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1 / 2)

加入书签

可蜀王又是从何得知呢?

——蜀王究竟知道了多少,是否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世”!

第716章 :心中涩然

宗室子弟给程卿送礼,程卿都收了,谁送了多少,拿个名册通通登记好。

她收礼不办事,没几天就有人说她敛财,程六老爷派人给程卿家送点心来,把三千两银票放在点心盒子夹层中。

柳氏翻到银票,很迷茫。

“不年不节的,你六叔爷送银子做甚?”

程卿让柳氏放心收下。

“叔爷怕我银子不趁手,送点银钱给我花用。”

别人外放当官图财,程卿外放的西北小县穷的叮当响,想捞钱都榨不出多少油水,程六老爷看她前程大好,怕她大肆收礼影响不好,故才自掏腰包补贴她。

其实程卿根本不缺银子花,崔老爷把香露生意接手后,一开始还有顾虑,去年崔鹏跟着大皇子谋反被诛,崔老爷立刻放开了手脚。

崔老爷在香露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胭脂、头油等产品,年底在京城繁华之所租了带院子的大店面,开了一家蔷薇坊。

蔷薇坊里不仅卖胭脂水粉,崔老爷让人把南仪的布料运到京城,又从江南请了许多绣娘来做工,绣娘们带来了江南最新衣裙款式,蔷薇坊一开业大受好评,京里的女郎们走进蔷薇坊就没有空手而出的。

程卿本想靠香露赚点零花钱,崔老爷却要将这打造成能传家的生意,前两天崔彦来找程卿,已经给程卿透露过今年的分红会很可观。

程卿要用银子,直接去裕丰钱庄支取就行。

程六老爷送的三千两银子,程卿没推辞就收下,就是想让程六老爷放心。

在程卿的纵容下,送礼之风越演越烈,有人给程卿送礼还嫌不够,还把主意打倒了程卿出嫁的三个姐姐身上。

因董家和程家住的最近,拐着弯往董家送礼的也不少。

董劲秋把礼物往程卿家里搬,说自己已经选好了外放之地。

京畿重地一时等不到缺,董劲秋挑中了山东。

“山东离京城近,慧娘可以跟去,妞妞又长了一岁,路上小心点,想是无碍。”

妞妞是董劲秋和程慧的掌上明珠,董劲秋一天不见都想,真舍不得丢开,选中山东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姐夫,你问过陛下的意见了?”

董劲秋点头,“陛下亦是同意的,陛下自己都在翰林院呆过,苦苦在翰林院熬资历,不如外放经历下民情。”

山东是个好地方,文风鼎盛,豪强大族也众多。

俞显家便是山东大族,淮南赈灾时,俞家捐过粮。

鲁王的封地同样在山东,董劲秋外放之地虽然富庶,想要做好地方父母官并不容易。

大族豪强多,意味着土地兼并就厉害,山东不仅有俞家,还有传承多代的孔家。

董劲秋这个探花,到了孔家人面前什么都不算,孔家是出过圣人的,科考出身的文官,至今都要学孔孟之言。

在山东为官,想要混日子熬资历很容易,一旦要真正做出什么改变,必定触犯当地豪强大族的利益。

“姐夫,你行事要谨慎,万事不可操之过急。”

董劲秋笑道:“你的担心我都明白,我拖家带口的去了山东,怎会蛮干,不顾及自己,我还要顾及慧娘和妞妞呢!”

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董劲秋知道程卿就很想“改变”,新皇也很想“改变”,但新皇登基后,不管是程卿还是新皇都没有着急。

要怎么改,谁也不知道,大家都没经验。

饱读诗书的探花郎,真正到了田间地头,还不如土里刨食的老农,何时栽种何时收获,董劲秋只在书里看过,宋朝的陆放翁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董劲秋的外放,便是要去实践。

如果不结合当地的民情,一拍脑袋想出的法子,解决不了百姓的困苦,反而会让百姓的苦日子更添风霜。

董劲秋自觉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日去学做一个于国于民都有益的好官。

对于董劲秋的决定,程卿很支持。

崔彦听说董劲秋外放了,他也蠢蠢欲动。

崔彦不想去富庶的地方,他想离程卿近些,得知程卿要回西北,他也想去西北。

不过孟怀谨却不同意。

孟怀谨接手的大魏王朝,风雨飘摇,打仗需要银子,赈灾需要银子,处处都是窟窿,孟怀谨拨去西北的军费都是皇帝的私库,户部真的没钱了。

户部尚书不能凭空变出银子,孟怀谨知道这烂摊子不是户部尚书搞成这样的,但想到程卿十三四岁时做的假账就能骗过户部,孟怀谨就觉得户部这批官员让他一言难尽。

不说从上换到下吧,孟怀谨还是需要户部有自己信任的人,崔彦就是孟怀谨看中的自己人——其实崔老爷也行,但崔老爷不想挡儿子的路,情愿去搞蔷薇坊都不想去户部当差,而且崔老爷非科考出身,身上的虚职是先帝因公奖赏的,去了户部难以服众。

崔彦科考进士出身,根正苗红,再历练个几年,孟怀谨就放心把户部交给崔彦独当一面了。

所以谁都能外放,唯独崔彦不行。

崔彦遗憾,户部那位赏识崔彦的侍郎却感叹崔彦命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