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 / 2)

加入书签

她只提了这么一会,两只手勒得生疼,被风吹得都快没知觉了。

顾秀云:“那真是辛苦你了,谢谢你了。”

说着,她已经低头去看尼龙兜,眼尖的她自然看到,自己里面是整整一兜子的黄面窝窝头,没别的,但是顾清溪那里,除了红高粱窝窝头,竟然还有一个笼布抱着的,里面鼓鼓囊囊的,显然是鸡蛋。

她马上皱着眉头,怀疑地看着顾清溪:“你家里给你带的鸡蛋啊?”

顾清溪约莫知道她的怀疑,微点了下头:“是。”

顾秀云笑了下,那笑却有点别有意味:“是吗,我家里没给我放鸡蛋?”

顾清溪:“大伯娘送过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我没打开过,原封不动给你了,带没带鸡蛋,下周你回去问大伯娘吧。”

顾秀云便也不再说什么了,之后和她几个同学往宿舍方向走。

顾清溪也就回自己宿舍了,走了几步后,她回头看到顾秀云在和同学说话,那几个同学还回过头打量自己一眼,显然她们是在讨论自己。

顾清溪约莫能猜到顾秀云和人说什么,她可能说每次她家里都要给她带鸡蛋,说这次怎么没有,还说如果带来鸡蛋,打算分给你们吃的,这下子却没了。

她各种若有所指后,还会来一句:我没说是我堂妹,我堂妹人挺好的,不会干这种事,我就是好奇。

一句话,把她自己撇清了,她道德无暇,至于堂妹的名声,她才不管。

顾清溪这么想着,已经是决定,下次再也不会给顾秀云带什么东西了,她若没干粮吃,还是自己回家取吧。

一时走进了宿舍,顾清溪是有些恍惚,这个年代的宿舍还不是楼房,是平房,高门槛,前出厦,迈进去后,地面比外面要洼,加上窗户也高,总有种阴森森的感觉,顾清溪一度怀疑这宿舍楼其实是旧时的监狱改造的。

她努力地回想着自己中学时代的房间,却是根本想不起来,拐弯进去后,有一个宿舍门半开着,她看到了里面有残留着红油漆的架子床,顾清溪的回忆一下子涌现出来了。

这就是她中学时代的宿舍了。

她小心翼翼地买进去,就看到里面靠窗户一个梳着长辫子的姑娘正在弯腰整理东西,一见到她来,便笑着说:“你可算回来了,我正想着等你过来一起自习呢。”

顾清溪有些恍惚,依稀辨认出,这是彭春燕。

彭春燕是她高中时候的同学,学习还不错,后来高考也很顺利,考上了首都的大学,嫁了一个高门第好家境的,住进了四合院,日子过得很好。

彭春燕和她关系很不错,后来在她最为难的时候,还特意过来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一定开口。

彭春燕和顾秀云她们向来不一样,她做事温柔地道,也从来不爱显摆什么,是真心对顾清溪好。

“春燕。”顾清溪唤了她的名字,唤出的声音有些嘶哑。

“你怎么了,别是感冒了,喝点热水吧。”彭春燕指着旁边地上的暖壶说:“我才打到的热水,到明天中午前够用了,你就不用打去了。”

顾清溪心里感激,又看了看这床,辨别出自己是旁边的上铺,自己的用具应该是放在下铺的床底下,便试探着去找,果然凭感觉寻到了,是一个白色搪瓷水杯,一侧印有领袖的头像,以及一行红色的字“为人民服务”。

搪瓷水杯是小学时候她娘廖金月得了生产大队的秋收能手奖的,已经很旧了,上面白色的搪瓷都磕掉不少。

顾清溪取过来,从彭春燕暖壶里倒了半杯热水,放在窗台上晾着,顺便把自己带来的干粮还有鸡蛋都收起来。

干粮是六天的口粮,得计划好每天吃多少,一般她们早上的时候把干粮放在一个小点的网兜里扎紧了口,跑过去大厨房,扔在那个大蒸笼里,到了中午时候,厨房给热好了,同学们就去取了,取的时候七手八脚,各找自己的。

这么收拾着,顾清溪顺便和彭春燕说着家常,想着找回一些熟悉感。

彭春燕却问:“你又帮顾秀云带干粮了是吗?”

顾清溪点头:“是啊。她没回去,可不我帮她带。”

彭春燕呸了一声:“她背地里说,你可能昧下她东西了。”

顾清溪:“那以后我不给她带了。”

彭春燕看了一眼顾清溪,这才道:“这就对了,不然我都替你觉得憋屈,何必呢,谁还稀罕她那点东西,当谁是傻子啊!”

顾清溪听了没说话。

她想着,十七岁的自己确实是有些性子太好了,重活一辈子,老好人是不能当了,这次帮她带,还是没醒过味来,才重生,得慢慢熟悉,但以后是怎么都不干了。

年轻姑娘舍不下的脸,她重活一辈子的人当然能舍下,便是闹翻了,也犯不着顾忌。

一时又提起来这次回家的事,顾清溪说自己想去图书馆走一趟,找找书,这事还得麻烦彭春燕,彭春燕利索地答应了:“行,明天中午上完课,我陪你走一遭。”

县里的图书馆,说是图书馆,但其实并不轻易对外开放,也没个规章制度,都是认识的人才能进去看看里面的书。

彭春燕的舅舅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彭春燕利用这个关系,时不时能进去看书,顾清溪也偶尔跟着沾光。

两个人说着话,便收拾着书准备过去教室自习了。

顾清溪重新回到有些陌生的学校,本来有些忐忑,现在跟着彭春燕一起过去,倒是心安了不少,当下来到教室,教室里回来的学生并不多,有的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回校晚,也有的就算回来了也偷懒在宿舍里睡觉,屋子里只有三三两两的油灯亮着。

她小心地寻到了属于自己在座位坐下,摸索着在抽屉里找到了洋火和煤油灯,擦着洋火点燃了煤油灯,就在这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书来看。

那个年代的题目还比较朴实,都在考察最基本的知识点,还没有后来考试那么多弯弯绕绕的陷阱,比如顾清溪随便上周测试的数学卷子,发现卷子上的一个题目是“在abcd四位候选人中,如果选举正副班长各一个,有几种选法”,让写出所有的结果可能,这种简单的组合排列问题,顾清溪还能做出来。

当然也有些涉及到公式和基础知识的,比如cos和sin相关,比如证明某个角和某个角相等,这就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和解题思路了,不过顾清溪看了看,应该不难,还是考察基础,自己赶紧补一补知识应该就可以了。

毕竟这个年代,大家还不流行刷题,也没有那么多复习资料,高考更注重基本考察。

除此之外,最后还有一道附加题,那附加题就难了,难得人喘不过气那种,怕是放在后世,考试的时候学生遇到会骂出题老师变态的那种了。

这种题,在顾清溪印象中,几乎没人能做得出,自己当年应该也没做出。

顾清溪刚才和彭春燕聊,自己回忆了一番,大概知道一学期两次考试,期中一次,期末一次,期中那次她考得不错,全校第三,而距离接下来的期末考试还有一个多月,她得赶紧努力,至少先应付过去这个考试,不能有太大的名次波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