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鉴定唐三彩上(2 / 2)
张彬颇为淡定,优雅道:“唐三彩的历史大家也有所知晓了,那么咱们就说说这鉴定的事情吧。”
“首先咱们说说唐三彩的制作材料有哪些。”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的氧化物作助溶剂,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
在烧制过程中,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融于铅釉中,形成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的釉色,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制作唐三彩,是先经过舂捣、淘洗等加工的白色粘土捏制成一定形状,再修整、晾干后,放入窑内经1 000℃烧制,待冷却后,上釉挂彩,再入窑焙烧至800℃即可。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说完这些,围观者一阵惊叹,原来看似简单的陶瓷制品,其工序有这么多,这么繁琐。
张彬说完这些,调笑赵晓辉:“赵大骗子,请问你知道这些吗?”
赵晓辉被问的脸色一白的,他就是个职业骗子,怎么可能知道如此专业性极强的东西呢,当下黑着脸狡辩道:“你有话就说,有屁……不管了,想证明我这尊唐三彩是赝品,就拿出真本事来,别光会耍嘴皮子。”
张彬嘴角勾勒起一摸邪气笑容来,当下徐徐道:“行,我也不和你兜圈子了,
“虽然市面上的高仿品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呢,如果懂行的专家,还是能从一些小细节处看出破绽来的。”
“第一种办法,看胎的区别。”
“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基本常识,是所有论述唐三彩辨伪文章都重点涉及的问题。但从见到的高仿三彩来看,这几个方面是没有根本差别的,就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但是呢,高仿的就是高仿的,做的再逼真,还是有些地方会留下破绽的,这些是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逼真的几个特殊点上面。
第一点、苍老的千年陈旧感。
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
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
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
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第二点、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
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
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
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
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
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第三点、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
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
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
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
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