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风情(2 / 2)
在古代,人们对怀孕、疾病、死亡等生理现象的原理一无所知。对一些感情现象和情绪波动,比如爱情和妒忌、原始的锡基霍尔人也很难理解。因为未知,当地居民对这些现象充满畏惧和揣测,因此流传出各种解释这些现象的版本。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将天主教义传播至锡基霍尔岛。岛民们将古老巫术和天主教义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锡基霍尔式天主教,或天主教式锡基霍尔巫术。每年的圣周(即复活节的前一周),锡基霍尔岛上的巫师都会不约而同汇集到圣安东尼奥,炼制他们需要的神秘药水。这就是岛上独有的制备草药四旬斋节,吸引了大批游客。据岛上神职人员介绍,每年的圣周,他们都要提高警惕,保证宗教活动中的圣物安全。因为在巫师们看来,圣物可以有效提升药水的功效,他们经常会利用圣周活动对其“顺手牵羊”。和圣物失窃原理相同,岛上的墓碑、十字架经常残缺不全,巫师们笃信它们具备“法力”,往往堂而皇之地将其炼入药水之中。
暮色中的锡基霍尔岛
如今,岛上的“魔法”文化面临没落,巫师已为数不多且大都处于高龄。最常见的巫术治疗法是“bolo-bolo”。即把药水涂抹在病人的患病部位,将一颗黑色石头放入一杯水中,口含麦管向水中吹气。杯中水变成浑浊时,再拿杯子在病人身体上方不断摇晃,直到水变成褐色。整个治疗到此结束,褐色的水代表身体内被驱走的疾病。
锡基霍尔岛上年岁比较大的居民对“巫师疗法”深信不疑。但是,岛上的大多数年轻人以及游客却对它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美丽的沙滩、迷人的海景、美味的鸡尾酒及宁静惬意的生活,都是比魔法有效很多的治愈系现代疗法。
◎潜水佳地:惊喜无处不在
除了著名的魔法传说外,锡基霍尔岛的旅游业并不如米沙鄢群岛一些著名岛屿发达。但是,没名气不代表没实力——岛上几乎所有沙滩都适于浮潜。随便在哪个海域下水,都会有优质的体验,收获不错的海底美景。
最著名的潜水点是帕雷顿沙滩和汤加角。前者的海底拱出三个海底冲击锥,由泥沙及生物碎屑组成的圆锥体静静立于海内,像极了微缩版的马荣火山。美丽锥体配上嬉戏其中的海洋鱼类,使帕雷顿沙滩成为水下摄影师们的最爱。汤加角海域下有着多彩的珊瑚礁,礁体上植物茂盛,附生贝类名目繁多,加之颜色绚丽的海鱼们,海域面积虽小,景色之美却毫不逊于著名潜水胜地薄荷岛。
◎老教堂:过去的时光
和其他岛屿一样,锡基霍尔岛上教堂众多。其中,几座颇有年岁的老教堂,历经数百年风霜仍然屹立如初,静静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时光。
拉孜镇的圣伊西德·拉布拉多教堂建于1857年,全部由珊瑚石著称,气派非凡。拉布拉多教堂对面,是差不多同一时期建成的、全菲律宾最古老的圣女修道院。修道院门墙由灰色砖石砌成,顶端为三角形。由于年代的古老,砖石缝隙内钻出绒绒绿草,为古朴的修道院增添一份柔软气息。修道院门前的草坪上,摆放着白色英文字母“welcome to siquior”(欢迎来到锡基霍尔),向游客释放着拉孜镇镇民热情友好的善意讯息。
锡基霍尔岛在菲律宾诸岛中并不是很出名,但这并无碍于它也拥有不俗的沙滩美景。
◎桑都甘海滩:传统的聂帕屋
若想在锡基霍尔岛小住,桑都甘海滩是最佳场所。来到这片海滩,立即会倾倒在满满的东南亚民族原始风情中。从沙滩远眺大海,海水很明显地分为三种颜色:近沙滩处的土黄、远处的蔚蓝以及浅海区翡翠般的碧绿。漫步沙滩时,最好穿上鞋子。否则,踩到海胆的赤脚会红肿疼痛,影响游览的心情。海胆周身遍布尖刺,素有“海中刺客”之称。若沙中邂逅,不妨将其放入沙桶带回住所,简单处理后就是一味鲜美佳肴。
浅海地区,矗立着一座座菲律宾传统民居——水上聂帕屋。这种传统小屋主要由木材和古老的聂帕棕榈树树叶搭建而成。屋子下面有高高的木脚,防止涨潮时海水涌入屋内。躺在聂帕屋中,闻着木头的清香和海水的咸湿气息,看着落日逐渐沉入海平面,听着潮水在身下拍打沙滩,让人好似沉入一个古老的梦境。在那一刻,所有俗世纷扰统统远离,只余下澄澈的心灵,静静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班迪拉安:森林好风光
锡基霍尔岛上山脉纵横,绿树葱茏,班迪拉安山自然中心坐落于岛上山脉的最高处。来到这里,群山尽伏脚下,大海辽阔无际,自然而然收获一份登高望远的畅快心情。除了射在山顶的自然中心办公室外,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保持了原始风味。游览途中,可以在天然山泉旁净手濯足,也可以在丛丛灌木中嬉闹扑蝶。此外,不时停驻枝丫和人类对望的鸟儿,满目似锦繁花,都显示出一派恬静明丽的森林风光。峰回路转间,眼前景物很快出现变化。幽暗岩洞群散发出神秘气息,路旁陡峭的深渊让观者心惊胆战。好奇心强的游人,可以随导游徒步探索岩洞群。不过,岩洞群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浪漫神秘。经历了狭窄的垂直通道和齐腰深的涧水,大多游客都会匆匆离开。
百岛国家公园:原生态的魅力
如果说千岛之国菲律宾是散落在海上的明珠,那么,位于菲律宾北部班诗兰省的菲律宾百岛国家公园就是明珠中的珍品了。它远离市区,不受浮华侵扰自成一体。它热情好客,向各地游客展现出原生态的纯自然风貌。
◎泛舟海上:观赏别样海景
和菲律宾海域盛行的螃蟹船不同,百岛国家公园的船只船身狭长,中间有木板横架在船帮之上,供游人休憩。狭长的流线型船身十分灵活轻便,可以自如穿梭在大小岛屿间。不过,遇到暗礁或岩石阻路时,随着船身的颠簸往复,船上游客乘坐的舒适度大大降低。随着小船的快速穿梭,一排排浪花被它抛在船身之后。浪花分开复又聚拢,抹去了小船经行海面的痕迹,任凭它驶向海天深处。
百岛国家公园的海水是不同层次的绿,这让看惯了蓝色海水的游人惊喜万分。
同菲律宾大多数海域一样,百岛公园海天相接处湛蓝一片。令人惊奇的是,百岛公园附近的海水,却由远而近,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墨绿色、浅绿色和淡绿色。浓淡相间的绿色海水清澈见底,恍惚间,游人往往升起置身于湖光山色间的错觉。
近岛行船,可以近距离观赏百岛公园特有的石灰质岩。岩缝中滋生着热带植物,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下锚停船:漫步天然海滩
沿着不时隐现的海路,小船回旋往复在岛屿之间。转折中,三岛之一的总督岛横亘在眼前。总督岛是百岛中地势最高的岛屿,登高远望,百岛风光尽收眼底。享受着如诗如画的视觉盛宴,不由得心怀大畅。
总督岛处处散发着自然风情。坐在沙滩上远眺碧海,感受阳光的温暖,嗅着湿咸的海风,整个人似乎与海、天融为一体。岛上还设有可供野餐的风情小木屋,它们是情侣的最爱。
奎松岛拥有百岛公园中最大的白沙滩。岛屿面积虽然不大,配套基础设施和游乐设施却很完善。飞鱼、潜水、沙滩游戏一应俱全,孩子们在此尽情嬉戏,洒落一路欢笑。
最吸引人的当属亚洲巨蚌之家。这里生活着几千粒巨蚌,一开一合地散落在海底,意态悠然,全不关心身外动态。游客游泳或潜水时,可以对它们进行抚摸,也可以合影留念。但唯独不可以盗采蚌内珍珠。要知道,触怒守卫的海警尚有转圜余地,触怒巨蚌可了不得。它们两扇蚌门用力开合间,产生的巨大力道甚至会夹断骨骼。
◎寻洞探幽:收获不寻常的欢乐
百岛公园的岛屿上,林列着大大小小的天然山洞。总督岛上的大洞穴是游人必经之地。洞内有天然清泉,泉水清澈见底,水色碧绿,美丽非凡。最难的是,洞外艳阳高照,洞内却凉爽沁骨。一洞之隔,直如两个世界。
