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君臣的心思(2 / 2)
一些将士陆续被人抬下,李豫叹声说:
“帝京失守,朕悔不听浩然之言,该负主要责任。明日朕就写罪己诏昭告天下,非众卿之罪,众卿不必自责。”
李雪韵已经给何浩然说过,他没有向李豫解释那封信。众臣一番劝说无果,他又说出第二件更大的事:
“现在是非常时期,众爱卿各守其责,有守土之责的没必要去卫州。朕决定去卫州后,选个良辰吉日,将皇位传于太子。众爱卿以后当尽心抚之,太子登基时再进行封赏。”
有些话他没必要对这些人说,此时他也想通了,连自己都在亡命天涯,没什么该不该说的。
在檀州的官兵基本上都已知道,李豫父子也商量过,此时李适没说那些虚伪的废话。与何浩然来的全是将领,听到后只是略有些惊讶,跟着檀州官员表态:
“臣等当竭力辅佐太子殿下,早日平定内乱,驱除外贼,还我大唐一个安宁。”
李豫欣慰地点点头,将目光落在何浩然身上:
“以后的事情就靠你们了,朕累了,只想和你母后过普通人的生活。以后有什么事,就和太子商量吧!只要你们都同意,不用来请示朕了。”
没逃几天的难,李豫现在老了不少。何浩然完全赞成他退位,好好享受以后的生活。
“父皇安心休养也好,外面的事你不用担心,大唐如此大,这些反贼不过是占了几个地方。只要朝廷管好内政,太子和儿臣及众将领定能将他们消灭干净,将京城夺回来。”
提到京城,在旁边桌的一群文官忍不住了。他们家大业大,恨不得现在就让他去收复京城。郑茂林第一个开口问:
“洛阳郡王,如今你手下有多少兵马?”
何浩然会错意,以为他们担心保护卫州朝廷的兵马不够,统计一下,照着大的句说:
“至少有六万人,我已吩咐雪韵在卫州招兵,目前只是卫州的兵马就有两万。当然多数是新军,训练几个月才能上战场。得到毛峰山铁矿和几州铁源相助,卫州正在大力打造神甲,想来朝廷暂时搬到那里后,又能得到几千副神甲和新武器。战马等更多,现在我们的战马至少有三万匹。”
他说得不是很虚,但已经是最好最大的数据了。众人十分满意,郑茂林说出他的目的:
“虽只有六万多兵马,在郡王手里可当几十万使用。现在大敌已去,郡王没必要送我们去卫州。可领几万兵马去收复长安,卫州虽好,毕竟没有长安方便,郡王以为如何?”
他呆住了,现在曲盈盈就快生产,在这里一闹不知来不来得及赶到。郑茂林倒好,居然叫他不必回家,直接去收复长安?
见他不语,裴子臣也横插一脚:
“郑大人说得不错,帝都一日在贼兵手里,那都是我们的耻辱。相比收复沧州之类的,长安绝对要重要得多,还请郡王早日领兵收复长安。”
没一个将领发言,全都是这些文臣,卢杞幻想得最好:
“要是郡王从檀州领兵去,我看皇上和我们也没必要去卫州跑一趟了。就在檀州等,一旦郡王收复长安,我们就搬军回京。到那时再行登基大典,太子在帝都登基,比之在外面登基,孰轻孰重想必郡王心里有数。”
卢杞的一番话,让本来起身想反对的一些将领都呆住了,缓缓坐回去。要是在外面登基,会成为外邦的笑柄,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更让大唐的历史上,继唐肃宗后又添一笔:
“唐某某皇在卫州登基,后面加个括号(因帝都被叛军占领,逃难卫州)。”
最重要的几个人物都在点头,李适不好开口,沈珍珠也不好为儿子说话。李豫虽在点头,却没说话,他知道自己一旦发表意见,可能会打乱何浩然一些战略布置。
和众妃嫔坐在一起的裴妃很体谅他们,却没能体谅何浩然,对他说:
“卢相言之有理,不说其它,登基大典最好是在京城举行。浩然,你有六万多兵马,目前反贼朱泚的永兴军几乎已被废,并没多少人,何不领些兵去收复长安?就算让朱泚逃走,只要能将长安收复也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