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2)

加入书签

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亲妈也一样。自打出了事,陈非晚起先是心疼她的,可是在她无数次歇斯底里和莫名发狂后,再多的耐心都能耗到尽头。

于是两看生厌,日子在无声中暴裂,腐烂,心疼变成嫌恶,争吵无休无止。

再这么下去,所有人都得疯掉。

陈非晚和夏文驰商量过后,决定先把她送回老家,避避风头,也能暂时还他们一个清净。

……

夏藤看看眼前幽幽闪光的高兴旅馆,又看看那边的三轮,一咬牙,拎着箱子去了。

她挑了个带斗篷的三轮,看起来比其他的稍微高级一些,起码能挡风。

车夫长了张极其淳朴的脸,问她去哪儿,夏藤打开备忘录,把上面记着的那串地址给他看:“能去吧?”

“能,能。不过到西梁桥得十块,那边晚上路不好走。”车夫说完,有点紧张的看着她,似乎做好了被讨价还价的准备。

这个年代了,还有这种廉价劳动力。

夏藤“嗯”了一声,要提箱子,车夫一看,赶紧从座位上跳下来,“我来我来。”

夏藤没跟他争,撒手让他拿。他接过她手里沉重无比的行李箱,给小心翼翼的扛到了棚帐里,没磕没碰。

夏藤说了句“谢谢”,也钻了上去。

昭县是夏藤老家,边陲小县,她只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在这里生活过两个月。

她对这里的记忆很少,但有些记忆足够深。印象里,西梁桥底下的河总是很急,拍岸的水声夜里都能听着,她每回过桥都不敢往下看,生怕掉进去被冲走。

外婆家就在桥头的高坡上,那时候夏藤一直觉得西梁上住着全昭县的人,因为头天晚上见着的婶儿叔儿,第二天能在街上碰着,第三天又能在公园碰着。

那几年家家户户都有小院,自己种些瓜果蔬菜,养鸡养狗,白天晚上都热闹得很,邻里之间也不关门,搬个小凳儿坐一块聊天。各家都是平房,条件好些的能翻修成白色的砖瓦房,差些的就是最原始的土胚房,外婆家便是后者。每逢下雨,夏藤都担心房子会不会化成一滩泥水。

不过听说后来陈非晚回来给里外都翻新了一遍,夏藤再没回来过,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儿。

关于昭县,她记得的就这么多。说是老家,其实她并不熟悉,这里的人和事,都与她真正生活的地方离的太远,城市发展落后,消息也很闭塞,没成想,现如今倒成了对她来说最安全的地方。

她长得漂亮,且极富个人特色,不说绝美,但绝对是让人忘不了的那种。老天爷赏饭吃,演技仿佛是天赐的礼物,拍了两部文艺电影,小火了一把,网上风评很好,夸她清纯又有不同于年龄的性感,正值最美好的十七岁,可塑性很高,前途一片敞亮。

她的青春是闪着星辉的,璀璨又令人生羡,好像天生就该在灯光下活着。她享受那些充满爱慕的眼神,喜欢众人痴迷于她的模样,它们诱人而纯粹,让她蓬松,心跳加快,像踩在云端,如梦似幻。

有时夏藤就在想,是不是她太过顺风顺水,所以才会在那样辉煌的时刻从高处跌落,重重摔进泥潭里。

出事前一天,她本来在谈一个大导演的本子,是部极具话题性的影片,竞争相当激烈。夏藤名气虽不如同期竞争者,但她是最符合角色概念的,不出意外,这部电影可以把她的身价翻倍,让她的口碑从此树立起来。

可惜,风暴席卷而来的那一刻,她连一声呼救都来不及发出,就被彻彻底底的卷入浪潮之中。

关于她的丑闻事件,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长达一个月。她是新人,脚跟都还没站稳,而对方的背景人脉都牛逼哄哄,碾死她比碾死一只蚂蚁还简单。

舆论本就是可操控的,营销号爆料,造谣被当做“事实”全网转发,吃瓜群众与道德标兵再齐齐上阵,所有矛头都指向她,她发出的公关文在巨大的舆论面前不堪一击,反而被看成“又当又立”的经典行为,人人耻笑。

营销号为了博关注一天恨不得发十条,骂声愈发壮大,而圈内的都知道她惹了谁,没有人为她说话,这脏水别泼到自个儿就是万幸。

现在的人们爱看的,不就是那些个敏感词汇么?

“恶”,便是从这一刻产生的。

狗仔无孔不入,网民时刻紧逼,摄像头恨不得二十四小时贴着她拍,她像被扒光衣服扔在街上人人喊打,漂亮的脸蛋成了罪证。

她本就在小众圈里才说得上话,落入大众视野里,她的清纯是装的,少女的性感变成了色情,气质冷艳被说成看起来就一脸刻薄……情况愈演愈烈,终于,发展成一场网络暴民的集体狂欢,人人都是批评家,真相淹没在众人的口水与疯狂之中,可怜巴巴,无人在乎。

搜索夏藤,紧跟在后面的关键词不堪入目。

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无论落在哪个女孩身上,或许都没有站出来澄清的勇气。

因为那意味着,有些事与标签,要背负一辈子。

况且,舆论一边倒,她已经被拍死在耻辱钉上,永世不得翻身。

车到桥头,夏藤回过神来。

车夫已经下车替她把行李箱扛下来,夏藤掏出手机,“能微信么?”

车夫显然没听懂:“啥?”

“有二维码么?我微信转你,或者支付宝。”夏藤看着他持续茫然的脸,认命的点点头,“算了,你等下。”

她搜了下衣服口袋,里面有几张纸币,拿出来一看,最小的只有二十。

她抽出来给他,“别找了。”

车夫一听,一连摇头,摸索着找衣兜里的钱夹:“那不行那不行。”

“您回去吧,找给我我也用不上。”夏藤没再看他,跳下车,径自拖着行李箱走了。

走出去一截,她还能听到背后那人的“谢谢”“谢谢”“谢谢”。

西梁桥住的人多,房子成排分布,还分几个片区,有点像现在城市里的小区。

从前的石头路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好走了许多,但是路窄,只有一侧有路灯,隔好几米才有一盏。

路是新的,附近的房子也大都翻了新变了样,夏藤记忆里的路标都没了,七拐八拐后,她成功迷了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