有些胆大的游人会结伴跳入洞穴之中。至于跳入后会遭遇岩石还是水流,就全部听天由命了。有的洞穴居住着蝙蝠等生物。游人贸然进入,惊起睡眠中的蝙蝠,往往吓得自己心惊胆战。不但吸引人,蝙蝠之类的也受吸引,游人猛地进去,会中“便便”大阵呢。有的洞穴在阳光和水光的交相映照下,会闪烁出耀眼的光亮,恍如藏有无数奇珍异宝,倍增神秘感和游览乐趣。
马荣火山:世上最美的活圆锥
马荣火山位于吕宋岛东南岸港口城市黎牙实比附近,方圆约130千米,是菲律宾群岛上最大的火山。站在马荣火山山脚下,方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特征并不适用于所有山峰。无论在哪个角度观赏,马荣火山都呈现出一模一样的圆锥形,散发着圆满的对称美,被誉为“世上最美的活圆锥”。
白云环绕的马荣火山
◎孤峰挺立,独步天际
和大多火山生于群山之间不同,马荣火山未和任何山体相连。它傲然挺立在翠绿的平原上,锥顶直耸入天,眺望着辽阔的大海。火山下16千米处,是著名的“苎麻之乡”黎牙实比市。相对安全的距离,使黎牙实比市成为火山爱好者观赏火山爆发时的最优选择。在黎牙实比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马荣火山壮观的身影。
白天,马荣火山顶端不停喷出白色烟雾,和附近白云一起,构成萦绕火山的缥缈云带。云带仅在山顶流转,上有湛蓝天空,下有翠绿林木,衬得整座火山如同瑶池仙子,幽雅娴静地俯视众生。夜晚,马荣火山山顶隐隐透出暗红,可以感受到蠢蠢欲动的、来自地心深处的巨大力量。在漆黑天幕的映衬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火山顶升起的红褐色烟雾,烟雾袅袅婷婷,美丽中透着诡异,好似魔鬼的微笑。
马荣火山不禁止游人攀登,但只允许攀登到山腰。山腰以上,在火山热力的影响下,地面几乎寸草不生,只有灰黑的火山岩和光秃秃的褐色土地,和山腰下的青葱植被形成鲜明对比。不要小看山腰以上的褐色土地,那里是地表相对薄弱的地带,不时会裂开一道缝隙,涌出少许炽热的岩浆。曾有西方游客不顾劝阻,强行登临火山顶部。不幸的是,这批游客自此杳无踪迹,再也未曾出现在山下。站在山腰眺望,远处是浩瀚的大海,头顶是喷着热力的火山,奇异地形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矛盾组合,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自观光、拍照,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安排。
距离马荣火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为“hoyop-hoyopan caves”的岩洞。据说,这个岩洞连接着火山山脚,一旦洞内积水干涸,就是火山爆发的前兆。当然,这个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但洞中造型奇特的天然岩石,倒是值得游客驻足一游。
◎爆发频频,损失惨重
菲律宾群岛共有37座活火山,马荣火山是最为活跃的一座。据史料记载,在1616年至1993年的近四百年间,它总共爆发了50多次,每次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时间久远的爆发已不可考,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993年2月2日和12日,马荣火山先后两次喷发直接导致了逾70人死亡,近十万居民流离失所,山坡上40多个村寨化为灰烬。
2009年12月,马荣火山的锥顶喷涌出赤红岩浆,接近喷发的边缘。所幸的是,火山只是小小地发泄了下怒火,最终没有全面爆发。
稻田的尽头是漂亮的火山,菲律宾实在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卡葛沙威教堂:无声的控诉
去往马荣火山的途中,会经过卡葛沙威镇遗址。遗址中央有一个露出地面的塔尖,卡葛沙威教堂就埋藏在这里。
1814年2月,马荣火山骤然爆发,惊慌失措的居民们跑进镇上最大的卡葛沙威教堂避难。不幸的是,火山灰迅速漫过整个城镇,瞬间淹没了教堂,上千人丧生在这次灾难之中。灾难过后,方圆数十千米一片荒芜,仅余下这个塔尖直指苍天,似乎在控诉着天灾的无情和生命的苦难。
近处的卡葛沙威教堂与远处的马荣火山
皮纳图博火山:改变历史的爆发
皮纳图博火山位于吕宋岛南部。20世纪90年代之前,被定义为休眠火山的皮纳图博火山始终默默无闻。1991年,它突然从亘古沉睡中醒来,迸发出冲天热焰、滚烫岩浆及漫扬数百千米的火山灰。其规模和威力之大,使皮纳图博火山一跃成为近百年来全球喷发最猛烈的火山之首。
◎不喷则已,一喷惊人
有史以来,无论是古时代的原始人类还是近代的安赫莱斯居民,近在身畔的皮纳图博火山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座山,一座和其他山脉并无不同的山峰。1991年,这份笃定被打破了。1991年4月,皮纳图博火山的几处山体突然喷射出滚烫的蒸汽。蒸汽爆发后,当地政府及时将异常现象报告给国家火山地震研究所。经过研究,研究人员不确定蒸汽喷射是否由火山活动引起。于是,菲律宾政府邀请了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对该现象进行共同研究。美国科学家带来了先进的地震及火山爆发探测仪器。在仪器的帮助下,他们认为:皮纳图博火山即将爆发。菲律宾政府立即对火山周边城镇发布了最高警戒令,动员人们撤离到安全地带。
可是,皮纳图博火山实在沉寂得太久了,久到当地很多居民对警戒令嗤之以鼻。他们不相信火山爆发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身边,更不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在菲律宾政府的强制措施下,大多居民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勉强离开了,少数居民却选择固守家园,甚至有些人撤离后又偷偷返回家中。
1991年6月15日,随着一声爆炸般的巨响,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了。火红滚烫的岩浆瞬间漫过农田、村庄、城镇,吞噬了一切,超过10万人失去了家园。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减弱了地球上10%的阳光,掩埋了附近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迫使美军从克拉克撤军并在一年后交回苏比克湾。弥漫硫黄气味的气体短时期内影响了大气结构,使地球进入长达两年的火山冬季。皮纳图博火山海拔直降了300余米。不幸的是,800多人在此次火山爆发中遇难,其中不乏没有离开祖居的山下居民。
◎尘埃落定,祸福相依
火山爆发刚告一段落,台风又开始肆虐。恰在台风席卷暴雨而来之时,皮纳图博火山又开始了“普林尼式”的强烈喷发。本已沉积到河谷的火山碎屑重新被卷入大气圈,造成二次污染。火山灰混合暴雨,成为火山泥流呼啸而下,许多河流被迫改道,漫过一座座村庄,形成全新的马帕努佩湖。
此后,经过数次小型喷发,皮纳图博火山真正沉寂下来。冷却的火山灰肥沃了土地,火山口及山口中湛蓝的火山温泉湖也变为旅游胜地。湖水下泉眼众多,处处弥漫着硫黄气味。来此感受天然温泉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得累了,还可以靠在岸边,把自己埋进颇具美容功效的火山泥,来一个纯天然spa。
