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不过大家还是很期待这两个品牌到底能够折腾出什么样的全自动驾驶车辆。
那名编辑在看过了美国品牌的自动驾驶汽车后,就回到国内来看国内的了。
他觉得在美国的体验实在太好了,内心也知道国内的技术水平是比不上国外的,所以并没有抱着国内会更好的想法去试驾。
可是,当他看到了国内的全自动驾驶车辆后,他却完全傻了。
“什么?竟然是可以完全全自动的?人不在车里,甚至都不用全程监控车辆就让车子自己开就好了?怎么可能有这么逆天的技术?还是在国内?”
人家美国设计的,起码还有有人在家里监控车前镜头,这个国产的,都不需要人监控的。
产品经理讲解道:“当然,原本我们也是不相信的,但是有了夏云的设计图,我们发现完全按照她的构想去操作,竟然是可以实现的。”
这……还是不可思议啊。
编辑目光呆滞地愣了半天,然后就去试驾了。
这一试驾,嘿……这车辆各方面的科技感和先进程度,都比美国的更高级!
美国的设计,说到底一切还是要依托于人的监控,人可以不开车,但是眼睛要盯着,起码要大部分时候盯着。
而国产的设计,就是人可以完全被解放开来,盯都不需要盯,这就很逆天了。
就光一个国产的品牌不需要有人监控,已经不知道比美国的高到哪里去了。
牛逼,这可真牛逼炸了。
……
……
当天回去后,这名编辑要开始动脑子写稿了,他需要把自己的体验都报道出来。
但是现在在他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夏云的设计完全碾压了艾隆-马斯克的设计。
而国产汽车虽然技术领域比不上美国,但是依靠夏云完美的细节处理和架构设计,出来的成品完全比美国的成品更加现代化和便捷。
这两者……甚至都没有什么可以比较的。
因为,夏云所设计的车辆,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层面。
那么,要怎么写报道呢?
思来想去,他决定还是按照实际情况来写吧。
“据称,艾隆-马斯克的团队,研究了这个自动化驾驶整整五年,耗资千亿美元,由近百名世界各地的顶尖汽车设计者参与设计。”
“该成品,也确实对得起这投资。”
写到这里,编辑觉得是时候开始可以好好说正文了,毕竟前面都是官方说辞罢了。
于是,他笔锋一转,“但是,谁都没想到,这几千亿的耗资,近百名顶尖设计师五年的心血,所有的一切加起来……”
“竟然比不过一个18岁女孩的灵光一闪!”
第114章
美国和国内,两家厂商同时出产了全自动驾驶车辆。
不过国内仅仅是一个不怎么为世界所知的小品牌——鸿途汽车,而美国的,却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特斯拉。
下周,特斯拉汽车就要正式上线他们的全自动驾驶车辆了,正在开一个市场研讨会。
虽然他们隐隐都有些担心会不会自家的汽车,被鸿途汽车给抢去了风头。
但是,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似乎并不怎么把对手放在眼里,即使如今看起来,很多国际上的试驾评价,口碑都倾向于鸿途汽车。
艾隆对下面的人说道:“我并不担心目前试驾口碑偏向于鸿途汽车,你们要知道,那个国家的汽车制造水平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等到真正投入市场量产的时候,驾驶员们会体验出细节的高低的。”
毕竟,他认为试驾仅仅是试驾那么一会儿,并无法体验出所有的细节,而特斯拉汽车的细节等到真正驾驶的时候,一定会打败对方的。
员工们看老板这么有自信,便问道:“那么老板,难道我们就不去管那个鸿途汽车了?他们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销量,毕竟下周我们就要正式上线了。”
接着,各种营销方案就集思广益起来了。
一边的市场总监说道:“我建议去招一批专业的驾驶员,给他们资金,让他们去购买鸿途的汽车,然后从中挑剔出一些致命或者非致命的缺陷,然后汇报过来,我们再拿到市场营销上去做点文章。”
毕竟,要拼质量和细节,鸿途汽车虽然外面粉饰太平,但是内心的缺点一定是不少的,试驾一会试不出来,正式驾驶的时候,一定会体现出来的。
这是正常的汽车竞争方式,不算是抹黑,基本上很多厂商都会这么做,所以这个方案也就被通过了。
艾隆-马斯克先生正襟危坐,似乎是认同了这个方案,他淡淡说道:“那就看看那个鸿途汽车,到底经不经得起市场的挑刺。”
*****
虽然已经开学一段时间了了,但是这几天恰逢假期,夏云不用去学校了。
这天在家里,她和蔚蔚随便聊了几句,夏云谈到自己其实会开直升机,蔚蔚便邀请夏云再去她的别墅里亲自体验一下开那架直升机。
夏云也有些跃跃欲试就答应了,虽然她没有执照。
不过蔚蔚说,在某个无人山谷飞一下,没有人会察觉没关系的。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