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成果和质疑(1 / 2)

加入书签

在古代的农业生产,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是“看天吃饭”,人力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显得极其卑微。

如此也就造成了这个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遭受冲击,马上就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国家动荡不安。

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对此却没有一个准确清晰的认知,出了问题也拿不出有效的具体策略,只能一股脑的往天人感应,皇帝失德之类的方向甩锅。

所以李恪也没办法直接一上来就告诉大家,说什么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这样的效果不高也得不到多少人的认同。

一句话,不啻于对牛弹琴。

你觉得牛笨?

牛还觉得你神经病呢!

正如之前所标榜的那样,李恪选择了行动,让事实来说话。

如今李恪的地位日渐稳固,所得到的关注也比从前更多,有恶意的,有善意的,还有更多出于观望之中的。

所以当农业研究所一出现,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但实际上,大部分不理解的人都对此抱有消极态度,善意的会觉得李恪误入歧途,非常可惜;

恶意的却是在幸灾乐祸,巴不得李恪栽一个大跟头,出个大丑。

更多的人则很是失望,觉得李恪太过名不副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直到农业研究所那边报上来的喜讯——育种出苗率比之往常多出三成!

所有获悉这个消息的人全都惊呆了,紧接着就是各种质疑扑面而来:

“这怎么可能?高出三成的话,那岂不是日后每年的种子都可以省出三成来?”

“是啊,若真是如此还好,若是蓄意欺骗,其心可诛啊!”

“我也觉得不太可能,这么多年下来都是如此种地,怎么,难道他这一个人就胜过往昔数千年的先哲贤达?”

……

还有更恶意的,觉得李恪在平息东海徐氏叛逆之后,故意炮制出这样的消息出来,明明白白的是搞事情!

祥瑞啊!

别说以后增产多少的问题,光一个出苗率就能省下多少育种浪费掉的粮食?

这些粮食又能喂饱多少饥民?

这不是祥瑞是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