冷却后的火山熔岩在火山周围形成蜿蜒数十里的特殊地貌。在河流的冲刷下,火山爆发的沉积物形成高耸的熔岩峰和幽深的峡谷。如今,稳定下来的皮纳图博火山山体已是植被葱郁,承载着一次次具有冒险性质的攀爬之旅。
马帕努佩湖风光
塔尔火山与火山湖:举世仅有的火山奇景
塔尔火山位于吕宋岛西南部。论形态,它赶不上马荣火山的圆整美丽;论海拔,它赶不上阿波火山的巍峨雄壮。它能够成为闻名遐迩的著名景点,得益于它暴烈的“脾气”和“山套山、湖套湖”的独特景色。
◎山湖环拥:大自然的套娃游戏
塔尔火山的最高海拔仅300米左右。这个高度不仅让它摘下“菲律宾群岛最小火山”的桂冠,还荣膺“世界最小火山”称号。不过,小个头的塔尔火山脾气可不小。它拥有40余个火山口和30多个火山锥,谁也说不清它的下次爆发会从哪里开始。近百年间,塔尔火山喷发了三四次,爆发频率之高,让很多大火山甚至活火山都望尘莫及。
频繁的火山喷发涌出大量火山灰。随着火山灰越积越多,在塔尔火山的火山湖中央,又涌出一座形似火山的小岛。有趣的是,这座小岛的中央还卧着一片小小湖泊,形成塔尔火山“山中有山,湖中有湖”的奇景。
塔尔火山与火山湖远景
来到塔尔山旁的湖滨小镇塔利赛,热心的当地居民会争相向游客介绍自家螃蟹船的便利。若不满意螃蟹船慢吞吞的速度,还可以去塔尔湖游艇俱乐部享受游艇接送的服务。登上塔尔火山山顶,眼前云雾缭绕,浓厚的硫黄气味灌入鼻管,让人倍觉酷热难耐。要想近距离接触湖中之湖,还需要爬到塔尔湖中的“小火山”顶端。这座“山中山”土质疏松,灰尘遍布,徒步走上山顶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觉得疲惫的话,骑马上山也是不错的选择。
塔尔火山山湖相拥、层层环套的现象,像极了著名的俄罗斯套娃。不过,这一美丽“套娃”却是大自然的精心杰作。
◎仙境人民公园:没落的“避暑山庄”
顺着塔盖泰山脊向东游览,有一处号称“仙境人民公园”的景观。整体来看,公园及附近地区较为繁华。碧树掩映间,气象塔拔地而起,颇有几分傲视群山、鹤立鸡群的味道。一些当地居民在公园内摆起手工轧制椰子糕的摊位,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椰子糕清甜的香气。
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是一处尚未竣工的场所。它是菲独裁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为自己建造的避暑行宫。营建过程中,马科斯遭遇政变远走异国,行宫的建造随之搁置下来。站在希腊式圆形竞技场和华丽寓所的故址中,绕过一处处荒颓的砖瓦梁柱,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一种贵气穿越岁月,萦绕在建筑之间。虽是废墟,却可描摹出工程的庞大和壮丽,秉承了马科斯一贯的奢靡风格。
◎大雅台:菲律宾第二夏都
观景名地大雅台位于塔尔火山近旁。在大雅台,可以俯瞰塔尔湖及塔尔火山全境,是游客们的最佳下榻之地。观湖的最佳位置,建有高尔夫球场、度假村等将休闲运动集为一体的娱乐场所。山坡上别墅林立,有的是有钱人的度假别墅,有的则用来当作旅馆。别墅均为原木搭建,和周围美景相映成趣。
大雅台名为城市,实则是一处平坦的山丘。它海拔约600米,周边山峦起伏,林木如盖。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大雅台凉爽怡人的气候,为大雅台赢得“小日内瓦”和菲律宾“第二夏都”的美誉。
塔尔火山景点入口
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每令人拍案惊奇、叹为观止,而自然溶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又总是其中最为瑰丽奇特的一种。在菲律宾巴拉望岛就有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态的地下河溶洞,它不仅怪石迭出绚烂多姿、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而且河道宽阔舟船可渡,更兼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既是旅游之胜地,又是天然的动植物宝库。
◎徒步乘船两相宜
巴拉望岛是菲律宾第五大岛,也是菲律宾最大的省巴拉望省的主岛和首府所在地。这座狭长的岛屿西接南海,东面临着苏禄海,在岛的中部就是首府普林塞萨港(又称公主港),它也是巴拉望省最大的城市。
去普林塞萨地下河国家公园游玩,船只、灯光、安全帽,一个也不能少。
从这座城市的中心出发向岛屿北部行进,走过80千米左右的距离,就来到了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当然,实际上要真正进入这座受保护的国家公园有种种限制,所以游览地下河剩余的路程需要步行穿过丛林或者沿海岸线乘船前往。
行走陆路,沿途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毕竟这里有多样的森林形态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海上走,海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可以乘坐当地别具特色的,俗称为“螃蟹船”的展翼渔船。
无论哪种交通方式,都是对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的一种保护。
在普林塞萨地下河国家公园留影的游人
◎潜山通海有洞天
既然被称为地下河国家公园,地下河自然是公园最大的亮点。实际上,这是一条潜行于圣保罗山区山脉之中的地下河。这条圣保罗地下河全长超过24千米,在山洞中汇聚,蜿蜒流淌。而它下游宽阔的部分可容纳船只航行,其长度约8.2千米,是当今世界上可航行长度最长的地下河。
地下河入海口位于一处隐秘的海滩,河口两岸林木丛生,生态极为原始。而通向地下河山洞入口的道路更是幽静神秘,宛若连接着世外桃源。
进入山洞只能乘坐人工划桨小船,且洞中为了保持天然原貌而没有任何人为架设的光源和其他能源,只能靠手电筒照射着探路和观赏沿途风景。然而即使如此,洞中景色依然壮丽可观:悬垂而下的石钟乳与堆积直上的石笋随处可见、仪态万千,引人万般遐想。待船行到宽阔处,见洞厅广大、石壁巍峨,更让人忍不住赞叹。
沿河上溯固然游兴盎然,溶洞中千百成群的蝙蝠或飞或挂却也令人厌憎。然而它们才是这山洞真正的主人。而这山洞更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自然和原始状态,它的深远,它里面每一空间、每一支岔和地下河的支流对于人类研究的意义。
◎自然本色称奇观
正如地下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钟乳和石笋引人入胜,地下河公园原始多样,未曾遭到人类破坏的动植物资源同样、甚至可以说更加弥足宝贵。
在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分布着多种亚洲热带森林形态,从低地到丘陵再到山地全都生长着繁盛的植物群落,其中包括近300种龙脑香科树木。这里还有多种动物,如食蟹猕猴、巴拉望犀鸟、水巨蜥等,以及溶洞中众多的蝙蝠、金丝燕和鞭蛛。
