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慌忙接过奏章,一看(1 / 2)

加入书签

(旁白):“原来成都戍边将士叛乱,知州叶允明化装出逃,不知去向。成都府失去了主心骨,已乱成一锅粥。”

宋神宗看完奏折心往下一沉道:“川蜀政局不稳。”他眼光往下一扫:“谁能解朕之忧?”

大殿上众臣屏息静气,大气不敢出……

(旁白):“众大臣听说边境将士叛乱,加上蜀地山高路险,早已吓得噤若寒蝉,谁也不敢站出来回答皇上所问。”

“难道就没有人敢站出来替朕分忧?”宋神宗见众臣鸦雀无声,失望地问道。

“启奏陛下,臣认为赵抃能担此重任。”良久,宰相王安石奏道。

“赵爱卿?可他曾任参知政事,再让他远赴成都当知府,不合旧规呀。再说,他已三次入蜀,这已属本朝绝无仅有。现在年已六十有余,也超过了年甲未高的要求。朕再要求他去,也于心不忍啊!”宋神宗道。

“陛下,虽有祖制旧规,但如今非常时期,打破常规,大胆起用合适之人也未尝不可。”王安石继续进言道。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皇上会作何决定。

宋神宗虽觉王安石的话有理,但一时下不了决心,便说:“容朕再考虑考虑,退朝。”

2、后宫 夜

宋神宗焦急地在后宫踱来踱去,不时情不自禁自语道:“派谁去?”连声道:“赵抃?赵抃!赵抃?赵抃!……”

(旁白):“宋神宗思前想后,终于被赵抃的杰出德行和非凡才干所打动,他深知赵抃是本朝治理蜀川最成功的官员,也是最受蜀人爱戴和信任的官员……”

宋神宗突然停下步子,喊道:“来人!”

公公匆匆进来:“在!皇上有何吩咐!”

宋神宗命令道:“快马加急立即召青州知州赵抃进京。”

“是!”公公速速退出。

3、青州府衙 日

突然,喊声:“圣旨到,青州知州赵抃接旨!”

赵抃匆匆上前跪下道:“青州知州赵抃领旨!”

朝役宣读念道:“圣上有旨,宣青州知州赵抃立即回京,不得有误!”

赵抃接旨后,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4、后宫 日

宋神宗正在坐立不安时,公公喊道:“青州知州赵大人到!”

“这么快!”宋神宗惊讶道:“快,宣赵大人进宫!”

公公喊道:“宣赵大人进宫!”

赵抃匆匆进来,见宋神宗:“叩见皇上,青州知州赵抃到!”

“快起!”宋神宗道。

“谢,万岁!”赵抃站起道。

宋神宗道:“成都戍边将士叛乱,知府叶允明不知去向。近几年,没有人从宰执之位,再去守蜀的。但蜀地偏远,关系我大宋安危,爱卿能为朕分忧前往吗?”

(旁白):“赵抃站在宋神宗面前时,神宗皇帝还以为他必然会推辞,略显忐忑不安。”

“陛下之言即是法呀,臣责无旁贷。”赵抃爽快地答应道。

宋神宗非常高兴连连点头。

赵抃此时向宋神宗提出一个请求道:“陛下,不过臣有一请求。”

“请讲!”宋神宗道。

赵抃道:“去成都后,给予我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务的自主权。”

“同意。”宋神宗自然答应,并道:“加封赵爱卿为‘资政殿大学士’。”

“谢陛下!”赵抃忙道。

“赵爱卿,蜀地情况特殊,常规之事你自行处理,重大事情也可先行后奏,不要错失时机。”宋神宗道。

“明白。”赵抃道:“陛下,情况紧急,臣告辞了!”说完便匆匆离宫而去。

5、青州赵府 日

赵抃对夫人及管家毛彦志、护卫张冲吩咐道:“此次赴蜀情况紧急,彦志护送夫人回衢州老家,张冲与我火速起程赶往成都。”

毛彦志、张冲异口同声道:“是!”

夫人担心道:“老爷,此番入蜀,您毕竟是六十五岁的人了!蜀道艰辛,路途遥远。张冲你要好好照顾老爷!”

