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史上第一封电报(1 / 2)
盖州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城池却接连成为实验地,先是火车,然后有电报等新事物在这里诞生。
电报路线的搭建,只有复辽军内部的人才知道,所以这次尝试接收第一封电报,并没有当时火车试车时候弄出的轰动。但是这次见证第一封电报的,是复辽军内部的军官和官员,质量比火车试车时候还要夸张。
楚云作为这个技术的开启者,当然要亲自来见证这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
发报机、收报机放置在盖州站、铁山站。这次是从铁山由科学院的人向盖州站发电。这一段电报线路并不长,所以也容易建立起来。
“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不可能每个汉字对应一个电码。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替代的方案,一个汉字对应一组4位数的阿拉伯数字,再将其转换成电码发出。接收到信号的电报员则对电码按照相仿的顺序进行解码。”
“当然,在铁路通讯领域,我们没有考虑加密的问题。但是在接下来建设的军用电报,我们将会采取加密技术对电报进行加密,防止别人了解电报的原理以后窃取信息。”制造发报机的原美利坚科学家莫尔斯向楚云介绍发电机的原理。
“军用电报线路确实要进行加密。”楚云点了点头。
其余的复辽军军官、官员听不大懂发报机的原理,但是他们大致知道了发报机是个什么东西。
“这有点像是隔空传物,可以不用烽火、鸽子我们就能知道百里外的消息。”
“有这么便利的东西真是能解决我们很多的苦恼啊。以后内政部进行人事调动就不用花费好几天的时间进行通知,各地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也可以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
在场的一些内政官员交头接耳,都十分期待电报机的前途。接下来需要的就是静静地等待铁山站的发报机向这里发来电报。
“画师准备好,务必要如实记录这次历史性的时刻。”
几个大明画师和西洋画师被召集过来,将分别用水墨画、油画记载接收到第一封电报的重大时刻。如此重要的时刻怎么能不留下点痕迹呢。闷骚的楚云想道。这一次自己可是主角啊。
虽说现在楚云没有开启照相机技术,但是除了照片,画也是记载的一种形式,以后这几幅画肯定会价值万金吧。
桌上的沙漏在一点点流逝,画师则小心翼翼地将现场变成画布上的画面。
“嘀嘀嘀”,突然,收报机响动,收报员则专心地辨别声音,手里的毛笔在纸张上进行抄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