作为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称得上自然奇观。实至名归的是,2011年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真的被评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观之一,与亚马孙雨林、济州岛等其他地方并列。而另一方面,它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保护的对象。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灌溉体系,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它是菲律宾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这片梯田融汇了2000年前的人类智慧,除了是一种文化现象外,还是一种信仰,是古老的伊富高部落人民对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信仰。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庞大的水稻梯田
菲律宾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不是单纯的一块田地,而是庞大的梯田群,它位于吕宋岛科迪勒拉山脉沿线的伊富高省,跨越了4个市——基安干市、洪都安市、梅奥瑶市、巴纳维市,由4市5个梯田群组成,总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星罗棋布于海拔700~1500米的高山地区。
大约在2000多年前,生活在伊富高的土著部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山地上开垦梯田,种植稻米。为了不让土壤和水分流失,他们用2~4米高的岩石在梯田外围垒成堤坝。在缺少运输工具的古老年代,这些大块石头全靠人工搬运,他们肩扛、手抬,磨破了皮肉,磨损了关节,在高耸的山脉上,为梯田建造出长1.9万千米的堤坝,所用石料超过了埃及金字塔,被称为“通往天堂的天梯”。
从此之后,贫瘠又崎岖的山脊上有了欣欣向荣的绿色生气,而这里也成为菲律宾独一无二的梯田。1995年,这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属于“有机进化的文化景观”。然而自从梯田形成之后,“进化”似乎就在这里停止了。伊富高部落的人民因地势险峻而天长日久地与世隔绝,不管时代如何进步,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耕种方式,一代代口耳相授,将耕种知识传递下去。正是因此,即便菲律宾被西班牙占领,这里也意外地没有受到影响,保留了原来的样子。于是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就像一个有生命的化石,讲述着2000年前菲律宾祖先与自然融合的和谐故事。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不仅提供了稻米供应,更是形成了独特的风景。
◎不容乐观的现状
然而,任何不跟随时代前进的文明,迟早要面临淘汰,就算是有2000多年的历史也无济于事。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在2001年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它随时有可能从菲律宾消失。
从经济角度来看,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的产出已经远远不够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的水稻,总产量也不过能维持普通家庭5个月的食用,于是在投入耕种的资金之外,还要增加一笔进口粮食的钱。一直到21世纪,伊富高省都是菲律宾的贫困省之一,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0%是当地资源创造,其余都要依靠国家的财政配额。
为了糊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丢掉传统的耕种,转去从事其他手工行业,这又导致梯田在劳动力上的缺失,产量更加少,25%~30%的梯田荒废,梯田外围的石头堤坝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
显然,一直坚持传统耕种、生活方式的伊富高人已经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过去和现代变成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必须取舍。
然而菲律宾政府对此似乎并不重视,面对处于危机中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只是委派了当地的水稻梯田委员会出面保护梯田,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和放手改革的权利,导致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无序又无效。而在国际社会上,也缺少相关组织对这片庞大梯田的援助与关照。直到它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政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急迫性。
◎梯田保卫战
2001年,icomos/iucn(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派出专家前往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做考察,希望能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专家小组给出的建议是:
1.当务之急要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维护,不排除长期的资金提供,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管理体制上要做出大的变革,政府成立的保护梯田委员会应随时掌握梯田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更重要的是,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决策,因为没人比他们更了解人们和梯田的需求。
稻田环绕人家,田园诗一般的意境,就是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赋予人类的美。
3.设立社区性质的基层管理机构,从跟梯田有亲密接触的人中选出工作人员,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梯田情况,并且具有可持续性。
2002年年初,菲律宾政府取消了一些鞭长莫及、形同虚设的管理机构,将权力交给伊富高省政府,并拨款5千万比索(约合700万人民币)。为了保证这笔钱能真正用在梯田上,省政府设立了伊富高水稻梯田和文化遗产办公室,并制定了《伊富高水稻梯田保护管理规划》的政策。整个菲律宾,都在为保护梯田而奋斗。
