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2 / 2)
辽州如何如何暂且不论,起码这知州府是她们之前闭着眼睛做梦都不敢梦的。
李大妮怀中抱着苏猴姑,一个劲儿地感慨,“乖乖,这院子是不是忒大了些,咱们刚刚从进门道落脚的这屋子,走了少说也有一刻钟吧!”
苏崇水想得却是别的,他有些愁眉苦脸,“大妮,咱手头确实是有点银子,可到了辽州之后,还能坐吃山空不成?咱得仔细合计合计,往后靠什么吃饭。切不能因为崇文当了官儿就想着要攀附上去,自个儿什么都不动就空享荣华,不然指不定哪天就把财神爷给惹恼了,让我们再倒霉回去。”
李大妮已经被养猪那事给吓破了胆,她哪里还敢再瞎指挥,当下也顾不上感慨了,眼巴巴地看着苏崇水,道:“当家的,我听你的。”
其实在来的路上,苏崇水就已经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了,他还拐弯抹角地同苏崇文打听过辽州的地势水势,听闻辽州临海,辽州城便是修在海边,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只不过这会儿才想着说出来。
“大妮,我打算重操旧业,继续捕鱼!这辽州城紧挨着大海,辽州城旁就是大江大河,我们还能饿着不成?我没别的能耐,水性还算凑合能入得了眼,想来那海中的鱼虾蟹怎么着也不会比咱梧桐庄旁那段河湾里的少,稍微捕捕,肯定够咱俩把日子过下去!”
别看李大妮在家的时候主意正,心胆大,可离了家北上千里,她的心胆都跟着变小了,听了苏崇水的打算,李大妮犹豫道:“可我听说海上的风浪大得很,死人都是一船人一船人死的,是不是太危险了些?还有一个问题,这辽州城统共都没有多少人,挨着大海的人,水性还能差了?要是想吃鱼的话,家家户户自个儿就能捕了来,谁会花钱买鱼吃?”
李大妮能想到的问题,苏崇水怎么会想不到?
他胸有成竹地说,“危险倒是不至于,咱在海边捕就是,实在不行就到入海的那江河里去捕捞,你在家里多巴结着点福星,应当不会出大事。至于说这鱼捕了之后往哪儿卖,我得同崇文商量商量去。”
“依我看,最好是想个办法把鱼卖去不靠海不临河的地方去,你想想咱那县城,一到冬天,富贵人家想吃口鱼都难,咱这儿靠着海,要是能把那鱼制成鱼干,请商队把鱼给卖到不靠海不临河的地方去,肯定能换成银子回来!”
“这海里的鱼虾蟹可比河里的鱼虾蟹多了去了,简直就是天然的聚宝盆,要是能把这些海货都用上,不仅能解了咱的问题,崇文想要重建辽州,我这法子说不准还能帮得上他的忙。”
要不怎么说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不逼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苏崇水才刚到辽州没几天,就盯上了辽州沿海的鱼虾蟹,苏崇山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一路上都盯着辽州城外看,听说辽州城外都是绵延的大山,也决定重操旧业。
可惜苏崇山的运道不算好,一来是大军将那些染上瘟疫的人都隔离到了山林中去,哪里会让他这个现任知州的亲哥往山里钻,万一染上瘟疫,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二来是山林里确实没什么东西了,那一场大雪将山林里披毛带角的走兽飞禽都给冻死个七七八八,哪怕有些走兽钻的洞深,幸免于难了,那也不敢再捉啊,还能连个种苗都不给这山林留?
万一之后这山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那该咋办?
苏崇山同张春芽商议谋生大事,张春芽想了想,拍脑门道:“咱还是养猪吧!原先咱养个二三十头猪都觉得累,但现在不一样了,老三院子里有了丫鬟小厮,连开门关门都有专门的门房,咱也可以添点儿小厮丫鬟,让他们给咱喂猪养猪去!这辽州城里的百姓都为了一口吃的发愁,咱花钱找他们来给咱养猪,他们有了银子,自然就能填饱肚皮了。”
苏崇山发自内心地给张春芽比了个大拇指。
————————————————
苏崇山和苏崇水把两家做的决定同苏崇文说了,就给苏崇文出了一道大难题。
辽州城百废待兴,民不聊生,苏崇山打算养猪,可养大杀好的猪该怎么办?能卖得出去吗?是苏崇水打算捕鱼养鱼,捕到的鱼该怎么处理?
辽州城的百姓肯定是不缺鱼吃的,想卖只能卖去别的地方,问题是辽州地广,从辽州去往京州与蓟州的路也不大好走,哪怕鱼在辽州时还是活蹦乱跳的,去了京州或蓟州就能变成死鱼臭鱼。
还有一个大难题,辽州百姓并不是手里没银子花,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花。
那一场大雪降下来,简直就是阎王爷给辽州百姓下了催命符,田地里的庄稼悉数冻死,人本来就填不饱肚皮,还爆发了瘟疫……往来的商人稍微有点办法的,都躲出这人间地狱了。
幸存下来的那些百姓手里空有银子没处花,难道还能啃了银子充饥?
