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三(2 / 2)

加入书签

新兵训练结束下连的时候,徐铁应收到家里的来信,父母告诉他了一个极坏的消息,他当兵走后不出几天,他未来的老丈人便提出退婚的要求,理由是他在东南方的部队当兵,这些年东南方战事不断,当兵的随时都可能上战场,牺牲或伤残的几率太大。

他心里一阵头落,不过很快便想通了,未来老丈人一早就向他亮明态度,看不起当兵的他,未婚妻也只跟他见过两面,对他的态度很冷淡,心里似乎没有他这个未来丈夫,勉强结婚的话,婚姻生活只怕难以过得和睦。

再说,东南方这几年不太平,当兵的随时要准备为国为民流血牺牲,不能误了人家姑娘的大好青春。

他回信要求父母同意了人家退婚的要求。

跟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他徐铁应当初亦是奔着谋求出路,混口饱饭吃这样简单的目的挤进了军营,并没有什么爱军精武的意识,更谈不上铁血尚武的精神。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的思想教育越深刻,在军营风吹日晒,摸爬滚打的日子愈长,和战友们的感情越积越深厚,他便逐渐爱上了军队,热衷于汗水,泥泞,烈阳,暴雨,疲惫等交相杂烩的军营生活,进而矢志服务国防事业,奉献热血青春,加之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军事训练成绩一直拔尖,思想表现也是无可挑衅,替新兵倒洗脚水,整理内务,给伤病员送饭,帮炊事班做菜,经常打扫厕所……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做好事,不张扬,不炫耀,更不做作,深得连队干部的喜爱。

可以说在步兵连打拼的两年时间,他由入伍之初的懵懵懂懂,老实巴交,稚气又土气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名体健筋强,刚毅勇武,浑身散发着阳刚气息的血性汉子,当然他同时也到了成家的年龄,农村传统的世俗观念逼迫着他父母为他的终身大事劳心伤神。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又是个典型的农家子弟,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不得不随俗沉浮,焦虑起自己的终身大事来。

他的爱情生活可说一片空白,上学的那些年月,他刻苦学习,一门心思地读好书,梦想着将来考上大学,改变家庭贫困的面貌,高考失利,通过读书奔前程的美好愿望破灭,脚下无路,生活艰难,他迫不得已参军入伍,本着就算不能有所建树,吃几年皇粮,把原本瘦弱的身体锻炼强壮,退伍返乡后起码自主更生没问题的心态,他拼命训练,不辞劳苦,不畏艰辛,为把自己锻造成一名军事素质过硬,意志坚定,作风顽强的合格军人而倾心尽力,因此他从未谈过一次恋爱,从未考虑过婚姻大事,加之军营环境封闭,生活如同牢狱一般,更使他不谙儿女情长,像僧侣一样六根清静。

当上班长后,他更是辛勤耕耘,励精图治,所带的班军事训练成绩在全团名列前茅,他本人先后获得过优秀班长,五好战士,先进团员,军事训练标兵,学习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把这些荣誉证书和奖状寄给父母,以证明他这些年在部队表现出色,为家乡和亲人争了光,左邻右舍得知他的情况后,对他既艳羡又推崇,主动登门求亲的人家险些踏破了他家的门槛,父母见儿子如此争气,非常的自豪,同时又为他的终身大事大感焦急。

前年,他在短短的三个月里,连续接到五封家里的来信,几乎是每隔半个月一封,信的内容简单之极,催他回家相亲,说村里和邻村的许多姑娘巴不得嫁给他家,连村长都羡慕他的父母,当着他父母夸奖他有出息,艳福不浅,甚至把邻村长得最漂亮的姑娘介绍给他家。

得知这些情况后,他既欣喜又怅惘,还哭笑不得,心想论长相我徐铁应称不上英俊帅气,论出身背景,也就一个地地道道的贫农家庭,论文化和才情,虽说高中毕业,但毕竟没考上大学,论身份地位,不过是几百万中的普通一兵,芝麻大小的班长,邻里人竟然纷纷朝我家投来艳羡的目光,不少人家的姑娘还抢着想要嫁到我家,连一分钱的彩礼都不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如此看重我呢?

早先邻里有人还暗里讥笑他家里赤贫如洗,又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将来要是没出息的话,一家人就算完了。后来他高考失利,前途渺茫,某些人便更对他家投以鄙薄的目光,背地里耻笑他祖坟没埋得好,没当状元的命,要是连兵都当不上的话,只怕能不能娶一房媳妇都成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