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加入书签

为首的男子神情冷肃,月光下俊朗五官仿如刀刻,身披玄色大氅,背负长剑,微微匍匐在黑色骏马之上,正挥鞭疾驰。

“萧将军,皇上怎让咱们去接佛骨?”男子身侧一长脸年轻侍卫试探问道。

“你懂什么!”

左侧脸型方正的侍卫呵斥道,看了眼月色神情焦急:“这几日大雪封道,就怕耽误时辰。”

马匹不眠不休几日奔波,几乎已到了极限,若不歇息补给,再精良的骏马也撑不住。

忽的,萧铎抬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背脊长剑在此时嗡鸣震动,好似要脱鞘而出。萧铎蹙眉,屏息凝神,示意众人戒备,单手握缰,悄然摸上背后剑柄。

唰唰——

无数利刃骤然从众人背后破空而来,萧铎双脚紧勾马镫,猛地低身匍匐,紧绷背脊上的长剑瞬间出鞘,反手猛地挥挡开身后破空而来的利刃,“铿”的一声,利刃偏钉入树干,闪烁着淬毒的绿光。

“列阵!”

“是!”

众人击落偷袭暗器,空无一人的枯树林中,顿时出现数十黑影。

安静枯树林,顿时杀机四伏。

而此时,三十里外的客栈喧嚣而安稳。

“禁军统领萧铎?!”青衫书生状似镇定地坐下,细长的眼中红光一闪而过。

有人惊讶道,“那不是晋国公家的世子,皇上身边的近臣么?”

“萧仪成只知游山玩水,怎还占着国公的爵位?”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萧氏乃是前朝皇室母族,若非高宗开国之时的从龙之功,哪能留萧家至今。”

此言一处众人皆沉默。

半晌,自以为见多识广的老伯捋须道:“没想到这一辈的晋国公虽庸碌,一个儿子却极为争气,年少时就跟随主将平定高句丽叛乱,人人赞叹武有萧铎,文有聂相。”

老伯的话瞬间让众人再次找到可谈论的话题,“可不是,咱们大殷啊,有丞相这样的忠良也能长治久安了。”

众人纷纷称是。

大殷国风开明,从高宗开国便广开言路,百姓常以能谈论朝政为风尚。

“什么良臣!”

青衫书生愤然道:“朝政被一人把持,满朝上下甚至地方官都是聂相的党羽,去岁冬月突厥来犯,劫掠边关,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的赈灾粮却迟迟不至,层层克扣到了边关也送不到百姓手中,这就是聂相的手笔!”

“你这小儿!连永安城都发了告示说边境大安,守备将军还上书请求嘉奖聂相,你!”一中年男子刚要再言便被通行的友人按住。

闻言,书生眼中隐隐闪动着怒火,手指捏着青瓷茶盏,骨节发白。

客栈众人没人注意到书生异样,纷纷附和丞相英明,指责书生无知。

当第四个人言辞凿凿地指骂之时,书生一拍桌子猛地站了起来,眸色赤红。

“怎么你还想打架啊,”那糙汉子撸袖子跟着站起来怒道。

书生盯着那人半晌,忽的冷笑一声眼中红光一闪而过,“无知鼠辈!”愤而拂袖离开。

此时,沐浴更衣后一身清爽的霍长婴正坐在大堂二楼,将这场争吵看在眼里,手中茶盏轻转,不置可否挑挑眉,去岁冬月,他和师父刚好在边关,眼睁睁看着在夷人刀下死里逃生的百姓,最终却因饥寒交迫而死,却无能为力。

因为人数实在……太多。

唔,看样子,朝廷是发了赈灾粮么,反正他和师父是没看见。

忽的,一道浓郁的气息从大堂浑浊人气中蜿蜒盘旋,霍长婴转茶盏的手一顿,转眸盯向愤然起身的书生。

眯了眯眼,半晌,霍长婴了然一笑,见那人拂袖愤而离席,手中转圈儿的折扇一顿,闪身追了出去。

待书生走后,大堂之中众人似乎找到了共同话题,正众口一词谴责书生,突然,因寒冷紧闭的大门被“呼啦”一下推开。

北风呼啸着灌了进来。

喧闹骤停,众人皆循声望去,风口处,一身披玄色大氅头戴斗笠,面容冷肃的锦衣男子抱剑而立,男人身后齐刷刷站着几个黑衣劲装的佩刀侍卫。

“掌柜,”

锦衣男子视线扫向柜台,声音冰冷淡漠:“住店。”

掌柜打了个激灵,将手中钱袋往身后藏了藏,磕巴了下道:“客满了,只,只有柴房和马棚。”

萧铎蹙眉,脚步微顿便跟候在旁侧神情惶恐的小二向后院走去。

侍卫中的一方脸男子将房钱扔到柜台上:“我家主子知道明日庙会客房紧张,只一件事,喂好众兄弟的马,否则……”长刀“哐当”一声搁在掌柜面前,正是禁军配刀。

掌柜冷汗涔涔,点头哈腰连连称是。

冬夜万籁俱寂,新月当空。

客栈后院外。

“如此良辰美景,公子奈何做贼啊?”

霍长婴嘴角噙笑折扇随意敲着肩膀,下巴微扬,清冷月光下眉眼到鼻尖显出一种殊异的丽色,正懒洋洋地朝一人踱步而去。

若忽略白皙修长手指间夹着的符纸,便是永安城中世家少年郎也不上的翩翩风姿。

那厢,客栈后院隔墙外,站着的正是方才大堂内与人争执的青衫书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