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要想得太好(2 / 2)
太子不是没有劝谏过皇弟,但是这位皇弟一向来都更习惯刚愎自用,并且不希望走先皇的路子,先皇当年最提倡的就是以战止战。
很多人都对皇上登基为帝心存不满,所以皇上不愿意走先皇走过的路子,那样好像是他成了先皇的学习者,这么多年以来,天圣的军队早已经不见当年赫赫威风,皇弟不重视军人,下面的人还会有谁重视,可不是拼了命的作践。
如果不是这么多年来边关时有侵扰,恐怕军队会更加不堪,朝堂之上文武相争,文官已经压制了武将将近十年的时间,那些武将早已经对皇上寒了心。
有朝一日,边关战事传来,那些被寒了心的将领,早已经倦怠的四肢,他们是否还能够领军作战的军队,赫赫王威,可以横扫草原,但是天天在鼎盛之时先皇去世,如若不然,如今必定四边太平,万国来贺,任何一个为君者都该有这样的向往,但是老皇帝没有。
对于老皇帝而言,似乎只要不走先皇走过的路就是最好的路,所以拼了命的求和,内修仁政,以为这样就可以超越先皇的功绩,可是他却不知道那些年先皇虽然忙着征战,就从来没有放松对国内的控制。
太平的日子过得久了,容易滋生贪腐,战争打响,皇上亲率军队带着将领们冲阵法,这不仅仅很好的混合了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也缓和了国内很多压力,毕竟战斗之中,全国上下都要服从战时条例,服从皇帝的统一安排,政令上下一致才能够万无一失。
先皇就是利用这样的特殊时期,稳定了国内的商业农业。
毕竟战争一旦打起来,拼的就是钱财和物资。
集国内物资在一人之手,虽然这样的权力太大,责任也太大,但是先皇处理的真的很好,如果没有先皇打下的根基,皇弟想要内修政治,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太子好歹在东宫,在一人之下的高处睥睨天下,这么多年来他暗地里面有很多势力,即使是连皇帝都不知道的,这就是当今皇上与太子的矛盾。
皇上希望太子能够展现出非一般的能力,向先帝证明他自己的儿子并不比先帝的儿子差,他们父子两个一定能够帮天圣走向繁荣昌盛。
但是每一个皇弟都会忌惮自己的儿子,毕竟太子比他年轻,比他强壮,这所有的一切都在挑衅着皇上的耐心,好在太子一直以来体弱多病,而皇上惯性还不至于丧心病狂,但是太子懂得什么叫做未雨绸缪,狡兔三窟,作为太子他也有很多事情是不能被皇上知道的,毕竟父子两个人的政见其实经常不符,而太子势必是要做出让步。
太子做出让步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只是太子,还不是着天圣的皇上,所以即使有时候很多事情,他都不认为皇上的施政方针是正确的,但是他也只能够低头不语,可是有些事情太子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管,所以他必须要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暗中势力去张罗那些事情,在皇帝的政令下达时要做出稍微的改变。
这些改变哪怕只有一丝丝非常轻微,甚至很多人都会忽略,但是正所谓上行下效,政令一层一层的传递下来,政令只要发生改变,所产生的结果必定完全不同,太子会用事实让皇上看到,有些事情究竟应该怎么去处理。
比如说社学的推广,其实最开始,皇上并不提倡推广社学,但是太子提倡,所以暗地里去嘱咐一些人,散布一些谣言,甚至对皇上的心理产生一定特别的影响,这些事情太子做起来格外得心应手,因为这皇宫的第二主人就是太子,而皇弟还是比较信任太子,太子从长远便可以看出社学任重而道远,虽然每一年都要往里面砸进去无数的物资,但是它的回报却足够令人惊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