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1 / 2)
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诸多的女性神仙的存在,且地位尊崇,如大地之母后土皇地祗,女仙之首西王母,月宫之神太阴星君,众星之母斗姆元君等等。
在全真派创立之前,道教并不禁止修道者婚娶,同时道教认为夫妻二人共同修行对于道行有促进的作用。
鲍姑是晋代著名道家名家葛洪的结发妻子,他们二人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之法,成为志同道合的伴侣,乃是道教修行的典范!
后土皇地祇为道教尊神四御之一,全称是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在道教神仙的地位仅次于三清,她又被称为后土娘娘、地母娘娘等。
后土皇地祇掌管着阴阳,孕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在道教的神职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道教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人物,据《山海经》里记载,为一豹尾虎齿善啸的怪物。
后代小说和戏曲里,为一美妇人,蟠桃宴时群仙为其庆寿,故又为长生不老的象徵。
西王母是中国最古老的女性神只,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西母」之称,有论者认为这指的就是西王母。
在上古巫书《山海经》中,西王母以一个半人半兽的形象出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有人戴胜,虎齿。有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司天厉及五残。」(《山海经-大荒西经》),显示出浓厚的图腾色彩,同时也具有某种刑杀之神的气质。
从原始宗教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西王母的形象应当是从上古巫术仪式中的女祭司形象发展而来。
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祭司等职位是有部落中的女性长者担任的,她成为部族的最高权威,是天地鬼神的代言人,负责主持祭祀,而上古时期的祭祀中,杀死祭物(包括活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而杀死祭物的工作则是有女祭司来完成的——这也是西王母之所以被视为死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末年,西王母信仰重新成为民间的一种风尚。哀帝建平四年,大旱,民不聊生,大批关东百姓离乡逃难,逃难的过程中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二十六,直达京都,并於京师聚会,歌舞祭祀西王母(参见《汉书-哀帝纪》)。
民间的苦难为民众的造神运动提供了契机,西王母作为一名被改造的神只正式登上了祭坛,这种民间的祭祀狂热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西王母信仰也因此成为汉代一个重要的民间信仰。
这种由民间发起的宗教狂热最终影响到孕育中的早期道教,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不死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后来,道教根据神学理论,衍生出我们所熟悉的西王母和相对的东王公。
斗姆元君是道教的一位先天尊神,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阴气所化。“斗”的意思是星斗,“姆”是母亲的意思,在道教神仙的星斗部里,是众星之母。道教举行祭星斗斋醮科仪时,要首先祭祀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神仙造像为三眼八臂、梳华精,并且手中分别拿著太阳、月亮、宝铃、金印、矛、戟等作战兵器或法器。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女娲补天时曾经「断鳌足以立四极」,又有传说东海中有巨鳌驮著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巴蛇是中国古时相传能吞食大象的蛇,经过三年,象的骨头才被吐出。见《山海经》,《海内南经》。后世将这种以小吞大的情形,用来比喻人心的贪婪无度。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仅次於龙。羽毛美丽,雄的叫凤,雌的则叫凰。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徵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