矮且连接紧密,主要厅堂之间均有狭窄的回廊和楼梯,每个房间都镶嵌着色泽花纹极美的瓷砖,地面上铺有古老的木地板和珍贵的百年老地毯。后宫最华丽的单元要属皇帝厅,又称圆顶厅,由建筑大师锡南设计建造。厅内的蓝彩瓷砖色泽丰润,金银雕件亮光闪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一座立钟,以及精美的中国大花瓶赫然在目,圆顶下方还悬挂着一支璀璨的水晶灯。
后宫的另一个名称是“哈雷姆利克”,意即“闺阁禁地”。这儿只有苏丹本人、苏丹至亲等男性才能自由出入,普通身份的男性需在特定的日子得到许可方能进入指定的房间,一是看病的医生,二是王子的老师,三是庆典时招来的乐师。
在后宫具有绝对权威的是皇太后,她掌管此处的一切事务,地位仅次于皇太后的是黑人宦官长,他及手下的黑人宦官与警卫全是从非洲抓来的俘虏。为什么全是黑人?很简单,假如后宫女子与其有染,生下来的一定是黑皮肤的婴儿,偷情的双方只有死路一条。不过,根据奥斯曼体制,黑人宦官与警卫平时很难接触到后宫女子,若是必须进宫,他们需身穿高领服装,并遮住卷发和前额才准进入。
每当新任苏丹继位,宦官长会从奴隶市场上买回500名女奴供其挑选。苏丹首选女奴是来自高加索地区的美女,这些姑娘金发碧眼体态健美,生育能力比较强。皇太后和苏丹会选出4位妃子,也就是名义上的4个妻子,但没有大小之分,直到谁先生出儿子才会分出高低。
由于苏丹的宠妃和一般嫔妃都有可能先生育儿子,故而所有的后宫女子都以早生男婴为目标,此举引发了女人们的残酷宫斗,时不时即会出现毒杀太子之事。而奥斯曼帝国有名的疯子苏丹易卜拉欣一世更是创下了骇人之举:他听到一场关于后宫阴谋的谣言,不由分说便把280名嫔妃投进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部淹死。
后宫虽然杀机重重,偶尔也会发生一段浪漫的爱情。18世纪,第二十七任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曾给宫中情人留下一封热烈的情书。他在情书中写道:“我的ruhhah,你的哈米德听凭你发落……我是被你俘虏的奴隶,鞭打我或杀死我,随你所愿。我无条件向你投降,今夜你来吧,求你了!求你用我的眼擦你的脚底,我对全能的真主发誓,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了。”
看来即使贵为苏丹也挡不住醉人的爱情,只是苦了那些宫中女子,她们中只有少数几位能有幸成为苏丹枕边的宠妃,大多数都得在宫中度过至少9年乃至一生。为什么是9年呢?根据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规定,当不上嫔妃的女子会成为侍女,平时除了侍候皇后嫔妃们的生活起居外,可以做些女红赚些贴补。一般做满9年,她们便可以自由选择去留,或是拿一笔安家费离开后宫,或是老死后宫,晚年生活一般由年轻的侍女来照顾。
1863年,当多尔马巴赫切宫建成,苏丹们迁至新的皇宫,这里便留给了黑人宦官居住。
从15世纪中期落成到19世纪中期,从穆罕默德二世到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共有25位苏丹在托普卡帕皇宫度过了400多年岁月。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它都可以称作奥斯曼帝国历史的最佳见证。
庇高特钻石
木勺钻石重达86克拉,四周镶有49颗小钻,是宫中最昂贵的宝物。那它为何会有一个这么“土”的名字?据说有个拾荒老头拣到了它,老头不识货,居然用钻石换回了两把木头勺子!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钻石,后来辗转送入皇宫,成为奥斯曼帝国之重宝——木勺钻石的名字便由此而来。不过,也有人认为它有可能是文学名著中提及的那颗“庇高特钻石”。
多尔马巴赫切宫
移土填海的杰作
落幕以前,表演者通常都会有一次短暂而华丽的呈现,或是掀起高潮,或是黯然收尾。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明知逃脱不了命运的主宰,在走下历史舞台之前,仍然拼尽全力闪现出一道耀眼的光芒——多尔马巴赫切宫就是这个帝国最后的荣光。
◎填海而成的新皇宫
19世纪中期,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某次出访欧洲以后,觉得托普卡帕皇宫并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愿,遂命人将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一些木质宫殿改建成富丽堂皇的新皇宫。为何要选在如此地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认为,世上能有几座皇家宫殿拥有无敌海景?只要把壮丽的海峡作为背景,新皇宫将显得气势恢宏无与伦比。
花园内的喷泉
当时,奥斯曼帝国正处于没落之际,庞大的改建资金给帝国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财政压力。即使如此困难,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仍然耗资500万金里拉,动用几万人移土填海,硬是在此建起了一座规模庞大的皇宫。由于地处海滩建材奇缺,新皇宫所用的土料皆从远处运来,石料也从各地精选,大理石从马尔马拉海岛屿上运来,雪花石从埃及运来,斑岩石从古城贝尔嘎马运来。宫殿建成后,仅装修费用又用去了14吨黄金和40吨白银。