只有本国政府足够重视,国际社会才能给予关注。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梯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建议政府对伊富高省进行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目的是让当地环境变得更适合梯田的生存。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让人们见识了绿色之美,从浅绿到深绿再到黄绿,色彩中带着丰收的喜悦。
除了保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发展当地经济,让更多年轻的劳动力回归本土劳作,才是让梯田持续发展的关键。于是有专家提出,将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尽可能地保留原始的耕种状态,将菲律宾传统的文明展现给游客。但在这方面,部分伊富高人并不赞同,他们认为伊富高人已经被时代甩在了身后,如果还是致力于恢复原始的耕种状态,那样会被时代抛弃更远,再想追上现代文明将变得极其困难。他们不要像古董一样生活,更不愿这样被人参观,他们要发展成跟现代社会契合的元素,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荒废部分梯田,让年轻人到更广阔的世界中生活。
然而这样一来,伊富高的梯田将慢慢变成荒芜,一位高级官员说,如果一味追求现代化,那伊富高的水稻梯田会在15年内消失。
梯田环绕中的五彩民居,充满了人间的幸福烟火。
终于,保护梯田的声音还是压倒性胜利,当地旅游部门开始大力发展伊富高的梯田旅游经济。他们建造了一些别致的旅馆,并专门为此开设了一趟机场专线——游客可以从机场直接坐专车到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当地特制的鸡尾酒,观看部落舞蹈。在日落时分,或是一个人,或是和爱人相伴,漫无目的地在古老的部落村寨中游走,看到一些精致的工艺品,停下来把玩一下,跟商贩讨价还价一番,买走一个属于自己的伊富高木雕,就是一次小小的收获。
在部落附近,就是宏伟的稻米梯田。步行要费一些时间,因为从村落到梯田的大道长约16千米,只能乘坐汽车抵达。当然,这段路程并不枯燥,司机不会带着游客规规矩矩走大路,他们更习惯穿梭在羊肠小路之中,为的是缩短距离。
在梯田脚下停车,还要爬山,即便是最低的海拔700米的山峰,也需要一个好的体力。然而新鲜的空气足以让人忘记劳累。经过几十分钟的攀爬,当游人非常希望找个地方歇脚时,那片开阔的梯田便出现在眼前,心情顿时开朗许多,似乎是等到一个意外之喜。
这样的一段旅途,不仅是一次眼界的开阔,更是洗涤心灵的过程。这种对古朴的民风和对待自然的古老的智慧的展现,为科迪勒拉水稻梯田重新带来的生机。也许经过努力,它可以更为久远地存活下去。
巴洛克教堂:东方的梵蒂冈
巴洛克教堂群坐落在菲律宾共和国的巴奥艾、圣玛利亚、马尼拉等地,是当地的特色建筑。它们的存在使菲律宾获得“东方梵蒂冈”的美誉。几乎所有的巴洛克教堂都是由殖民者在16世纪建造的,它们在承袭了巴洛克建筑的固有风格外,还加入了菲律宾本土因素。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巴洛克教堂依然优雅如初,威武华丽。
◎圣奥古斯丁教堂
圣奥古斯丁教堂是菲律宾最古老的巴洛克风格教堂
在菲律宾,圣奥古斯丁教堂算是菲律宾最为古老的巴洛克教堂了。它始建于16世纪,迄今为止,已历经400多年历史。漫漫岁月中,奥古斯丁教堂遭遇多次天灾人祸,挺过数次毁灭性打击,在不断修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1993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圣奥古斯丁教堂建筑可分为教堂与修道院两部分。其中,巴洛克式礼堂是集合其精华的巅峰之作。沉默坚固的巨大石块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娓娓讲述着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老故事。走进礼堂内部,墙壁上绝美的绘画映入眼帘。这些绘画作品均为当时的巅峰之作,拥有完美的色彩和架构。仰望穹顶,刻于天花板的美丽画作震撼着观者的视觉。奥古斯丁与耶稣的画像被绘于穹顶中央,慈爱地俯视众生。这些画作均出自当时的意大利著名画家之手,画面极具立体感,人物动感十足,呼之欲出。不禁让人惊叹当时画家精湛的画技。
此外,圣奥古斯丁教堂内的装饰同样极尽精致之能事,细节处理十分到位,让人眼前一亮。唱诗班的阁楼上,拿着喇叭的小天使图样活灵活现,仿佛下一秒就会挥动小翅膀飞向天空。礼堂内的粗大柱子刻满枝蔓蜿蜒的玫瑰花纹,庄重中透出细腻。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映在地板上,影影绰绰如同美丽的梦境。天花板上的巨大枝形吊灯累累垂垂,为大礼堂增添了一分庄重肃穆。这份肃穆渗透到大礼堂的每一处角落,抚平瞻仰者心中的浮躁。虔诚的宗教信仰者甚至会产生一种与“神”对话的感觉,得到更深刻的了悟。
庄重与华美的完美结合,使圣奥古斯丁教堂成为很多菲律宾新人的最爱。他们在牧师的见证下,在教堂内结为连理,许下爱的誓言。如今,在圣奥古斯丁教堂举行婚礼成为一种风尚。越来越多的外国新人赶赴菲律宾,只为在教堂中见证自己婚姻的浪漫与庄严。
圣奥古斯丁教堂拥有4个庭院,其中,以植物学家布兰科命名的布兰科植物园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布兰科长期居于此间,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他所著的《菲律宾的花草》一书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圣奥古斯丁教堂曾拥有大量珍贵的藏品,藏品的稀有程度与数量之多,完胜欧洲任何一座著名教堂。可惜的是,这些藏品在多次战争中悄然流失,很多至今仍不知所踪。
◎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
“巴洛克”一词在最开始有“不规则的珍珠”的意思,含有贬义。但是经过时代变迁,不规则之美已成为载入史册的独特建筑风格,代表了人类审美历史的重要阶段。菲律宾的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正是这种风格建筑物中的佼佼者。
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南伊罗戈省圣玛利亚。传说,当年有人曾在此地发掘出圣母玛利亚的雕像。这个发现轰动一时。人们认为,这表示圣母玛利亚希望在这里建起教堂,用以传播教义救赎在罪恶中挣扎的大众。为完成圣母玛利亚的“愿望”,1810年,当地居民修建了奴爱斯特拉·塞纳拉·台·拉·阿斯姆史奥教堂。
踏上教堂前面的高高台阶,仰望,主建筑两侧的圆塔巍然耸立。低头,风吹叶动间,投在石阶上的树影斑驳摇曳。当此情境,独立天地间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阿斯姆史奥教堂糅合了中国元素。从塔形上看,钟塔呈标准的八角形,与中国佛塔十分相似。此外,教堂的墙壁上还雕刻了阿拉伯风格的花叶图案,肃穆中透出柔和之美。
圣奥古斯丁教堂门上雕塑
◎比略奴爱巴教堂
菲律宾的比略奴爱巴教堂完美结合了基督文化与建筑文化,是菲律宾巴洛克教堂建筑群中颇具特色的一员。
1809年,比略奴爱巴教堂建成于菲律宾米亚高。和多数教堂一样,主建筑两侧建有两座钟塔。不同的是,钟塔上用热带地区常见的植物作为装饰,民族风情浓厚。
