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分立(2 / 2)

加入书签

当地百姓本来就眼馋东宫的丰厚待遇,一听说太子殿下在徐州招收人手,满大家的人都疯了一样往太子临时驻晔地汇集。

年根底下本来就有很多人家手头吃紧,又是农闲猫冬的时节,能被东宫招收进去,不管是分配去经营彭城或者其他府县中的商铺,还是要签长契进徐州的集体农庄种地,又或者是被挑出来,成为半职业化的乡兵……

各种“前途”和丰厚的俸禄都足以让穷苦百姓们趋之若鹜。

更有那些本地的读书人,之前被三大家疯狂残酷镇压,一手遮天,根本看不到出头的机会,只能外出游学,一边增长见闻一边苦苦追寻出头之日。

现在好了,不管是商铺、农场还是乡兵营中,都需要大量识文断字,能写会算的“精英”人才。

有人或许会嫌弃,觉得有辱斯文。

可徐州这边的人出头机会太少了,现在太子殿下开始招人,还不赶紧抓住机会就太蠢了。

至于起点太低、甚或是与武夫为伍……

那又怎么样呢?

没看到人家雍州何氏等高品世家的嫡系子弟,都成了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吗?

要是自命贵种,你能贵的过那些骨干教员中的世家子弟去?

能贵的过一品门阀的谢家宝树去?

能贵的过太子殿下这样的天潢贵胄去?

要知道,太子殿下的学问,就连当世唯一的经学大家彭老先生都是极为称许的,这些所谓的读书人,被彭城三大姓压的连世家都轮不上品。

哪有资格说三道四?

正因为有着打量的读书人加入,也让李恪在徐州的布局迅速展开。

甚至于李恪发现此地书生不像别处那么迂腐,大多有过生活阅历和波折,无论说话做事都要务实的多。

以至于李恪不但将徐州驻地的各个新建单位快速填满,还额外多招收了一千名10-15岁的“学”徒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