这座皇宫被命名为多尔马巴赫切,含有“填海而成的花园”之意。由于名字比较拗口,同时也为了以示区别,人们更愿意将其称作“新皇宫”,而把托普卡帕称作“老皇宫”。
水晶楼梯和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巨型水晶吊灯
新皇宫不同于以往的奥斯曼建筑,基本上属于欧洲风格。更准确地说,是卢浮宫、白金汉宫的建筑风格与当地风格结合而成的混合式建筑,亦称奥斯曼复兴式建筑风格。
◎富丽堂皇的中央大厅
应该说,多尔马巴赫切宫完美实现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设想。这座皇宫顺着海岸一气儿排出去600多米,借着天海之势形成一座世间少有的壮观建筑。它的占地面积达到7000公顷,共有285个房间、43个厅堂、70个浴室、6个大阳台和1427扇窗户。主体建筑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用来处理朝政的“赛拉姆勒克”,一是举行盛大庆典的中央大厅,另一个是后宫“哈雷姆利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长45米,宽40米,高36米,面积1800平方米,56根立柱齐齐排开,地面上铺有一块124平方米的巨大真丝地毯,那是整个土耳其第二大手工纺织地毯。两条宽大的阶梯直通二楼,阶梯扶手柱全由水晶制成,大厅上方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巨型水晶吊灯,吊灯上缀有750只小灯泡,整个灯具重约4500千克,当灯光全部打开后,照明面积可达120平方米。它与大厅四个角落里的4盏银柱灯交相辉映,使得整座大厅金碧辉煌。大厅上方的圆顶绘有土耳其、意大利和法国画家的三段式结构作品,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圆润华美。
整个宫殿堪称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这里共有时钟156座、花瓶80个、银烛台58个。大部分家具来自巴黎,花瓶来自法国盛产陶器的塞夫勒,丝质地毯产自土耳其的海雷凯和法国里昂,烛台从英国订购。室内的各种彩绘作品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它们均出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的名家之手。
皇宫里还收集了许多奇珍异宝,有来自汉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带)的象牙银雕,来自俄国的整张熊皮,来自欧洲的各种精致器皿,来自波西米亚的水晶壁炉,还有一张拿破仑一世赠送的镶金圆桌。圆桌上绘有拿破仑和十二美女的画像,据说她们是那位法兰西枭雄的十二位情妇。
皇宫内用雪花石和大理石装饰的苏丹浴室
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多尔马巴赫切宫,是卢浮宫、白金汉宫与土耳其建筑风格的融合,称为“奥斯曼复兴式”建筑。
◎后宫里的苏丹浴室
新皇宫的后宫位于建筑的右后方,虽然它在过去几百年里发生过不少宫廷秘闻,但还是比不上老皇宫的后宫。这个单元建筑主要有皇太后和苏丹的卧室、太后的起居室、宠妃的房间、王子的教育房等。每个房间里的陈设十分考究,床上用品皆为锦缎,且饰有金银丝线。连通后宫房间的回廊里均装饰着蓝白色玻璃,方便太后和嫔妃们观看盛大的庆典。
后宫里比较有趣的是苏丹浴室。浴室约有20平方米,三面辟有大窗,可以欣赏无敌海景。墙面有来自埃及的雪花石,地面是来自马尔马拉的大理石,石板的下方可以烧火加热。当洗浴者将凉水泼洒在地面,便会形成热腾腾的蒸汽,利于人体蒸熏发汗。等到汗蒸完成,再用清水从头到脚冲洗一遍,顿会觉得通体舒泰,惬意无比。
新皇宫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显奢华,也许在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眼里,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能让帝国重振雄风。但他没料到的是此后过了不足70年,奥斯曼帝国便走向了崩溃。当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时,凯末尔总统曾将此地作为官邸。他去世以后,为了纪念这位“土耳其之父”,新皇宫里的所有钟表都停在了9:05——那是凯末尔离世的一刻。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一部凝固的世界史
在托普卡帕故宫附近,有一座不算醒目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不管是从建筑规模还是从知名度方面来讲,它都比不上声名显赫的老皇宫。但是对于喜欢访古探幽的游客来讲,这座博物馆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牧羊人的意外发现
