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番外_分章阅读(1 / 2)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的农业有多厉害?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华夏都是农业大国,但是这个农业大国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华夏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仅占到全国面积的一半。

集中在东部平原南部丘陵地区,对比几乎全国都适合耕种的印度,大部分都适合耕种的欧洲各国,自古,我国便是以一半的土地面积养活全国的人。

所以直到现代,我们都常说——中国能养活自己的人不给世界粮食组织添麻烦,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努力了,而事实上,直到超级水稻、转基因作物的出现,中国才刚刚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不再依赖进口的任务。

夏安然便是打算自农业上入手。

他慢慢在稿子上写下了机械、农肥、互补植物、育种的概念。

机械自然是农作机械,包括犁、打谷机、水利灌溉措施。

农肥自然是更科学化的使用肥料。事实上这个世界的人已经有了用肥料的意识,只是腐熟手段、加肥技术尚且不到家,尤其是,知识传播的限制性。导致只有部分农民知道方法,别的农民是不知道的。

在某地证明不可用的,别的地方还在用,证明了能用的,别的地方还不知道。这就是信息不流通带来的巨大缺陷。

互补植物更是之前没有的概念,可能有部分农民在无意中会隐约发现,但是普及化是没有的。

比如大豆和玉米一同种植,可以双双增产。

比如在种植容易招引蚜虫的植物时候可以在边上种植洋葱,洋葱的气味会有一定驱赶蚜虫的作用,类似的搭配还有大葱和棉花。

这些他自然不会写到文章里,而是留在了稿纸上。

说不定就会有人看到呢?

就算没人看到也没关系,他十分心大,了不起以后告诉老师慢慢得实验吧。

沾足墨汁的笔落在了稿纸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实例,为作论证,他还花了一些简图。

而作为鲜明对比的,他的考卷上写着的每个字则是中规中矩,每个点都蜻蜓点水略略拂过,一眼看过去觉得言之有物,实则什么都没写。

这就是林如海建议他写的“假大空”政策。

倒不是林如海要害自己的学生,而是经历过科考的他十分明白,在科考时候写的文章没有必要把东西写的太细,如果真的有想要上达天听的,不如留在殿试,春闱还是求稳的好。

夏安然在第二日便完成了所有的卷子,他将卷子一合,兴致勃勃得在稿子上头写了一个又一个论点。他倒不怕有人看到了拿去邀功或是当做自己用的,他脑袋瓜里面这类知识知道的可多了,就算拿走这些还能想出一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