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2 / 2)
钱尚书只在旁边看了一会儿,便回去做自己的事情。
他对顾邵放心得很。这位毕竟是大齐的状元郎,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地考了上来,没有些真材实料又怎么可能考得中?再说了,那翰林院的几个月也不是白待的。
头一日上职,要说这里跟翰林院有什么不同,大概便是事情多了许多。
翰林院是个清闲的地方,若是不愿意做事的话,那基本是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只要照照样子看看书便够了。只有那些一心想要往上爬的,才争着去做事儿,且还一门心思想要将事情做好。户部比翰林院的事儿,可不止多了一点点,顾邵这一日虽说没有做什么,可也抵得上在翰林院里头三四天的活儿了。
一天下来之后,顾邵仅有的感受,除了户部比较忙些,便是这户部的人实在是有些多了。
比如顾邵叫人做事的时候。他头一日上值,没有记下来众人的名字,就勉强记下了各人官职,结果叫了一声主事,周围五个人都同时应了他一声。
顾邵都被着齐齐地一声“哎”给答得一愣一愣的。
小李侍郎见了也是笑得不行,回过头来给顾邵一一介绍了各人姓氏。
“这位是金主事,这位是王主事,这位是石主事,还有这位,是谢主事。还有两个没来的,回头我再给你介绍。”
就光是这么几个,顾邵就已经听得蒙圈了。
“金主事跟谢主事从前是跟着冯侍郎做事儿的,以后顾大人若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直接跟他们说好了。”
金主事和谢主事两人都是客气地朝着顾邵笑了笑,至于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旁人就不知道了。
顾邵点头记下。
当时是记得清清楚楚的,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转过了头顾邵就忘了差不多了。他记下了金主事,却总是记不住谢主事的姓。
顾邵又是自诩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的人,更不想叫人知道他没记住旁人名字,遂不管什么事,都只吩咐金管事去做,光一个上午,顾邵便找了人家十来次了。
反观谢主事这边,却从来没有被顾邵喊到过。
这两位主事从前跟着冯侍郎跟了不少时间,如今外头都在说,圣上撸了冯侍郎的官都是为了给顾大人腾位子。他们两人,尤其是跟冯大人私交不错的金主事听了,心里难免会有些想法。心里的想法多了,他对着顾邵的时候便总是想要摆一摆脸色,顺便再消极怠工一会儿。
金主事架势摆得挺足的,无奈顾邵就认定了他的姓好记,动不动就喊他。
金主事一次不应他就再喊,再不应再喊,三次还不应,顾邵这才察觉到不对,从公文堆里抬起了头,让人去寻钱尚书。
这金主事这么长时间没来,他得让钱尚书派人去找找。这么大的人,总不至于丢了吧。
至于为何去找钱尚书,顾邵在这儿就跟钱尚书最熟。
人派出去没多久,金主事便吓得屁滚尿流地从外头跑进来了。他哪儿能想到顾邵性子这么刚,他才给了点眼色,人家就要直接告到尚书大人那头。
这还叫他怎么摆脸色?金主事被唬得屁都不敢出一声了。
“人来了?”顾邵抬头看他。
金主事干笑了两声:“来了来了,方才急着去更衣,一时没听见您在叫我。”
“现在不急着了?”
“都已经弄好了。”
“这事可急不得呀。”顾邵在他腿上扫了一眼,人有三急,他也不会在这上面欺负人,“我也不是什么苛刻的上峰,以后要真是急得慌,还是先解决了这事儿再过来回话吧,免得到时候将自己给急出了毛病。”
金主事连连保证:“就这么一次,往后都不会了。”
“行了。”顾邵也省得废话了,将公文给他,“按照我上次写的赶紧下去办吧,记得要快。”
一堆公文接了过来,胳膊瞬间往下一沉。
金主事笑都笑不出来了,只头疼得抱着东西出去了。
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谁让金主事的姓好记呢,顾邵不记得别人名字,单单只记得他呢。但凡顾邵有什么事,必定会冲着外头喊一声金主事。
金主事不用想也知道,这顾大人一定是发现了自己心里头的那点小九九,所以故意在折腾他呢。如今这情况,即便被折腾了也要忍着,谁让他官位比不上人家,后台也比不上人家呢。
金主事咬牙去办事儿去了,留下一个闲到不能再闲谢主事,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谢主事看着忙来忙去的金主事,再看看他自个儿,只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了。可怜这位谢主事,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自己哪里得罪了顾邵,只能越发安安分分起来。
顾邵自己是没这个意思,但是手底下的两个主事却都被吓得结结实实,这之后有人来他们这儿打听顾邵的消息,他们都是封紧了嘴巴,不敢多说一个字儿。
只是众人看着他的态度,大概也知道了这顾大人约莫不是个好相与的。若是个好相与的,这两人也不至于怕成这个样子啊。
可怜见的,定是被顾大人的下马威给吓唬住了,没想到那顾大人的手段这么深。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到了小李侍郎的耳朵里。
小李侍郎也是猜到了点大概,中午吃饭的时候当着钱尚书的面儿,狠狠地笑话了顾邵一顿。
顾邵便是想不丢面子也是不可能的了他挠了挠头,解释道:“户部里头的主事,也太多了些。”
钱尚书道:“这会儿是多了些,往后就好了。”
他将事情掰碎了说给顾邵听。别瞧如今户部的人还挺多的,跟前两年比起来已经是少了不少了。等再过两年,还会再少一些人,如此慢慢地减下去,应该就差不多了。
户部人是多,可如今朝廷哪个官署人不多,不说京城了,就连底下的一个小小县衙,都是人满为患。大齐开国到如今,如今经历了十几朝,每三年一次科举,衙门里之前的一批人都还没有走,新的一批人又过来了。这些人过来了一个又一个,每个都得用俸禄养着。户部为什么穷,为什么拿不出银子来,都是被这些人给生生吃穷的。
朝廷没有银子的时候,被骂的只有户部,却不想想若不是这些不干事的人多了,户部又怎么可能会拮据到这个地步,穷到每每只能在百姓头上动脑筋。
</div>
</div>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