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2)

加入书签

过了大约有半分钟,林国栋才苦笑着说,“经济问题解决不了,我们能想办法刺-激经济,给老百姓营造工作岗位,大力刺-激经济发展与财富积累。但人口规模问题……这个实在是没有捷径啊!”

“临海县的原始人口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规模,现在要变成市的规模,人口数量至少得翻六倍,这就算我鼓足劲儿要求人民群众都生孩子,那也生不过来啊。这个指标只能慢慢来。另外,我们也想办法,积极吸引一些其他地方的人搬迁过来,加入临海市。”

省-委等的就是林国栋的这句话,在开会之前就把套子给设好了,一听林国栋主动把脚伸出来,立马就收紧套子。

“林市-长,没必要因为这个忧心。人口问题提升不上来,我们能理解,也不会给你施加太大的压力。为了让临海市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我们决定帮你们一把。”

林国栋看着省-委书-记脸上的笑容,心里一凉,陡然间就意识到自己被算计了!

“要糟!”

果不其然,省-委书-记笑盈盈地说,“临海市发展这么快,我们东山省肯定要帮助你们尽早达到所有标准的。省-委有个大致的规划,趁今天大家在,就同大家一并说了。”

“临海市的辖区原先属于博山市,而博山市的地理位置横跨了大半个东山省,所以我们就拟了个规划,将现今的博山市十三县按照八五分,排在前八的县城依旧保留,余下的那五个县城都划入临海市,刚好这五个县城都算是贫困县。”

“我们省-委给博山市剪剪尾巴,博山市好轻装上阵,临海市既然发展动力这么足,就帮帮这些贫困县,也给自己一点压力,不然你们这成绩放到五年后,怕是还是东山省的第一。固步自封是没有前途的。”

“另外呢,博山市的贫困尾巴割掉了,周边的四个市里头还都有些贫困尾巴,我们省-委选了一些,将这些与将来的临海市相邻的贫困县都一并划分到临海市里头,临海市的版图再扩大一些,大约是现在临海市的十七倍。”

“临海市也就形成了一市十六县的宏观格局,人口问题绝对达标了。但是这么多人涌进来,你们的工业化成果就被稀释了,来年继续努力,我们省-委希望林市-长在下一年的述职报告中,还能拿出这么漂亮的成绩来。”

林国栋:“……”

林国栋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会场中走出来的,他只知道有很多人在幸灾乐祸地恭喜他,那些人嘴里还说着一些类似于‘十六个贫困县能否全面脱贫就看林市-长了’、‘林市-长可千万不要让组织失望,不要让领导失望,不要让老百姓失望’之类的话。

对于省-委这种‘割贫困尾巴’的行为,绝大多数市-长都挺高兴的,因为距离临海市太远而没把贫困尾巴递出去割掉的人还在扼腕叹息,为什么这种甩锅的好事轮不上他们。

林国栋心里可就沉重多了,大家都在庆幸‘割贫困尾巴’,他却像个九尾狐一样,把别人家的贫困尾巴都接到了自己身上。

“哎……”

林国栋满身凄凉地回了家,往沙发上一摊,整个人就好似被抽了筋骨一样,脸上写着四个字——生无可恋。

叶知秋、叶老太和叶知文正在包饺子,叶老爹领着三个兔崽子在摆弄叶知秋新买的半导体(一种收音机),见林国栋那副表情,叶知秋问,“咋了,你是去开会还是去外面找女人了?”

林国栋:“……!!!!”

因为叶知秋的一句话,林国栋瞬间就成为了汇聚全家人目光的焦点。他如同被踩到尾巴一样噌地一下站直了身子,赶紧道:“不存在的事儿!我就去泉城开了个会,然后就火急火燎地回来了,你别瞎说冤枉人!”

“那是咋了?”叶知秋问。

林国栋唉声叹气,“省-委大概是看你的能耐太大,将临海县周边的十六个县都划给了临海市,现在的临海市占了半个东山省,独占东山省百分之九十五的贫困县……你说我能不烦吗?”

“我们辛辛苦苦搞临海市的建设,成果才刚看到,结果省-委这一招使出来,这么多人涌入,成果一稀释,人口指标算是达到了,还超标了不少,可工业化进程又一下子掉了下去,怕是明年开述职会的时候就得被当成是典型来批评了。”

叶知秋:“!!!”