苏崇文书房里的油灯亮了好几夜,他眼下的青黑色都快赶得上将死之人,总算拟定了一份大致的计划出来。
首先:救人。辽州本来就属于地广人稀的类型,百姓原本就不多,之前又是雪灾又是洪灾,再加上瘟疫,一连遭了三次的天谴,余下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但凡还有一口气在的百姓,不论老弱长幼还是妇孺,都必须救!若是辽州无人可用,那就算穷尽他苏崇文的一双手,也无法扭转乾坤。
其次:修路。隔断辽州与中原的那些山路必须踏平,最好是修出一条宽敞的官道来,能够让外来的商人进入,带动整个辽州的气脉活泛过来。钱如水,流通才能不朽,商人便是那搬水的水车,坐望天下繁华之处,哪里能少得了商人的踪迹?
再次:引人。辽州想要重建,必须从各处引来工匠匠人,手工艺人等等,最好是能让更多的人搬来辽州,将辽州城中那些空出来的屋子都填满,最好是将辽州城再扩大数倍,以辽州城为中心,辐射出去,使得村落屋舍繁多如牛毛……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若是人都不够,那谈什么重建与发展?
最后:通商。辽州虽坐落于北疆大地上,但苏崇文来之前就查过当地的地方志,辽州物产丰饶,那山林之中简直就是聚宝盆,只是地势多艰险,天气多严寒,层层大雪阻隔,才让这些镶嵌在辽州大地上的明珠蒙尘,若是能加以挖掘,定会使这辽州改天换地。如今辽州人数不足,维持日常农桑生产都人手不足,如何将这些镶嵌在辽州大地上的明珠撅出来?商人逐利,这些明珠皆是利,那便利诱商人来!
将自个儿制定出来的四条计策一一看过之后,苏崇文整个人都有些恍然。
他这一年里看的书确实多,形形色.色杂七杂八的书都看,连他自个儿都想不到,平时看的几本书入了脑子里,居然就变成了应对天灾的计策。
“只求圣贤书不诓骗于我,不辜负辽州百姓。”
苏崇文制定好这些计策后,实在撑不住了,倒头就睡。
————————————————
叶桂枝这段时间也没闲着,纵然家里人都已经服下了除秽汤,不用担心染上瘟疫的事情,但她还是有些不放心,总感觉这头顶的辽州天是灰扑扑的,被瘟疫给笼罩了。
她将自个儿在并州时就备好的避瘟香拿了出来,让小厮拿着把偌大的知州府上都给熏了一遍,连那些墙角旮旯都没放过。
除秽汤的方子已经给了葛天明,葛天明带着辽州医署新搭建起来的草台班子以及亲爹葛大夫上阵,在医署门口设了药棚,让辽州城内的百姓带着有官府大印的户籍来药棚中领药,言明每日必须喝三次,每次只能喝一盅,多喝无益且会伤身,连着散了三天的药。
确认城中百姓都饮过除秽汤之后,葛天明又将目光投向那些被隔离到山林中自生自灭的病患。
不仅仅是那些病患,好些驻兵都已经染上了瘟疫,只是军令如山,只要不想被杀头、不想家里人被牵连,这些驻兵就只能守着,等这些染了瘟疫的病患死,也等自个儿死。
葛天明与葛大夫医者仁心,不愿意让放弃任何一个人,父子俩商议之后,决定带着医署往那隔离有瘟疫病患的山林中去。
问题来了,医署人手严重不足,平常熬药都是杨绣槐、叶桂枝等这些熟手来熬的,因为这六十四味药皆是虎狼之药,稍微不注意火候,就可能把救命的良药熬成毒药。
可杨绣槐与叶桂枝这两人的身份特殊,一个是辽州知州的亲娘,一个是辽州知州的夫人,谁敢让这两位去那山林中犯险?
杨绣槐听人说葛天明正为了这个事愁,直接冲到医署去训了女婿,“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顾忌这些那些?人命就这样贱呐!崇文说过,辽州若是想要恢复元气,最离不开的就是人,若是指望男人和婆娘们造娃,最少得十几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壮劳力,现在几碗药灌下去就能救一条性命,你还犹豫什么?犹豫个屁啊!我跟你去!”
叶桂枝不允,“娘,还是我跟着医署的人去吧,我熬药的火候掌握得比你好,再说了,那山林中谁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您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就是因为我年纪大了,这才不怕!就算遇到歹人,谁能看得上我这么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婆子?你就不一样了,你家里还有宝丫头和崇文,还有这里里外外一大摊子的事情得管,怎么能丢的开?桂枝,听娘的,别和娘争这个机会!”
“再说了,哪会遇到什么危险事儿?我是跟着医署的人去,山林里还有朝廷的军队驻扎着,哪有歹人敢在这个时候冒头?他们要是敢冒头,那就把他们的头都给打歪了!”
“再说了,咱家头顶上有福星高照呢,谁敢作怪?”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