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改革(1 / 2)

加入书签

武灵王望着他继续说下去:

“夏衣纱、冬服棉,可见穿衣也是按需要而定,不能一成不变,谁曾顶盔贯甲入太庙去祭祖?

到什么场合穿什么嘛。

既然是战争的需要,军服为什么就不能变?

只是为了遵循古制,能保证打胜仗吗?

咱们叔侄也好,君臣也罢,谁的主张对国家有利就听谁的。我的‘胡服’仅限于军装;

‘骑射’是与车军、步兵协同作战,这样的改革,请您从实战考虑,是有利还是无利。”

武灵王讲的有理有据,而且,“军事改革”毕竟不会触动根本利益,比较易于接受。

第二天,公子成就穿上“新军装”骑在马上,向全军发布了“改制”的命令。

校军场上,锣鼓喧天,旗帜飘扬。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一天对部队官兵进行第一次“实战”考核。

这种考核,不同于隐蔽“竞争”,它的残酷性在于通过面对面的较量。

一次失败就被淘汰出局,获胜者也许是由于“偶然”。

但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从一个个“偶然”中形成的“必然”,那就是他的“实力”!

谁也不必嫉妒,因为“实力”不可获得于“偶然”。

“交战”的双方分为“红军”、“蓝军”,各出一人或数人。

先进行角力、追逐、超越障碍及“镫里藏身”、“铁板桥”等各种实战中应用的马术动作表演。

然后是马上射箭、相互搏斗,虽然不许伤人,但被打落掉马的滋味也不好受。

几场下来,双方各有胜负。

胜者披红领赏,败者大多需要自己去包扎治伤……

军士比完后,双方压阵的领队登场。

都是年轻的偏将,蓝军领队田不礼是东宫太子章的侍从武官。

出身于军人世家,身份高、武艺好。

为了能在今天露一手,平常也很下了一番功夫,估计夺魁没问题。

连太子章都已为他备好了庆功宴,回去就喝一场;

红方领队廉颇,士兵出身,了解他的人不多,但李兑敢把他派出来,想来也有一定的实力。

第一轮角逐,廉颇骑的虽是军中挑出的好马,却比不过太子章赠给田不礼的宝驹。

几圈之后,廉颇已被甩下几丈远,田不礼回头望望,自然洋洋得意,但廉颇并不沮丧,仍然猛追……

超越障碍时,宝马就不如军马那么勇猛无畏了:

宽阔的壕沟还能一跃而过,而面对高高的“拒马”竟连连嘶叫,盘旋不前。

那边廉颇则腾空而起,越过障碍,飞驰而去……

这两轮一胜一负算是平局,原因主要在马,而后面几项则要看“人”的素质了。

在“改制”前,“骑兵”只是没有被当做“主力”,但会骑马的也不少。

田不礼公子哥出身,有的是时间练习,所以精于骑术。

登场亮相就是脚踩马镫、身躯直立在疾驰的白色骏马上,手里还执着队旗。

迎风招展地进入场中,人漂亮、动作更漂亮:

先来个后滚翻,头朝下落到马的后臀上,然后双手拉着马背倒立行走。

突然又在空中翻了一个筋斗,骑到马脖子上……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高难动作,不次于杂技演员,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叫好和热烈掌声。

连武灵王都看得笑逐颜开……

廉颇却只表演了“镫里藏身”等几个具有实战意义的动作,虽然也有难度。

但就算裁判不偏心,所得分值也要低于田不礼。

对近身搏斗田不礼更有把握。

他是军人世家,自幼就受着严格训练,在那个“走后门”尚未成风的时代,武艺不精绝当不了太子的侍从武官。

而农民在入伍前,毕竟还是得把主要精力用在种地上,这就是“治人”和“治于人”之间的差距。

前几轮比赛,田不礼感到自己还没得到充分发挥,现在终于可以面对面地比高低了!

所以他急于在这个强项中争得更大的光荣。

两人一照面,就唰唰唰紧刺几枪,以后的十几个回合中,也都是他主动攻击。

而廉颇只是招架,似乎无还手之力,不过门户封的较严。

不管田不礼抖出多么大的枪花,那急如骤雨的枪尖,却怎么也刺不到廉颇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