她被惊讶得厉害,一下子没控制住手劲儿,好端端一个饺子直接被她捏成了馅饼。

将那块‘馅饼’放下,叶知秋去厨房洗掉手上的面粉,上书房拿下东山省地图和一只铅笔来,同林国栋说,“你说说是哪十六个县,我圈出来看看,别担心。搞一个县是搞,搞十六个县也是搞,没区别。十六个县中的每一个县都像当初的临海县一样一年内实现工业化不就可以了?”

“正好养殖场那边的奶牛生了不少牛犊,我们可以把养殖场拆开分布到四周去了。将正大食品厂下面的四季养生粥和奶糖厂也都拆分开,这些又不是非得钉在临海市内搞,四季养生粥在哪儿生产都行,奶糖厂需要靠近奶站就可以,海产品厂可以沿着海岸线多布置几个,啥问题解决不了?”

“那些县贫困的原因,肯定不是人懒,说不准是山地不适宜种庄稼、土壤贫瘠等等,因地制宜搞发展,都能发展起来。快同我说说,是哪十六个县城?”

林国栋把那划分入临海市辖区的十六个县一一‘认领’了,他心中无奈得厉害,却发现叶知秋眼里似乎在冒着光。

“这面积可不小啊,几乎将小半个东山省都划进来了。这可比后面那些直辖市的面积要大多了……只要能搞起来,未必建不成后世的经济湾区!”

第74章 治安

东山省省-委在泉城会议上的指示, 隔天就传到了下面的所有县区,被划入到临海市的那十六个县有喜有忧。

喜的主要是老百姓,他们可都听说临海市内的老百姓日子过得特别好, 为了让乡下的青年也能考上工厂里的工人岗位,还特地开设了学校, 专门给农村的青年补习的, 只要好好学,考上工厂的职工不是什么难事。

忧的则是那些县区的领导, 他们担心自己跟不上临海市的步调……现在虽然戴着一顶贫困县的帽子,但好歹还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做主, 可要是划入到临海市内, 由着林国栋那位猛人干预,怕是自己头顶的这顶帽子都得扒掉。

他们的预感是对的, 因为叶知秋和林国栋在春节期间一直都在讨论临海市下一步的规划。

关于各个县区的材料,林国栋已经收集过来了,主要是各个县区的财政报告和行政报告。

叶知秋对着地图在纸上大致绘制了一份临海市的辖区地图,先将那些农业生产垫底儿的地区圈起来,对照着当地的行政报告去看农业生产起不来的原因。

草多!

草特多!

据说是三天不割草,草就能长满田地,这些草的存在已经影响了庄稼的长势,再好的庄稼种进地里去, 都没法儿从那些草中争到养分。

叶知秋瞅了瞅, 用比将这几个县区都圈了起来,在上面写下了‘林业’和‘畜牧’两个字, 同林国栋说, “发展规划也应当因地制宜, 这一片儿既然不适合种地, 那就没必要种了,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吧,将市区的奶牛养殖业连同奶糖厂一并迁过去,正好把临海市的市区腾出来给之后盖大楼用。”

“另外,我看这几个贫困县的木材生意还算不错,但是吧……这个棺材厂是什么意思?大好的木材打了棺材,是觉得人人都得死,所以人人都用得上棺材么?

“你亲自去一趟,把棺材厂给拆分了,棺材厂保留并缩小规模,迁到边角旮旯去,主厂留下来建设木器厂和家具厂,桌子、椅子、凳子、梳妆台、大衣柜这些,让木工师傅朝这方面靠拢。”

“这么好几个贫困县放在一块儿,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县级的行政机构得撤销,设立成区级。至于这么多贫困县的行政机构该怎么整合,那是你们市政的事儿,县财政变成区财政,只保留一个就好了,财政调度权我们市财政要收回来,区财政只管执行就好。这一片区,就叫……”

她的目光落在了这几个贫困县内最大的那座山上,叫龙泉山上,便将名字定了下来,“就叫龙泉区,主要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工业以奶制品生产为主,高玉教授天天催着要场地,让她带着人去龙泉区折腾,想盖多大的厂子就盖多大的厂子。”

一共十六个县,叶知秋这么一扒拉就将三个县合并到了一起,她都替高玉教授想好了,奶糖厂完全可以建设在三县交界处,以奶糖厂为中心,周边分布养殖场,然后再向外分布林场,三个县的经济向心力立马就调度起来了。

不过这三个县如何从原来的经济结构过渡到规划的经济结构,那是林国栋他们市政该考虑的问题,叶知秋觉得不难,但她懒得费那个脑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