张冲道:“夫人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老爷的。”

毛彦志道:“老爷,此番入蜀的路线应与我们第三次入蜀大致相同,但不能与以往一样豪情满怀地策马驰骋了……”

张冲接着道:“我会雇一顶大轿……”

赵抃忙说:“坐一顶青衣小轿就行了。”

6、入蜀路上 日

山峰连着山峰,峭壁悬崖上倒挂着千年古藤,鸟儿凄厉的鸣叫声,仿若哀号,愁满空山。

一条盘旋曲折的沿山路上,由远而近,五六人和一顶青衣小轿徐徐前行。

轿里坐着赵抃,张冲奔前顾后地照看着小轿……

张冲让小轿停下歇脚,赵抃从轿里出来,回头望去山崖溪涧激流、瀑布,冲得山岩震、推得匠石转,好似雷霆响彻在千山万壑间……

张冲:“大人,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哪。”

赵抃道:“黄鹤不得过,猿猴难攀缘。”他又说:“蜀道上还有最隐难的关隘……”

张冲惊讶地:“还有比这更难?”

赵抃点点头道:“那叫青泥岭。再过去也就差不多到了。”

张冲点点头,扶赵抃上轿后,指挥着轿夫前行……

赵抃一行沿着沿山小道,由近而远缓缓前行……

7、青泥岭 日

倾盆大雨中,轿子左右晃动起来……

赵抃掀开帘子,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再细一瞧,轿夫们正抬着轿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着,全身上下早已被雨水淋透了。赵抃忙喊道:“停下来,停下来。”

轿夫停下轿后,赵抃掀帘下轿,便喊轿夫抬着空轿:“走,”而自己走路前行……

张冲见了忙跨前两步阻止道:“大人,那怎么行?天寒地冻的,今日不同往日呀!您年纪大了,受了风寒可如何是好?”

“我还没有这么娇贵,不碍事的。”赵抃坚辞不受。

张冲无法只得撑着伞,扶着赵抃慢慢前行……

赵抃又招呼大家道:“大家再坚持一阵,再过五十来丈,前面就有个茅草亭子,可以上那儿歇一歇,喘一口气,等雨小一些再走。”

8、茅草亭 日

赵抃一行来到茅草亭里,用山里流下的溪水,啃起带来的烙饼。赵抃边吃边告诉大家:“当年过这青泥岭时,虽说是春夏之交,天气没有这么冷,但这儿仍是大风大雨,时有响雷,连马儿都不时却步,不肯前行,居然要我牵着它,身上衣服时干时湿,比现在好不到哪儿去。伙计们,加把劲,过了青泥岭,我们便可好好休整一天,再走不迟。”

雨,渐渐小去了!张冲指挥轿夫们启程……

9、山巅 日

当一行人跌跌撞撞地上到山巅时,突然雨停云散,红日高照,大家相对而望,一个个皆如落汤鸡一般,不免又哈哈大笑起来,适才的沮丧悲观消失了。

大家坐地歇息,沐浴阳光,享受美景,一下子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抖擞。

赵抃忍不住高声吟诵起来:

老杜休夸蜀道难,我闻天险不同山。

青泥岭上青云路,二十年来七往还。

10、成都城门 日

两名叛军的士兵把守。一顶青衣小轿不慌不忙,不疾不徐地抬过来,出现在城门口,停下来赵抃走出小轿,来到士兵面前道:“请通报,成都知府赵抃到!”

“赵,赵抃,”守城士兵急急慌慌地跑进去向守城卒长报告:“报告,报,告,来……来了!”

“什么人?带了多少人马?”守城卒长连忙问道。

“只得知赵抃一人一轿,一个随从,一共五、六个人。”士兵报告道。

“怎么?才五六个人?放他们进来吧,谅他也翻不了天。”卒长道。

(旁白):“原来,叛军早就做好一切应急准备,倘若朝廷派兵前来,那只有以武力相抗,先下手为强了。”

士兵放行,赵抃一行缓缓进城而去……

11、大街 日

赵抃携张冲沿街边走边看,空轿紧跟其后。

昔日繁华的街道冷冷清清,百姓人心惶惶,不少商铺、店门都关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