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_36(2 / 2)

加入书签

…………

谢兰生跟祁勇要了他美国的通讯地址,说会寄些东西给他,祁勇虽疑惑,也应了。他估摸着寄达时间又约定了下通电话,祁勇也是全答应了,似乎想看一看谢兰生的葫芦里在卖什么药。

谢兰生到邮电局买了邮票还有信封。他用舌头舔舔邮票,舔出浆糊,端端正正贴在信封上,又把照片塞了进去,不仅有朋友在深圳拍的,还有他以前在北京拍的。

没用太久,信寄到了。

谢兰生也按照约定再次拨打越洋电话,时间是在洛杉矶的晚上八点,北京时间凌晨五点,他找很久才找到了5点开门的小卖铺。

在电话里,祁勇说:“信收到了……这是哪儿?是香港吗?还是澳门?”

“都不是!”谢兰生道,“上面全是中国内地,深圳特区,还有北京。祖国现在变化很大,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一年一个新的样儿,跟几年前完全不同了。可不可以冒昧问一句,您上一次回中国来是哪一年的事儿了?”他北京人,习惯用“您”。

祁勇算算,说:“84年。”

“那现在可不一样了。”谢兰生说,“保准让您大吃一惊。”

“……”祁勇沉吟了一下,说,“我也听说,中国现在变化很大……”

“对呀,”谢兰生也有些心虚,不过坚持着说下去,“作为正宗的中国人,不想回来看一看吗?不想回来感受感受吗?您回国来,住两个月,顺便跟着工作工作,不好吗?也算见证祖国发展了,没有错过大的潮流,甚至可以亲身感受两个月的建设速度和改变程度。要知道,只旅旅游是没用的,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设身处地工作、生活,才好啊。中国现在变化太快了,隔一两年就一个样了,等过一阵再回中国一切可能就慢下来了,这太遗憾了,会错过了腾飞期的。”

话筒对面,祁勇似乎有些动摇:“我是打算回国看看……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去两个月。”

谢兰生又继续劝道:“那在中国,一边工作、一边生活,不更好吗?就可以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感受了。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一边拍摄一边唠嗑你就能更了解中国了。而且,虽然没有正常周薪,好歹也是一份周薪呀!美国往返中国的机票还有您在中国的食宿,《生根》剧组也会出的。9月10月到中国来,11月12月回美国去,过感恩节和圣诞节,休息休息,多好啊。”

曾在中国经历过最困难的六十时代,又在美国渡过过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艰难岁月的祁勇还是能省就省、抠得要死、一分掰成两半花,听到这话,算计算计,感觉似乎也不太亏——他不用付交通、食宿,还能经历祖国发展,见证经济起步。

谢兰生与祁摄影师这通电话打了许久。谢兰生在那小卖铺不得不又买了一张电话卡,是50元的,卡面上有颐和园。

最后,祁勇说他想想。

这已经是巨大进展了。谢兰生也没再逼,最后总结了一分钟,请对方认真考虑。他虔诚地请求合作,已经耗尽一切精力。

结果仅仅几天之后,再通电话时,祁勇就对谢兰生说他可以去中国工作,但最多去两个来月,周薪就按1000元计算——谢兰生在最开始就承诺过的一个数字。

听到这样的答复,谢兰生欣喜若狂,急急忙忙拉着莘野写了合同、传真过去,又让祁勇签字、盖章,传回中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