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换俘协议(2 / 2)
朱泚看向右边的将军列,大将梁廷芬缓缓点头:
“皇上,为了显示我们的诚意,可让汉王带兵撤回潼关,不再围洛阳了。在潼关换人我们没意见,但唐军要守规矩,他们的大军不得接近潼关三里以内,否则别怪我们向那些人质下手。”
江汉年暗自冷笑,何浩然带了两万兵马去,又是在城外。他们再不撤兵,很容易被唐军内外夹击。凭何浩然的手段,叛军又将会是一场惨败。
……
和朱泚完全相反,李适当上皇帝后,心情从来没如此痛快过。他们还是小瞧了贾元奎和白凤楼,居然以不到万人的损失,杀了新罗五万多兵马。
这样的损失他们能够承受,范阳一战后,贾元奎被他封为从三品上归德大将军,白凤楼被封为正四品下壮武将军,两人都被封了县子。其它如傅荣等人,也得到很大的封赏。
李适并不担心他们会造反,他相信何浩然,何浩然的用人之道他自愧不如。土蕃未出兵,一是国力问题,二是许云龙的功劳。
在魏州的许云龙没有完全理会朝廷的决定,答应换那两万几个土蕃俘虏,但定在十月。这个时期北方地区快要下雪了,但并不影响换俘。等对方换完俘虏,基本上已不能出兵攻城。再有其它想法,也只能等到明年。
凭何浩然如此快的进展,李适相信国家明年一定会好得多。不说何浩然那边,一些州府训练的新兵已成熟,在这个冬天就能布置到几个边城。并且他们新得到马帮许多铁料,能打造出更多的神甲。有这些为后盾,今天下朝后,他将十几个文武大臣招到后花园,第一次如此轻松与大家对饮。
“浑瑊他们应该到了吧!也不知剑南和岭南道那边如何了?”李适重重出了口气,这边今年他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有剑南和岭南那边。
这些大臣没李适那样轻松,他们多数人惦记的不是战争,杨炎说:
“安南和南诏国器不精兵不勇,有当平侯和田将军带兵,就算暂时不能进攻,阻止他们绝对没问题。现在我们的大事是换回那些官员及其家属,以定人心啊!”
杨炎并不是举家住在长安,但也有几个亲人在朱泚手中。李适虽对他的话不爽,知道这些人的想法,点点头:
“那边有蔡爱卿负责,想来没什么问题。朱泚并不比我们轻松,他同样想早些换回那些人。加上浩然在石潞二州抓的一些,这次我们能换到更多的人。没能换到的也不要急,迟早朝廷都能将他们救回来的。”
卢杞和杨炎对望一眼,他们有些担忧。朱泚的许多大臣都已将家人带到长安,凭何浩然抓的那些,恐怕有不少人难如愿。卢杞说:
“可惜洛阳郡王在领兵,要是有他负责交换人质就好了。西水府现在是我们的地盘,对方不一定会答应在那里交换。蔡襄蔡大人?他毕竟只是个文官,对军事又不怎么在行,臣怕他一时头脑发热,答应在一些不利于我们的地方交换。皇上,不如让洛阳郡王负责将人质交换过来?”
“卢相说得是,”王延绍没能看见收复长安的一天,前几月在卫州家里病逝。李适为了平衡这些大家族,将礼部尚书一职给了王鑫。王鑫有不少亲人在长安,心里不比卢杞轻松:
“反正洛阳郡王快到洛阳了,将关在檀州的那些人质押到洛阳去,由洛阳郡王负责将我们的人带来。”
李适眼睛一亮,很快摇头声叹:
“晚了,当时你们怎么没想到交给浩然?现在浩然正在去洛阳的路上,哪有时间管这些?此事就交给在西水府的路爱卿处理吧!”
众大臣也知道时间晚了些,没人出声反对。没过多久,李忠宇带着哭声朝他们这边的凉亭走来。众人心中一惊,李适还未问出,李忠宇跪在他面前:
“皇上,我爷爷他已经、已经长逝。”
李适一呆,脸色很快变成伤感,他并不是虚伪。他十分敬重李抱玉,对方为大唐做的贡献不少。本要封郡王,也被对方推辞。
“凉国公什么时候走的?”
“今天早上,”李忠宇呈上一本奏折:
“这是爷爷给我呈给皇上的。”
卢杞叹了声,接过来递给李适:
“皇上还请节哀,凉国公这样的高寿很难得,他是寿终正寝。我们先去凉国公府,商量一下他的身后事。”
李适点点头,接过李抱玉最后一道奏折,看了好一会才将奏折合上:
“辍朝三日,让太子率文武百官去凉国公府,为我大唐送凉国公一程。”
李抱玉的死,当天就派出数十个人到全国报信。此时的东都洛阳,正面临一场严重的危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