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物理(1 / 2)

加入书签

林知夏踏进办公室, 礼貌地打了个招呼:“谷老师你好,我是林知夏。”

谷老师两鬓斑白,神色平和, 朝她点了点头, 请她坐到沙发上。

林知夏立刻落座, 安静地听着教授和博士们的学术讨论。

今天在场的两位博士生正在合作一篇论文,他们产生了意见分歧,谷老师让他们概括各自的方法, 再把要点写到白板上。

谷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面巨大的白板。

某一位博士捡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奋笔疾书,谷老师出声喊住他:“杨术文, 不用写太多。你正在给我们做展示,用你自个儿的语言去解释现象。”

杨术文是一名博士一年级的新生。他和林知夏一样,刚来北京不久。他性格内向, 不善交际,常年泡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

杨术文的硕士课题与谷立凯组内的研究方向有交叉。他本身也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学生。他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 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平均分都达到了90分以上。他天资聪颖, 勤奋刻苦, 舍得下功夫,谷立凯组内的几位学姐学长都很欣赏他。

然而, 杨术文却觉得, 谷立凯对他并不满意。

杨术文推了一下鼻梁上的眼镜, 朗声说道:“比特数增加到4, 量子纠缠的类别有无数种……老师你上周给我的论文, 我看过了, 那篇文章写的是‘纠缠多面体’, 纠缠多面体划分了纠缠状态的体系。我回过头去重读了两遍jean-bernard zuber和claude itzykson写的那本《quantum field theory》。”

林知夏举起右手,想提一个问题。

谷老师指了指杨术文:“我们听他讲完,你再来问。”

林知夏保持安静,凝视着杨术文。

杨术文继续他的长篇大论。

谷老师等到杨术文讲完最后一个字,才点评道:“你说得非常好,角度全面,但是啊,那都是别人的工作,像一篇文献综述,没有概括你自己的方法。为什么你师兄和你的意见不同?你师兄的看法是对的。你还没接触到实验的层面。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同你提过,做科研不是让你埋头读书,让你闭门造车。我们做实验物理,要培养你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论文要看,实验要做,这里头,有一个平衡点,有一个trade-off……你读书读得出色,实验也得跟上。我前两周太忙,没空带你们,听你的师兄说,你打卡来实验室,就在桌子上读书、抄笔记,没做你师兄给你准备的基础练习。”

办公室的房门大敞,通风顺畅,冷风灌进杨术文的衣领,激得他打了个哆嗦。

他一下子站得笔直,字正腔圆地解释:“我这两个礼拜都在复习……学过的内容,容易忘了。”

谷老师打开抽屉,拿出一个文件袋,缓声说:“温故而知新,好啊,实验物理也是一样。你的眼睛,阅读书本,你的大脑海马体,存储长期记忆,你的双手,存储神经—肌肉记忆……这些啊,是基本功,我常和学生说,灵感和创新才是你发展的前景。”

杨术文连忙说:“对,是的。”

谷老师扶着桌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书籍是学习的媒介,不是学习的目标。”

林知夏频频点头。她像是领悟了一个禅机,感叹道:“对呀,书籍是学习的媒介,不是学习的目标。对你本人来说,你自己的思想最重要。”

谷老师递给林知夏一个文件袋。袋子里装着几份打印版的学术论文、实验须知、实验操作流程,谷老师让林知夏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仔细看一遍,下个月再来实验室报到。

林知夏捧住文件袋,连声道谢。

杨术文插了一句:“林知夏,你刚才是不是……要和我讲话?”

林知夏跑到杨术文的面前,问他有关“纠缠多面体”的嵌套问题。他愣了一下,让她再说详细点,语速再快一点,因为谷老师待会儿还有事,他们不能耽误谷老师的时间。

杨术文并不知道,几分钟以前,谷老师之所以自称“待会儿还有事”,是因为,谷老师要帮林知夏确定她的具体研究方向。

林知夏没料到,杨术文会让她提高语速。

她双手背后,就像个连珠炮一样,飞快地说出一长串话,杨术文只听懂了一句“量子比特光子态”。

杨术文恍惚了几秒钟,他的学长却笑了一声。那位学长站起身来,走到林知夏的面前,告诉她:“我是省立一中的谭千澈。”

谭千澈!

听到他的名字,林知夏伸出右手:“我初一就知道你!谭千澈学长!你拿到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奖牌,你是我们省立一中培养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你的名字,被放在了省立一中档案馆的优秀校友名单上。”

谭千澈和林知夏握手。他回答了林知夏的几个疑问,还说:“你要不要找个笔记本,记一下?”

林知夏摇头:“不,我一般不记笔记。”

谷老师正在泡茶。他听见林知夏的话,若有所思,随即笑了笑:“哦,沈昭华同我提过,你的记忆力特别好啊。”

热气蒸发,茶香四溢,谷老师端着茶杯,坐回他的座位。他让林知夏留下来,确定一个大致的研究课题。

其他几位博士生相继离开了办公室。

杨术文临走之前,顺手关上了办公室的门,谷老师却喊了他一声:“杨术文,你把我的门打开……”

谭千澈小声提醒杨术文:“谷老师很注意避嫌。只要他的办公室有学生,他必定要开着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