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1 / 2)

加入书签

萧朔道:“你若有时间,府上防务——”

“已经安排了,把我的亲兵跟玄铁卫混在一块儿。”

云琅点了下头:“宫中、太师府、侍卫司都不足惧,这个你放心。我所想的,是集贤殿那位杨显佑杨阁老一脉。”

云琅理了下思绪,大致将从开封府尹口中知道的事简略总结,同萧朔说过一遍:“如此施恩,笼络牵制寒门学子,是为动摇朝堂吗?”

“是为分权。”萧朔稍一沉吟,“如今朝中,官员子弟荫补成风,几乎与科举录取成对半之数,为了腾出位置,有不少职官重复,已有庸官泛滥之像。”

云琅被他一点,也明白过来:“寒门苦读不易,一旦入仕,定然惕厉警醒,一扫颓唐庸怠之风。”

云琅想通此事,举一反三,也大致明白了那时蔡老太傅所说的:“这个时候又有职官重复,相当于各占一半。对上那些承祖荫的官员子弟,甚至可能一举反制……”

萧朔点了点头:“虽然讽刺,却大致不差。”

“依开封尹说,这些寒门子弟,也未必便全都甘心被挟制驱使。也有一心为国为民的,仍苦撑不退。”

云琅道:“他已答应了帮我们甄别鉴选,回头你看一看,是否信得过。”

萧朔拿过盏茶,喝了一口:“好。”

“饭怎么还没好?”云琅看了萧朔半晌,皱了皱眉,忽然扯开话头,“催一催,上些点心也行……”

“点心不能当饭吃。”萧朔有心板板他这个毛病,以身作则,“我也并不很饿。”

云琅不服气:“怎么不饿,你都饿得喝茶了。”

“……”萧朔将手中茶盏放下:“我若水米未进跪上一宿,明日顺理成章昏在殿内,自然会被他延医用药、安抚施恩,只要顺势低头,殿前司的都指挥使便能落在头上。”

云琅挑刺:“你都饿得开始说正事了。”

萧朔平了平气,看着云琅:“是谁先要说正事?看来你也饿得不轻,该与我一道吃些。”

云琅心说谁要吃这个,耳朵红了红,不再胡闹:“你是说,如今我不由分说将你弄出来,便又添了波折……”

云小侯爷有心找茬,好话从来不能好好说。萧朔心平气和望着他,抚了下云琅发顶,温声道:“你忍不下去我受折辱、折心志,替我周旋,助我脱身。”

云琅被他掌心暖着,一时没找出新茬来,有些不自在地侧过头,抿了下嘴角。

“此事一出,驳了皇上的面子事小。”

萧朔道:“今日由杨阁老出面,硬保我出宫。如今皇上是否会因此忌惮于我,以为我是他的人,此事还要你来衡量。”

“不会,聪明人最爱怀疑来怀疑去。”云琅笃然道,“你可记得当初开封尹受罚?在开封府前被明诏申斥,杨阁老也不曾管。”

“在我们这位皇上眼里,但凡已是他们一方的人,杨阁老是不会出面保举的。”

云琅道:“他们保你,恰恰因为你不是他们的人,有意施恩、拉拢于你。”

萧朔沉吟片刻,点了下头:“原来你计划在了此处。”

“我和他拉锯这些年,该看的都看了个遍,总不能一点后手也不留。”云琅笑笑,“当初暗门行刺之事,只你一个口说无凭,皇上还可能不信。如今杨阁老的恩已施到了脸上,他再不急……多半是装的。”

“在府上等着就是了。”

云琅挪过去,把萧朔往外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等着殿前司都指挥使的大印自己掉你脑袋上。”

萧朔被他催得无奈,敛衣起身,要出门去问。

“给我带半份雕花蜜煎,我要金桔嫩笋的,还要半碗甘豆汤。”

云琅见缝插针:“还要半盘子的熟笋肉淘面,这个是正经吃食,你别总训我。”

萧朔看他半晌,唇角抬了下,停住脚步:“府上都只有整份整碗,没有半份的。”

云琅硬邦邦地清嗓子:“我如今脾胃未复,吃不下一整份。”

萧朔点了下头,从容道:“吃不下便搁着。”

云琅就没见过这么不配合的,一阵气结,照着萧小王爷申斥:“成由勤俭破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我素来不解风情,你若想和我一起吃,直说就是。”

萧朔压不下笑意,从容回了榻边,缓声道:“若再大半夜背这个,连半份也没有了。”

云小侯爷来了脾气,不吃便不吃,铮铮铁骨:“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萧朔看着他雄赳赳乱背,清了下喉咙,低头轻声笑出来。

云琅还在搜肠刮肚,看见萧小王爷眉宇间的轻松柔和,心底猝不及防地一戳。

萧朔只是陪他胡闹,倒不真缺云小侯爷这一口吃的,正要起身叫人去弄,见云琅面色有异,心中一紧:“不舒服?”

云琅啊了一声,按着胸口一头倒在榻上。

萧朔不知就里心底骤沉,过去要查看,忽然被云琅扯着胳膊,一把拽翻在了榻上。

萧朔仍担心着他伤病,结结实实摔下来,仍一手牢牢将云琅护了,蹙眉沉声:“胡闹!”

“没这等不结实。”云琅不以为意,腾挪了个身,绞着萧小王爷的胳膊便往榻角怼,“别还手,我练的是战场搏杀,回头不小心卸了你的膀子……”

萧朔一腔担忧被云小侯爷喂了大宛马,咬紧牙关,顺势拧身辗转,钳制住云琅,去卸他的衣带。

云琅万没想到萧小王爷这一手竟已如此纯熟,一时大惊,回手便去护着裤子:“我伤势未复!哪里都疼!一动就吐三升血!你冷静些,不可与我计较——”

萧朔半分不与他计较,径直将云琅衣带卸下来,按着双手制在背后,扯了薄裘三两下裹严,结结实实拿衣带绑在了一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