小亚细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苏美尔、巴比伦、亚述、赫梯等不同文明在这里交融并汇,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物,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因此成为多个文明的交汇点。它收藏了80多万件珍贵的文物,占土耳其全国所藏文物的1/3,平时展出的8万多件展品中大部分都属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那些珍贵的文物铭刻着时间的印记,如同历史长河中遗落的吉光片羽,因为拥有它们,整座博物馆也变成了一部凝固的世界史。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兴建与19世纪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有着很大关系。当时,一位牧羊人在西顿(今黎巴嫩境内)一处墓地掘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石棺。时任奥斯曼帝国博物馆馆长的奥萨马立刻前往考察,运回了这批珍贵的文物,后来他在苏丹的支持下成立了这座考古博物馆,那些石棺遂成为镇馆之宝,该博物馆也由此被人称作古棺博物馆。
巴比伦时期的釉砖浮雕狮子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现已位列世界五大考古博物馆。整座博物馆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考古博物馆、古代东方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
位于托普卡帕故宫附近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老楼,老楼的入口厅堂里有一尊古罗马喜神贝斯的雕像。右侧展室里展出了一批从波斯统治时期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石雕作品,它们大部分来自安纳托利亚地区,左侧展室中即收藏着那具最有名的亚历山大石棺。
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征服者,关于他的安葬地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勇武盖世的年轻帝王真的被放进了石棺,真的被埋葬在西顿墓园里吗?人们至今都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推测石棺的真实性可能微乎其微。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千年以前的这具石棺竟然侥幸躲过了盗墓者的黑手,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的大理石棺面上雕刻着亚历山大勇斗波斯军队的战争场面,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完全称得上是石雕艺术中的经典杰作。
与亚历山大石棺一同被视为镇馆之宝的还有另外两件石棺,一件是哀伤女子石棺,一件是塔伯尼特石棺。前者的棺面上雕刻着18名表情哀伤姿态各异的女子,分别站在一座希腊爱奥尼亚式神殿的柱子间。后者的棺面上雕刻着一位埃及大将军,胸前刻有神秘的象形文字。
在老楼旁边,人们后来又新建了辅楼,用来收藏其他展品。一楼陈列着古代安纳托利亚人的古物;二楼是关于伊斯坦布尔历史变迁的展览;三楼拥有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弗里吉亚时期的一些小件文物,其中一部分来自特洛伊古城;四楼陈列着一批来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古物,展示了安纳托利亚及邻近地区的文明。
◎另外两座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在整座博物馆里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相比,另外两座博物馆虽然名气较小,馆内藏品却各具特色。
古代东方博物馆不怎么引人瞩目,它的门前摆放着两只石狮子,均是公元前8世纪赫梯文明遗留的古物。这座博物馆里主要展出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和早期安纳托利亚的许多文物,值得留意的有三件展品,一是巴比伦时期的一段琉璃砖浮雕,二是与埃及风格截然不同的狮身人面像,三是一块楔形文字泥板,泥板上刻有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迭石条约》。
亚历山大石棺上战争场面的浮雕
除此以外,该馆还有一类文物很具有吸引力,那便是巴比伦时期的各种釉砖浮雕。釉砖大多为黑、蓝、黄三色,浮雕内容则以狮子、公牛等凶猛野兽为主。在琳琅满目的釉砖浮雕作品中,有一种动物形象非常有趣,它的头、颈和尾巴像蛇,前脚像狮子,后脚像鹰,头上长有犄角,皮肤似乎是蛇的鳞片。这个复合动物名叫“mushushu”,是巴比伦城守护神马杜克身边的神兽。
陶瓷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造,原来属于托普卡帕皇宫的一部分,建于1471年前后。它的正立面是伊斯兰风格的拱券柱廊,墙面上镶嵌着精美的瓷砖,馆内收藏着12~19世纪塞尔柱时期和奥斯曼时期的陶器与瓷砖,全部展品至少有6万件,那些花纹繁复的陶瓷展品体现出鲜明的伊斯兰装饰风格。
