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_456(1 / 2)
此事儿臣与大皇兄已经初步商议过了,他并不反对,事情有了眉目才敢上报父皇,西北粮食产量本就低,种粮不如种棉,而且二者并不冲突,棉花只需有土地就能生存,无需占用耕地,若干年后,规模扩大,一个西北的产量就足以供应整个北方,百姓们也能多个营生。百姓稳,社稷稳,西北军才能无后顾之忧,儿臣在南越无法为父皇做其他事情,只能献出这两物,希望能对父皇和大皇兄有所帮助。
还有一喜事要禀告父皇,儿臣来到南越后,发现此地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水稻生长,经农事官们的百般努力和试验,终于找到了加速水稻成熟的方法,儿臣会将此法详细上奏,希望此法能对其他地方有用,提高粮食产量。
儿臣无能,来南越两年多,政绩平平,到了封地,才知管理一方百姓有多难,父皇管理着大燕的江山社稷,定然是百般艰辛万般险阻,以往未能多替父皇分忧解难,儿臣深感愧疚,以后的日子里,儿臣不在父皇身边,还望父皇多多保重身体,待他日父皇传唤,儿臣再上京探望父皇。
姝儿年纪渐长,脾性越发大了,因缺乏管束,人也散漫了,好在父皇及时送了教养宫女来,解了儿臣燃眉之急,由此可见,父皇心中还是惦记着我们父女的,儿臣铭感五内。
最后,还有一事要报父皇知道,儿臣已有了心仪之人,此女乃寇家三女,乃是再嫁之妇,儿臣深知她身份无法匹配王妃之位,之前是儿臣莽撞了,还望父皇海涵,退亲的事就当儿臣没提过吧。
儿臣远在南越,难得得一知心人,且她已有身孕两月有余,人儿臣先安置在别院,待日后王妃嫁过来后再行安置,妥否?请父皇批示。”
李煦放下笔,他的字还是不好看,写不出原主一半的风骨,因此李煦派人请纪韩宇来,让他临摹一遍,盖上自己的章才塞进信封里。
纪韩宇抄完后自然也就知道了李煦的打算,他不解地问:“棉花和羊毛也就算了,王爷为何要将水稻的事情报上去呢?这是否会让别人对南越起好奇心?”
李煦面容沉静,开口说:“本王来南越两年了,就算这里再偏僻,有些消息还是会传出去的,只是早晚而已,如今咱们主动献出几样成果,能让皇帝和大臣更舒心些,就算他们将来听到了风声,也不会一棍子打死,以为本王捂着好东西不上报。而且,本王是要争那个位置的,怎么能默默无闻过一辈子?不做出点政绩,朝中那些老狐狸怎么肯支持本王?”
“那其他的呢?水泥暂且不提,您不准备告诉皇上您能提纯精盐一事吗?”
李煦选择这三样东西报上去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一来棉织品和羊毛制品很快就要烂大街了,他捂不住,别人总会查到是南越出产的,水稻则是没必要捂,这天下的百姓过的有多难他也见过,能让他们多吃一口饭,李煦又怎么舍得他们挨饿呢?
“盐的事情不一样,这东西一旦被朝廷知道了,势必要派人来南越接管盐田,那就不是咱们的了,本王还需要这块产出,暂时先瞒着吧。”
纪韩宇知道顺王做事一向老练,从来没有过大失误,自己年纪比他大些,但看问题太片面了,好在顺王总会指导他,也不吝啬回答他的提问,让他学到了许多。
他这辈子足够幸运了,幼年遇到了恩师,教授他学识,让他有了立业的资本,成年后遇到顺王,不仅给了他机遇,还悉心教导,让他有了步步青云的阶梯,论辈分,他也应该唤顺王一句“恩师”才对。
李煦和他聊完正事,又与他说了些雷鸣他们的事情,雷鸣他们离开后,起初每隔十天就会有信回来,如今越走越远,回信的时间也更久些了。
他会告诉纪韩宇,是因为他知道姜秋明有私下给纪韩宇写信,他好奇,便直接问了,“你与姜军师关系不错?”
提起这个人,纪韩宇就满头黑线,沉着脸说:“下官暂时不想与他有关系,您不知道,他要在家里建一座玻璃房,本来此事与下官无关,可他居然让下官来当监工,说是回来要是不满意下官还得赔偿他的损失,您觉得他是不是无赖?”
纪韩宇理他才怪,姜府和他是邻居不错,可两家既不是亲戚也不是友人,凭什么让他去监工?而且不知道自己有多忙吗?
李煦笑着拍着他的肩膀,“我估摸着姜秋明只是和你开玩笑,顺便拉近关系而已,现在他能巴结上你的机会不多,至于他家要建玻璃房,你随便派个管事过去,还能摸清他家的底下,不挺好的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