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加入书签

祝二太太心头一颤,后头的话再也说不出来。

让女儿躲在京郊,本就是想不到办法中的办法,她自己也清楚,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日后她与老爷去了黎州,就留夕夕一个在京里头,还不是任打任骂,鞭长莫及。

只不过还留一丝侥幸罢了。

“要不然,把你送去你外祖家,扬州虽比不得京城,好歹也是繁华之地,你外祖母又一贯爱你的很......”

“天子下了调令,我本就该随父亲往黎州去的。若是留在京城,由祖母教养,尚还说得过去,要真是久居外祖家,再被有心人翻出来,轻易就可扣上一个不尊圣旨的罪名,到时候又参父亲一本。去扬州,我倒还不如随你们往黎州去。”

“......”

祝二太太沉默下去,好久都没再说话。

片刻后,她问:“你是如何知晓这事儿的?是老太太派人去接你了?还是你大伯母?上午才传出来的消息,他们手脚倒真是快!平日里瞧着不声不响的,一个老封君一个笑面佛,还真以为她们是什么好的,结果在这关头露出狼尾巴了......”

“母亲!”

宜臻蹙眉喝止她,“你胡说些什么呢。”

还在院子里头,非议长辈的话就这么大喇喇地喊了出来,母亲也真是气糊涂了。

“咱们进屋说罢。”

她扶过母亲的胳膊,“趁这会子祖母还没派人来请,我还有好些话要告诉你呢。”

“你说什么?!”

东厢房内,祝二太太只差没把手里的茶杯砸了,瞠目结舌地看着女儿:“你说卫珩?”

“嗯。”

宜臻避开她的视线,“您也知道的,小时候我和卫珩被掳走,刺客其实是冲着昭华郡主去的,卫珩当年救了昭华郡主一命,昭华郡主记着这恩,自然愿意出手相帮。只不过她如今不在京城,便只能托了惠娘娘写信。”

那封信,宜臻最终还是拆开看了。

因为并未封口。

并未封口就意味着,卫珩无所谓她看不看,祖母拿到时,定会以为她看过了。

既然这样,她为何还要老老实实地闭目塞听。

信是惠妃写的,信上有惠妃私印,且卫珩既然敢拿出这封信来,就一定不会在这方面作假。

惠妃在信里说了,她与宁王妃未出阁时是手帕交,祝五姑娘又于昭华郡主有救命之恩,被宁王妃视若亲女,那便也是她亲女。她在宫内无法照看,只能托了老太太多上心些。

信尾处,还特地问了如今祝三老爷外放到何处了,大公子念书如何了。

不长不短的一封信,表达的意思大致便是:留宜臻在京中教养,她可帮祝三老爷调任回京,在祝大少爷的科举仕途上出些力。

惠妃出身曹国公府,育有两位皇子和一位公主,与皇贵妃共掌凤印,她说的话,有时比皇子还有分量些。

祖母不会不考虑的。

宜臻不能把信给母亲看,也无法透露卫珩如今的本事,便只告诉她,一切都是托了昭华郡主帮忙。

不论是她打听到消息后留在京城,还是父亲免去的牢狱之灾,都是昭华郡主出的手。

而归根结底,都是卫珩帮的忙。

祝二太太蹙着眉:“圣上今日早朝才下的调令,昭华郡主远在琼州,如何一日之内便使了惠妃帮忙?”

“调令虽是今日才出的,参朱鞍的折子却上月就到了圣上的案头,宁王那样的本事,想必早就料到了这结果,是以早做准备也正常。”

“......这倒也是。”

祝二太太真是五味陈杂。

她几日几番波折,几块大石头沉甸甸压着,眉头就没舒展过,如今知道小女儿不必跟着他们去黎州受苦,心里头到底好受了一些。

可一想到这是往日里最看不上的卫家小少爷帮的忙,又觉得别扭非常。

半晌,她叹口气,扶了扶宜臻的鬓角:“如今你父亲这般,我也不知该如何自处了,不管这事能不能成,母亲都备份大礼好好谢谢他......那卫珩肯这样帮忙,说不得真是个良配也不一定。”

是啊。

可再是良配又如何呢。

宜臻抱紧了怀里的木匣子,不声不响地垂下眼眸。

给她寄果子,寄算题,帮她动了大人脉求人,看着多殷勤多热心呢。

可是一见面就训她,连面都不肯露。

她都那样说出了要退亲的话,用那样低的姿态,委曲求全示弱又示好。

按照话本里写的,卫郎不愿意的话,就要掀帘而出,泪水涟涟道:你把我当做何人了?我卫珩从不做背信弃义之事,这婚,我便是死也不会与你退的。

但是也没有。

哎,是良配。

只说不定不是她的良配呢。

作者有话要说:对不起晚了这么久。

昨天晚上停电了,抱着电脑去楼下便利店枯坐到四点,由于噩梦般的蚊子大军,只写出了几百个字,早上七点又要起来上班,我真的好努力在补了t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