比略奴爱巴教堂不仅仅是教堂,它还是一座堡垒。战争时期,它曾被当作战斗堡垒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当地居民受战火波及的程度,算得上是教堂中的“非主流”了。沐浴过战火的比略奴爱巴教堂没有一丝“硝烟气”,仍然庄重、静穆、温和,静静守护着教徒们的精神家园。
为婚礼而装扮的教堂内部
◎米亚阿戈奥教堂
除比略奴爱巴教堂外,米亚阿戈奥教堂也曾被用为军事壁垒。米亚阿戈奥教堂矗立于菲律宾中部班乃岛,建于1787年,前后耗费十年时间修筑,专为抵御外敌而建。从外观看,以黄色砂岩当作原料的米亚阿戈奥教堂低矮而坚固,外表朴实无华,处处透露出“因地制宜”的特色。
外表朴实并不意味着内容粗糙。米亚阿戈奥教堂的建筑细节雍容大气,颇具贵族风姿。教堂主体建筑两旁立有两座尖塔,尖塔上刻有美观精巧的雕刻。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雕刻大有文章。它们不是巴洛克建筑中常见的花木图案,而是具有动感的人形图案,用人的肢体动作传递出不同信息。原来,这些肢体语言是当地居民对宗教复杂专业术语的诠释。为了让瞻仰者明了宗教术语的含义,当地居民将这些诠释刻到了塔尖之上。
这些雕刻线条优美流畅,组合精美绝伦,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实,雕刻的每一个转折,每一个动作,都是当地工匠的杰作。他们从未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仅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想象力进行雕绘,却丝毫不逊于大师手笔。
塔尖的特色雕刻成为米亚阿戈奥教堂最具吸引力之处。每年,上千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欣赏着古早的神秘图案,为思绪插上翱翔的翅膀,领略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智慧晶光。
椰子宫:为自己代言的博物馆
菲律宾素有“椰子国”之称。作为该国的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椰子被菲律宾人民广为种植。如今,菲律宾椰子产量和数量都跃居世界首位,为菲律宾带来巨大的经历效益。为昭显椰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菲律宾政府在马尼拉湾附近,建造起一座完全以椰子为原料的椰子宫。这座以椰子为主要原材料的建筑名为“宫”,实际上是不放陈列品的博物馆。毕竟,博物馆每一块砖瓦,都足以成为椰子的代言人。
椰子宫
◎全身都是宝的椰子
椰子是棕榈科植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和稻谷、蕉麻等经济作物有所不同,椰子树、椰子茎叶、椰子汁、椰子肉都有不同用途,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椰汁清甜可口,可生津止渴,利尿除湿。椰子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药膳中的佳品。椰肉榨油后剩下的椰子饼,是饲养家禽、家畜的高营养食物,可以提高饲养畜禽的体质和免疫力。椰油和玉米油、橄榄油类似,胆固醇含量低,长期食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关于椰子,菲律宾当地居民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就是“椰子会长眼睛”,掉落时自动避开人员经行的时刻,不会砸到人。不过,这个说法无证可考,只可当作逸闻趣事一笑置之。
◎处处椰影的椰子宫
走近椰子宫,大门上精致的几何造型图案格外博人眼球。匠心独具的工匠们用椰壳片巧手拼成各种图案,装点出一份玲珑巧思。远看椰子宫,屋檐下的粗大圆柱为整座建筑增添了庄严气象。不难看出,这些圆柱都由整根椰树树干制成。椰子宫的房顶不设瓦片,全都是木板搭成。这些木板都由树龄超过70年的椰子树树干制成,材质细密,纹路清晰。据说,为保证整体性和美观性,整片屋顶整整耗费了2000多棵椰树。
走入餐厅,迎面是一张长约11米的餐桌。可别小看这张餐桌,它足足由4.7万块椰壳片镶嵌而成。椰子宫内的家具、工艺品、灯具等,都由椰树或椰壳制成。最让人拍案称绝的莫过于高达2米的落地座钟。这尊座钟是不折不扣的椰钟。且不说钟身、指针全由椰树制成,最令人惊讶的是,它连整点报时都设置成敲击椰壳的清脆声音。
曾有游客提出,椰子宫为砖混建筑,搭建宫体的砖和椰子可全不搭边了。其实,搭建椰子宫所使用的砖由椰子毛壳中的纤维混合水泥制成,是不折不扣的“椰砖”。就连宫中铺设的地毯,都包含了椰子树皮、树叶和椰壳提取的纤维。在椰子宫内,处处都离不开椰子的影子。无论漫步到哪一个角落,都有淡淡椰香沁人心脾。
椰子宫外,百余棵椰树绕宫成林。每到椰子成熟季节,都有工人现场展示爬树取椰的利落身手。他们用随身携带的小斧砍开椰壳,请在场游人免费品尝香甜的椰汁。让游客从视觉、嗅觉和味觉上都能感受到椰子的独特魅力。
马尼拉大教堂:菲律宾教堂之首
在菲律宾共和国,马尼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中心教堂。马尼拉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们,都会将这里作为子女婚礼、受洗的首选,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对菲律宾天主教徒来说,马尼拉大教堂不仅是一座教堂,更是菲律宾各地天主教徒心中的圣殿。
◎建筑艺术:融贯东西的风格
在菲律宾,教堂建筑多采用墨西哥巴洛克风格,外观及内饰富丽堂皇,很有几分殖民者炫耀胜利的奢华风格,高调而神秘。但在马尼拉的建筑风格却迥异于教堂的主流建筑特色,采用了敦厚、低调的罗马式风格。
夜色中的马尼拉大教堂
马尼拉教堂创建于1581年,建筑主体为厚重的石头。石头坚固、不易损坏的特性使马尼拉教堂即便饱经风霜,仍然保留着当年初建时的石头墙体,成为菲律宾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石头建筑。数百年间,马尼拉教堂受到台风、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的破坏,几番毁损复修后,一度于“二战”期间受到毁灭性破坏。“二战”后,在天主教中心梵蒂冈的资助下,马尼拉教堂得以恢复规模。重建后的教堂保留了最初的石头墙体和著名的彩色玻璃窗,历经5个世纪,这些建筑元素依然时髦坚固,让人不得不赞叹16世纪建筑艺术的高超。
仰望马尼拉教堂深灰色的墙体,一股历史的沧桑扑面而来。教堂建筑古朴庄严,散发出肃穆的森严气象。教堂的正面墙壁上,6尊雕刻精美的白色宗教人物悲悯地注视着芸芸众生,形象表达出基督教以拯救、包容为主的教义,散发出浓浓的宗教气息。
马尼拉大教堂拱门近景
进入长方形教堂大厅,穿过两侧布满白色圆柱的长廊,走在罗马式拱券结构的屋顶下,直走到镀金的圣坛旁,宗教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来到此处的游人会发觉,所有思绪逐渐沉淀下来,胸中愈发明朗,整颗心变得静谧宁和。
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宾天主教徒的圣殿。每逢重要节日,马尼拉及周边城市的虔诚教徒们都会赶到这里,进行神圣的宗教活动。到了这时,教堂中足有4500管的大型管风琴会奏起悠扬的宗教音乐,更增添几许节日的庄重。
◎菲律宾天主教:强势登陆的信仰