除了以上几件代表性展品外,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里还收藏着大量的古钱币、珠宝、石碑、器皿、油灯及各种生活用品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尤其是那些数量多达几万块的石碑,更是不容错过,它使得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顺利成为继伦敦博物馆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大古石碑收藏地。
奇幻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伊斯坦布尔城里建有不少地下宫殿,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耶莱巴坦地下水宫,“耶莱巴坦”意为“地下的”。它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南方,其前身是拜占庭皇帝下令修建的巴斯里卡水库。这座不见天日的地下宫殿虽然不如地上皇宫那般辉煌壮丽,却也给伊斯坦布尔增添了不少奇幻的色彩。
◎水宫的历史
巨大的美杜莎石头像
水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3~4世纪,当时该区地面上建有一座教堂,教堂后来在两次大火中被焚毁。542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大帝动用7000名奴隶将教堂废墟改建成一座地下水库,并以附近的巴斯里卡教堂为其命名。它成功引入了伊斯坦布尔城外埃里帕水库的水源,并把一条971米长的大运河和另一条115米长的输水管道连成一体。如此一来,巴斯里卡水库便可保证伊斯坦布尔(那时尚称君士坦丁堡)在受到围攻时能有充足的水源。据说,水宫的储水量最高能达到10万吨,如果蓄满了水,可以供当时的全城人喝上一个月。
进入奥斯曼帝国时期,地下水宫经过了两次大修,后来由于奥斯曼苏丹不喜欢使用地下储水,这座水宫遂渐渐废弃。16世纪中期,一位前来伊斯坦布尔考察拜占庭遗迹的荷兰人吉里斯偶然发现了水宫,并将它介绍给西方世界,这座庞大的地下建筑才开始为世人所知。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地下水宫改成了博物馆,向游客开放。每年夏季,人们会在这座地下清凉世界里举办一场场音乐晚会。届时,朦胧柔和的五彩灯光将水面闪耀得光怪陆离,一支支土耳其古典乐曲悠扬响起,再加上精彩纷呈的转舞表演,观众似被带入了神奇之境。有些电影发烧友可能会记得,《007:大破天幕杀机》和《特务迷城》两部片子还曾在这里取过外景。
神秘奇幻的地下水宫
◎石柱与蛇妖美杜莎
从地面入口处沿着52级台阶下行,即可到达水宫。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总面积9800平方米,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偌大一片科林斯式石柱。这些石柱分为12列,每列28根,总计有336根。每根石柱高达9米,相互间距为4.8米,共同支撑起上方那片巨大的砖制拱顶。据说,它们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几座神殿里拆下,而后再运至此处,大部分石材均是大理石和花岗岩。这些石柱上刻有古朴的花纹,比如孔雀眼、垂枝与眼泪等。
在水宫的西北角有两个形状怪异、明显被倒置的石头,那是美杜莎的头像,一个正脸向下,另一个侧脸向下。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一位蛇发女妖,传说她本是海神的女儿,因为美貌过人而遭到女神雅典娜的忌妒。于是,雅典娜将她变成了蛇发女妖。蛇发女妖魔力惊人,不管是谁与她对视,均会变成石头。后来,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珀尔修斯想出一个办法,趁着美杜莎熟睡时将其头颅割下,接着又带到了敌军阵前。在美杜莎的注视下,所有的敌军都变成了石头。可能是因为有此邪功,人们才将美杜莎的头像倒置在石柱下,希望能够避其邪恶。
美杜莎的传说可能会令某些胆小的游客生出一丝惧意,但是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并不信邪。它们是这片地下世界的精灵,完全把水宫当成了自己的天堂。
棉花堡
浪漫的情人之梦
假如,天上的云彩能够降临人间,那么它会选在哪里落脚?如果可能的话,土耳其的棉花堡会是第一选择。你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那重重叠叠的棉花阶梯都洁白晶莹,它该是有多么渴望自己变成云彩啊。一片坡地尚能有如此浪漫的情怀,也难怪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人都喜欢把爱情的梦想寄存在此。
◎白色钙华堤
土耳其的帕慕克卡莱地区写作“pamukkale”,“pamuk”意指“棉花”,“kale”意指“城堡”。这片地区因棉花堡而得名,那么棉花堡在哪里?它在帕慕克卡莱地区代尼兹利市的西南部,是一块长2700米、高160米的大坡地。在整个土耳其境内,除了卡帕多西亚之外,这里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景观。
关于棉花堡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牧羊人恩底弥翁为了和希腊月神塞勒涅幽会,竟然忘了挤羊奶,致使雪白的羊奶恣意横流,盖住整座丘陵,变成了今天的棉花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