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2 / 2)
魏安釐王对平原君礼貌周到,却不热情,公事公办地接了国书,又淡漠地问候一番便吩咐:
“旅途劳累,休息去吧,援助之事,请容商议后再回答。”
平原君到魏来,都是下榻于信陵府。
信陵君虽然年轻,但在社会上已经很有名气。
对事物的认识也大胆新鲜,待人热情豪迈。
“尚侠义而不鲁莽”让人乐于接近。
与当国王的哥哥无论是性格还是气质,都大不一样。
这次求援不会顺利,还需要他鼎力相助。
对平原君的来访,信陵君果然非常热情。
不但吃、住招待周到,而且对赵国也很关心,两人一见面就谈个没完。
谈到赵国处境,公子的态度坦率:
“姐夫,恕我妄言,你们君臣太不慎重了。
援韩、接收上党,从赵国的长远利益看,做的都没错,问题出在:
第一,你们顾利而忘害,从秦的手里截取胜利果实肯定会遭到疯狂报复,这是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
但你们做了什么准备?
甚至在秦军已经出了函谷关,你们也只是想通过给冯亭等人封官进爵来买动他们拼命坚守。
自己则在家中只是乱哄哄地空发议论。
既不加强防务,又迟迟不发援军,以至上党陷落、冯亭撤出,你们已失先机,以后处处被动。
第二,廉颇老将,忠勇坚贞,经验丰富,历朝依为长城。
只是性格粗莽,坦率直陈,不那么善解人意;
孝成王年轻,对他有偏见,你不了解廉颇?
按常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们却频频遥控指挥,不顺从你们的心意就要撤换,全不顾临敌换将,乃兵家大忌。
非万不得已,绝不可轻率而为之。
而且起用的还是徒有其表的赵括,对许多有道理的反对意见塞耳拒听,甚至不惜气死蔺相如;
更可笑的是你们换将的主要依据竟是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
从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判断形势,依个人的好恶情感来任用将领;
糊里糊涂地接受敌人的指挥,哪一项犯的不是‘轻军’之罪?
且不论赵括的失误,从你和赵王就已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必败命运。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
以目前实力而论,六国中任何一国都难以同秦进行决战性的对抗。
但合六国之军以制秦则绰绰有余。
所以在你们决定投入战争前,就应与各国取得联系。
那时你们的实力还很强,各国出于对你们的重视,就有可能同意组成统一战线。
有个轻重缓急,而能够得到支援。
就如赵括被困长平后,你们自己拿不出兵力,但齐楚韩魏若能发军,长平之围立解。
甚至白起等人会面临被歼的命运。
何至演出那一幕惨剧?
可惜你们看到上党之利,就像狗叨着骨头躲到一边想吃独食。
等到军丧国危的时候,才失魂落魄地奔波求援。
此时再举‘合纵’之旗,与战前相比,会增多大难度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