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菲律宾群岛大多地方还处于部落分居的时代,有着独属于本部落的原始宗教信仰。随着航海家麦哲伦的到来,西班牙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这片美丽的岛屿。西班牙政府派遣海军远征,最终将菲律宾群岛归于他们的殖民统治。
在西班牙人看来,殖民统治不仅仅在于领土的占领,信仰的同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殖民者规定,菲律宾人只有皈依天主教后才能获得土地,将拒绝放弃原始信仰的土著居民冠以“异教徒”的罪名加以迫害。在威逼与引诱交替进行的手段下,天主教的势力和影响在菲律宾范围内不断扩大。
充满沧桑感的马尼拉大教堂前门
1576年,菲律宾群岛只有传教士13名。到了1622年,菲律宾已有超过500万人成为天主教信徒。天主教的迅速蔓延并不完全因为殖民者的铁血手段。“信仰无罪”。随着教徒在信仰中得到虔诚与平和,更多的菲律宾人,甚至连一些移居至此的中国人、日本人等侨民也加入了天主教。天主教在菲律宾的传播过程中,做了一些因地制宜的调适,渐渐地,菲律宾天主教融合了西班牙和本土风俗,真正成为菲律宾人民本土化的天主教。
最能体现菲律宾天主教特点的,要数它的节日文化了。天主教举世通用的节日,诸如万圣节、圣诞节和复活节等,菲律宾天主教徒们始终奉行不悖。但在这些节日之间,菲律宾人们又增添了很多颇具当地特色的天主教节日,比如黑色纳萨雷内节、莫里奥内斯节、圣母玛利亚纪念节、圣海伦娜纪念节及对农作物的各种庇护节等。
节日庆典一般由教会发起,全体民众(不单是天主教徒)都参与其中。节日期间,除了吃圣餐、做弥撒等传统的宗教节日外,还会举办热闹的娱乐活动,用载歌载舞、斗牛赛跑等形式,来表达对节日的欢迎和内心的喜悦。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在节日当天还会举办大型展销活动,用繁荣的商业活动来衬托节日气氛的热烈。
如今,菲律宾天主教节日已经发展成集宗教仪式、娱乐休闲、民族风俗于一体的集会活动,充分体现出菲律宾天主教中的本土文化特色。
◎兴衰历史:历久弥坚的文化
纵观历史,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对菲律宾城市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西班牙殖民者重新规划菲律宾政区,摒弃传统的以王宫为中心的建筑格局,将城市中心设为总督府、广场和教堂,菲律宾建筑传统的竹质、木质材料也逐渐被砖石等材料所取代。
天主教徒的激增,促使了教堂的大规模兴建,大量巴洛克风格和罗马风格甚至本土风格的教堂出现在菲律宾群岛的大部分土地上,忠实地履行起各种功能。
作为天主教意识的物化形态,教堂是天主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每名天主教徒从出生起,他一生的活动就和教堂息息相关。出生受洗、礼拜、弥撒、结婚、所生孩子受洗……毫不夸张地说,教堂是天主教徒的精神殿堂,具有强烈且不可替代的宗教功能。
除了宗教功能外,教堂也成为殖民者传播西方文化的中心。通过各种宗教活动,西方的音乐、文学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潜移默化到菲律宾本土居民心中。久而久之,两种文化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本土文化。而教堂,正是这种综合性文化的具体象征。
近代史上,菲律宾群岛经历了种种灾难,战火、地震、火山喷发……这些灾难摧毁了房屋、教堂、田地等物质化的实体,却摧毁不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信仰。这也许正是马尼拉教堂不断毁坏又不断重建的原因:文化历久弥坚,永世长存。
圣佩特罗堡:远离尘嚣的博物馆
圣佩特罗堡坐落在菲律宾宿务城的港口旁,和马尼拉的“圣地亚哥城堡”一起,被列为“菲律宾最古老城堡”之一。比起圣地亚哥城堡的恢宏大气,圣佩特罗堡更为精悍紧凑,处处散发着古朴气息,镌刻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向游人们诠释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历史的记忆
16世纪60年代,占领宿务的西班牙殖民者米格尔·洛佩斯·徳莱加斯皮建造了圣佩特罗堡。这是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建造的第一座城堡,也是菲律宾群岛上最小的城堡。圣佩特罗堡建有三个阵地工事,曾是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中心。
富有时代感的圣佩特罗堡
米格尔建立城堡的本意是用于居住和军事防卫。不过,之后的几百年间,历史几经变迁,这座城堡的功能也随之变动。它当过军队驻地,也做过叛军聚点;它曾是专门关押战俘的恐怖集中营,也是书声琅琅的纯净校园。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它还一度疏远了人类,成为城市动物园。如今,它已被辟为集学习、娱乐、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公园,远离了宿务市的纷乱嘈杂,静静地矗立在港口旁,幽静,壮观。
外表看去,城堡的造型十分独特。这座高大的三角形建筑,占去了约2025平方米的土地。高高的城墙四角,四座碉堡傲然挺立。城门上方,鲜艳的菲律宾国旗迎风飘扬。整座古堡给人的感觉古老却不苍凉,简约而不简单。
◎隔绝喧嚣的堡垒
宿务市曾被称为缩小版的马尼拉,是一座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城市,不可避免地染上时下都市的通病:喧闹,浮躁。如果吃腻了美味佳肴,逛够了商厦街区,可以赶赴圣佩特罗堡,感受那份隔绝尘嚣的宁谧。
走进灰瓦黑墙的古堡,一座陈旧的博物馆映入眼帘。博物馆中,静静陈列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时遗留下来的物品。除此之外,“二战”期间城堡抵御外族入侵的图片和文件等资料也被留存下来,让人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岁月的无情。
走出博物馆,古堡城墙环绕,墙头绿荫掩映。明媚的阳光下,葱郁树木苍劲有力,似锦的繁花竞相斗艳,为静谧的古堡增添了盎然生机。当此情景,参观完博物馆的游客心怀大畅,一扫方才战争印记带来的沉重感。历史和现代的交融,厚重与活力的碰撞,矛盾却又出奇和谐,让观者难忘。
穿过绿荫掩映的小径,沿着古朴的石阶一路向上,就是圣佩特罗堡的最高处了。站在这里,整个宿务城尽收眼底。不过,这里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清冷,没有独自登高的寥落,有的只是尽收美景、畅享异域风情的惬意舒畅。
圣佩特罗堡为西班牙登陆后所建的堡垒,呈三角形布局,三面都设置炮台。
待到日落时分,圣佩特罗堡会散发出别样风情。似火的晚霞萦绕古堡之上,为整个古堡镀上红铜色外衣,古朴的石质建筑顿然闪烁出金属光泽。城堡内,总会有本地居民在此轻拨吉他,弹奏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歌曲。美妙的旋律缱绻温柔,如同一位美丽的西班牙少女,正在轻轻诉说着岁月。此情此景,感受古堡的庄严肃穆,联想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游人不禁陶醉于此,乐不思归。
