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2 / 2)

加入书签

苏韬并不愿意善罢甘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要彻底地将百泰慈善抹杀,才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而艾米莉娅显然知道该如何配合自己去执行接下来的计划!

……

南北中医斗医,在中医界引起了很多连锁反应,除了火神派和滋阴派之外,其余五派也纷纷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岐黄》、《杏林》杂志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中医行业一时之间,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活跃度足够,自上而下,便形成了一股中医理论研究的浓烈气氛,也逐渐出现许多精英和人才。

随着岐黄研究所在汉州挂牌,中医圈基本已经认可,汉州成为华夏的中医心脏。

岐黄研究所挂牌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医大师、泰斗齐聚一堂,因为此事交给姚羽统筹,所以苏韬没有出面,让姚羽独自负责。

其实这也是为了将姚羽推到很高的位置,不想抢他的风头。

“宋老,窦老,接下来有一个峰会论坛,需要你们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姚羽跟宋思辰和窦方刚微笑着解释道,“主题是少年中医,你们都是老前辈,想事情肯定很深刻,还请你给参会的代表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宋思辰和窦方刚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就是过来站台的,没想到还有其他的安排。

宋思辰哑然失笑,“这可是给我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啊。”

姚羽连忙道:“这也是有大人物要求的,既然现场到了这么多专家,正好搞个思想碰撞,让气氛变得热闹和活跃一些。”

窦方刚哼了一声,“如果说的话,不中听,到时候别嫌难看。”

姚羽知道窦方刚炙热如火的性格,淡然一笑,“正希望窦老将现状剖析得透彻一点。”

伴随着上千人的目光,宋思辰和窦方刚,还有孙程等一些中医泰斗纷纷上台,开展思想交流。

宋思辰的性格比较随和,发言温润如风,“每个行业,每种文化,都会有一个由生到死的循环周期。中医在过去的几十年,渡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时光,正因为遭遇过苦难,所以新生的过程才会更加百折不挠。台下很多面孔,不仅陌生,而且年轻,我认为,中医的未来在你们的身上,相信在蓬勃的朝气推动之下,肯定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窦方刚的观点跟宋思辰背道而驰,“中医不能完全交给少年人,我们这群老家伙也得贡献自己的力量。至于贡献的形式,要进行改变。现在很多老家伙站在关键的位置,倚老卖老,浪费资源,却不给年轻人机会,这是一种将中医逼上绝路的思想观念。谁说中医越老越吃香的?在我看来,年轻中医足够上进,一样可以独挡一面。我们这群老东西千万不能成为中医复苏的拦路虎。我的观点是,从明年开始,过了六十五岁的中医就应该退休,让出核心部门的位置,将机会留给少年人。我第一个带头,明天便会辞去现在的所有职务。放弃职务,不代表离开中医,而是通过其他方式支持中医的发展。”

窦方刚的一番话,虽说有点偏激,但比宋思辰的话,更能引起观众的好感,因为台下都是年轻人居多。

尤其是窦方刚在公开场合表示辞去职务,这让在座很多人都目瞪口呆。

宋思辰其实知道窦方刚早就有此打算,笑着说道:“为了配合老窦,我也宣布明天开始辞掉所有的职务,再次希望姚所长能够收容我俩,给我们一个顾问的位置。”

宋思辰此话一出,下面传出议论纷纷。

“我没听错吧,宋老和窦老都要退休了?”

“我不相信,估计就是个形式,以后肯定还会接诊的。”

“就算是形式或者作秀,那也值得人钦佩,两位中医泰斗太有风度了,哪像我们单位的那些老资历,仗着自己有多年从业经历,不做人事,整天耀武扬威,或者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中医行业这是要变天了啊!”

宋思辰和窦方刚都是行业的顶尖人物,他们以身作则,会引起无数人的效仿,陆续会有一批老中医退出自己的岗位,将责任和压力交给后辈。

孙程和身边的几位老友对视一眼,嘴角浮出苦笑,老宋和老窦两人可是将了自己一军啊。

不过,宋思辰和窦方刚的决定还是有道理的,中医的未来在少年人的身上,他们这些老中医尽管有丰富的经验,但身体的潜能和热血早已耗尽,为何不让少年人站出来挑起中医复兴的大梁呢?

姚羽原本只是想通过峰会,将气氛弄得热烈一些,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他终于想明白了,宋思辰和窦方刚是希望此事,在中医界掀起轩然大波,同时让大家继而关注到岐黄研究所,间接地提升岐黄研究所的热度,可谓用心良苦。

姚羽也看到自己恩师魏白和窦宋二老有着很大的差距,魏白对自己的付出,他一辈子难以忘怀,但相比较于窦宋二老为了中医未来的付出,境界还是低了不少。

魏白为的是北派中医的发展,而窦宋二老为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宋老、窦老,你们怎会做出这样的决定?”魏白感慨道。

窦方刚面带从容的笑容,异乎寻常地温和道:“中医的未来,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啊!有你和苏韬这样的后起之秀,何愁中医不兴?”

第2163章 知识改变命运

成立大会终于结束,姚羽接受了多家行业媒体的采访,他的个人形象不错,谈吐也温润儒雅,因此记者们对他的印象都很不错。

姚羽透露了岐黄研究所近期的几个目标:

第一,面向全球招募顶级的中医研究理论家,聘请他们作为顾问,编辑审核期刊稿件,给予高额的佣金;

第二,下一步要搭建岐黄联盟,面向全国中医高校发出邀请,将所有的论文规整到统一的平台,又专人进行归类、梳理和整理;

第三,引入大数据技术,将中医文献、中医发明,全部纳入数据库,形成符合现代人查阅方式的资料库,面向所有人免费公开;

第四,设立高额的基金,针对中医行业有特殊贡献人,每年度进行选评,给予荣誉及奖金双重激励。

姚羽突然发现工作量十分艰巨,尤其是整理论文部分,将是浩瀚的工程,以自己现在所里的员工,就算是花费上百年时间,恐怕也不一定完成得了。

所以苏韬提出的建议很有创意,招募在职的顶级专家加入论文整理团队,不仅可以减轻繁重的任务,还可以帮助这些中医专家提高收入。

姚羽对苏韬的给力支持,他还是很感激的。

苏韬已经将启动资金转入账户,后期还会陆续有钱到账,他知道这种投入没有十年二十年是无法见到成效,但苏韬义无反顾地决定投入,魄力让人钦佩。

而且,苏韬对姚羽完全放权,不加任何约束,这远比自己在鲁晟集团憋屈的工作,要更加地舒心惬意。

</div>

</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