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2 / 2)

加入书签

因为水路还不能行走,这一路回去,大部分要走陆路,易师爷到这边一年多,也混了些面熟人情,昨日就约好了跟着人家车队,此刻人家将将要出城,他跟上去就行了。

易师爷临走前,冲着顾子楷长长的作了个揖,头也不回的上车去了。

看着易师爷的马车慢慢的走远,不说顾子楷松了一口气,就是张婆子,也一直派人盯着。

直盯到易师爷跟上了车队,在后面慢悠悠的离开了云中县城,这人才回来禀告。

张婆子这才彻底放下心来,易师爷一走,她才有心情去关心自己放羊的那些山猪。

打了声招呼,就带着人往山里去。

如今天气还冷,到了那庄子里,还是那一家子,又添了两户人家,主要是怕山猪小的时候照顾不到。

虽然是放养在山中,可这些人隔些时日,也要上山去查看一番,知道这些山猪大致活动的范围才好。

因此见张婆子和王永珠来了,倒是也不慌,老老实实的回答了问题。

还将人带着到山上那些山猪经常出没的地方看了看,他们运气也还算不错,还真看到了几头山猪出来觅食。

不过几个月的功夫,这些山猪个头不大,比起刚抓回来时候,略微长了些,身上的皮毛,在山里泥地里打滚,蹭着那些松树油脂,倒是皮毛眼色深了,也亮了,像裹着一层铠甲一般。

尤其它们十分警惕,这大冷天的,山里的土都冻实了,也亏得这些山猪厉害,这都能嗅到土里药材的味道,愣是拱出来吃掉了。

只是稍微听到一点动静,就哗啦啦的甩开了蹄子,几下就窜入灌木中,不见了身影。

就这个身手,不说一般猎人猎不到它们,就是山里那些狼啊虎啊之类的猛兽,恐怕也拿它们没办法。

难怪大家这么放心呢!

看了一圈,张婆子和王永珠心里有了数,奖赏了这几家养猪的人家,这才心满意足的下山了。

临走前,张婆子看着这一座座山,想象着这山上跑着的都是自家的山猪,那真叫一个美滋滋,真真是这一片山头都被自己承包了的自豪感。

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当年事

解决了易师爷的事情,自家的猪也活蹦乱跳的喜人,张婆子再没什么可担心的,又见顾子楷这边每日里忙得很,加上易师爷走了,一时还没有合适的人顶上,大部分事情就要顾子楷自己做决定了。

顾子楷每日里越发忙起来,连一日三顿,都是张婆子和王永珠吩咐下头人给他送去,他才有功夫吃。

张婆子心疼这侄子,加上过来的时候本就带了不少吃用的东西,一并都交给了狼豪,又交代了厨娘,让一日三顿好生照料着。

她和王永珠也不能在云中县多呆,毕竟宋重锦还一个人在赤城县呢,老留在这云中县算怎么回事?

只安排好顾子楷这边的事情,也就要启程了。

顾子楷虽然有些不舍,要知道,也只有在张婆子和王永珠在的这些日子,他才能感觉一些家的温暖,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

可也不好多留,只又搜罗了一些当地特产,将人给送走了。

王永珠和张婆子回到赤城县,宋重锦这边已经知道易师爷走了的消息。

一问才知道,居然是易师爷自己主动请辞回去了,惊讶一下后,倒是想起来一事。

等到了前头,想了想,让人将简师爷给请到书房,先说了一番公事,然后才婉转的问起简师爷,如今可有什么未了的心事?

简师爷一愣,好半日才回过神来,声音都带着颤抖:“东翁这话的意思是?”

宋重锦这才解释,这么些年来,他一直没忘记当初跟简师爷的承诺,只是这事要做,就要不漏痕迹,而且,要做就要做绝了,不能让人还有再起复的机会,不然打狗不死,反受其乱。

只是如今恰好是个好机会,要知道,他这几年,一直都让人在默默地搜罗简师爷那仇人的一些罪证。

恰好,他的仇人因为跟简师爷反目成仇,仕途不太顺利,他本人自然是不甘心的,于是各种折腾着想要结交个贵人。

好不容易终于攀附上了二皇子一系,因为这个,这几年倒是又谋了个不错的地方,颇为春风得意。

因此宋重锦才一直没能出手解决他,如今恰逢这个好机会,能光明正大的解决掉他。

简师爷难得激动的眼眶都红了,胡子一抖一抖的:“东翁说的可是真的?”

宋重锦点点头:“只要先生同意,我就去封书信,不日就会有消息了。”

简师爷激动得连连点头:“老朽谢过东翁了!”一边说,一边忍不住转过头去,抹了一把眼泪。

宋重锦当场挥笔写了一封信,亲自封好,招呼人进来,吩咐了两句。

那人拿着信领命就去了。

这边简师爷已经回过神来,方才激动的神情已经收敛了不少,只拉着宋重锦不放,说要请他好好喝上几保…

宋重锦无法,只得让人到后头去,跟王永珠和张婆子交代了一声。

王永珠只问了两句,心里就有了数,恐怕今天这顿酒得有半日了。

一面笑着摇头,一面吩咐后头厨房里,给整治了一顿酒席,又将那埋在园子里的好酒给起出几坛来,让人给一并送到了前头去了。

简师爷是蹭吃蹭喝惯了的,也就嘿嘿一笑,让人给带了一句感谢,就给宋重锦亲自满上了酒,两人对着就喝了起来。

酒过三巡,菜还没吃几口,简师爷先将自己就灌得半醉了。

半醉了,有些话才说得出口。

原来,当年他给那位姓余的同窗当师爷,最开始也是合作得颇为愉快的。一个颇有治理之才,一个又能投上司说好,所以一路扶摇直上,很快就从七品县令升到了四品的知府。

这期间,他因为一直跟着这余知府在外头,家里父母担心他的婚事,想着虽然不能考取功名,好歹成个家。

就去信让那余知府给在当地寻上一门合适的亲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