马拉卡南宫:巴石河畔的混血贵族
马拉卡南宫坐落在马尼拉巴石河北岸,是全国政治中心。菲律宾历代总统均在此起居及处理政务。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意义,譬如白宫之于美国,中南海之于中国。
◎菲律宾“白宫”
和圣佩特罗堡类似,马拉卡南宫自建成之日起,就经历了多重风波。它几经易主,多历修缮,“门第”越来越高,由一处贵族别墅发展为现在的总统府。
从外表看,马拉卡南宫不算巍峨雄伟,黑色栅栏门搭配白色围墙,宫外草木郁郁葱葱,宫内并立林荫大道两旁的椰子树摇曳着东南亚风情,显得格外清净秀丽。很难相信,这座貌似沉静低调的建筑,竟然尘封了如许之多的历史记忆。
邮票上的马拉卡南宫
马拉卡南宫修建之初,仅是一位贵族的花园别墅。它被主人卖给西班牙上校,又被上校献给当时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政府。西班牙殖民者看中了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巨资修缮后,将其作为接待本国高级官员的俱乐部。因受到官员们一致好评,不久之后,这里又成为政要大员们的避暑山庄。
马尼拉地震后,原西班牙总督府邸顿成废墟。西班牙殖民政府决定将总督府邸迁至马尼卡南宫。至此,马拉卡南宫正式走近政治中心。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战败。接续殖民统治的美国仍将此作为总督府邸。作为西班牙和美国的政权中心,马尼卡南宫的建筑风格兼收两国所长,成为东西风格兼具的混血宠儿。不过,它的外表仍保持着西班牙建筑的原型。
菲律宾共和国素有“接见人民日”的传统。在这一天,马拉卡南宫中门大开,总统在此接见各界民众代表。非接见日时,民众也可以自由出入这里。不过,为了不影响政务,游客们只能参观昔日总统的办公大楼及下榻场所。
◎马科斯夫妇的奢靡生活
历任总统中,要数费迪南德·马科斯夫妇居住在马拉卡南宫的时间最为长久。自他1965年当选总统,到1986年出逃国外,共在马拉卡南宫度过约20年的时间。马科斯夫妇性好享乐,私人生活极尽奢华。这一点,在他们对马拉卡南宫卧室的布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科斯夫妇
这对夫妇有各自的私人卧房,门上分别写有“国王卧室”和“王后卧室”的字样,表现出他们野心勃勃的独裁统治。马科斯总统向来重视养生,他将卧室布置成小型医院。各种急救设施、药品一应俱全,足以应付各类突发疾病。卧室内留有一架价值不菲的宝马牌汽车模型,据说,这是马科斯送给孙子的礼物,当时价格就已达到7000美元。
马科斯夫人极之爱美。她卧室附带的洗手间内,镀金的洗脸池金光闪闪,洗手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名贵香水。马科斯夫人在卧床边设有氧气瓶,笃信每晚吸入氧气即可青春常驻。最让人惊叹的是她的衣帽间。这里挂满四季服饰及配套皮包、鞋子,款式之多,设计之精美,直可媲美世界任何一家著名商场。
不过,再奢华的享受也挽回不了逐渐流失的威望。马科斯生活上的穷奢极欲和政治上的独裁专断,很快导致民心涣散,众叛亲离,最终落得流亡国外的下场。
华人历史博物馆:菲裔华人的传奇史
华人历史博物馆由菲律宾华侨华人共同兴建。他们有钱出钱,有物捐物,有力出力,以极高的效率建起这座凝结着全体华人期望与心血的建筑。刻在大门入口横幅板上的话语,贴切地描述出他们建立博物馆的初衷:“见证华人在菲律宾的传奇。从寓居者到华裔菲人,这是他们的故事,这是我们的故事。”
◎见证华人奋斗史
迈入博物馆,熟悉的中华元素无处不在,带游客追溯历史长河中,中华儿女可感可叹的奋斗历程。
华人历史博物馆再现了华人赴菲的经过以及奋斗的心酸。
华人历史博物馆内华人雕塑:拨算盘的人。
按照时间顺序,博物馆分为多个主题区:早期的接触,华人社会的形成,19世纪生活图景,抗日战士,有华裔血统的社会名人,华裔菲人与国家建设等等。每个主题区中,都陈列着丰富的历史资料、重现当年情景的文物以及颇具时代特征的人物塑像,尽最大可能还原当年情境,向游客倾诉真实的历史和生活。最别致的是,很多主题区还根据历史资料重造了当时的景物,更加直观地让游客了解菲律宾华人所经历的一切。
人物塑像大都由树脂塑成。众所周知,华人曾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闯荡天下,辛苦创业。再看塑像,剃头担子旁,手持剃刀的中年人紧抿嘴唇,神情专注;正在缝纫衣物的裁缝师傅深深弯腰,辛苦劳作……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都栩栩如生。有力的手掌、坚毅的面庞、充满希冀的目光,从细节着眼,让人深刻感受到菲律宾华人在异乡打拼的艰难。
华人历史博物馆承载了菲律宾华人的历史和骄傲,这份骄傲是华人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更是华人对菲律宾经济、文化与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博物馆导游册上的一段话,说出了所有菲律宾华人的心声:“我们的血统虽是华人,但我们的根深扎在菲律宾的土地中,我们和菲国人民紧紧相连。为了菲律宾——我们的国,我们的家——我们贡献了辛勤的劳动和宝贵的生命,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菲律宾这块土地上的光荣子民’”。
◎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菲律宾历史的每个阶段,无论是文化领域还是经济、政治领域,都离不开华人的身影,存有不可磨灭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期间,旅菲华人与当地居民杂居、通婚。几代下来,他们与当地居民血脉相连,水乳交融,出现了无数兼具两国血脉的英雄人物。比如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黎刹,祖先就是中国福建省晋江市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的叶飞将军在菲律宾出生,身上流淌着来自菲律宾的母系血统。
早在冰川时期,居住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部落就通过“陆桥”来到菲律宾群岛。到了15世纪,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的商人长期往返中菲两地通商,相当一部分商人在此定居。他们为菲律宾带来丝绸、瓷器和比较先进的农具。直到如今,菲律宾很多食品和蔬菜的名称仍然保留着闽南语的古代发音。
在古代,中国的陶瓷技术举世闻名。在博物馆的陶瓷展览馆中,展出了10世纪到17世纪,从菲律宾出土的中国陶器和瓷器。这些文物是菲律宾华人的生活痕迹,见证了中菲两国绵远流长的文化交流。此外,菲律宾华人在菲国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和书籍印刷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593年,华人龚荣用来自家乡的印刷技术,在岷伦洛印出了3本书籍,填补了菲律宾文化史上无书籍传世的空白。
菲国华裔的历史,不仅是家族史,更是中菲两国的国史。他们继承两国文化遗产,为社会各个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