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2 / 2)
有朝廷的配合,这种事情就会方便很多。
李世民他们又赞赏了几句,孙思邈等也说了一会儿。
具体如何操作,其实徐长生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丞相们依照徐长生所言,在稍微斟酌一下应该就能具体实施,现在就等医官们在学院学会接种牛痘。
又聊了一会,这才完事。
外面,学生们已经将宿舍腾了出来。
学生们也感叹得不得了,这些当官的怎么天天往学院跑,还有陛下,也来得太勤快了点,以前想见见芝麻官都见不到,现在陛下丞相什么的,动不动都往学院跑。
学生们开始还战战兢兢的,但这些大官来多次了,好像也就那么一回事。
有的官员家里孩子在学院的,已经被学生带去他们宿舍了。
一进宿舍,不由得一愣,真干净整洁。
在他们心中,这么大的孩子,哪会照顾自己啊,他们都做好准备了,以为会看到一副脏乱差的现场。
但……地板拖得没有一丝灰尘,衣服也整齐的收在柜子里面,床上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的。
床是上下位,上面是床,下面就是一个书桌,书桌上的书摆放得一丝不苟,整齐得有些过分,甚至比他们的书房的书还摆得好。
这是他们家那个以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子?
学生见到家里长辈的表情,一副无奈的耸耸肩,“都是严文殊先生要求的,严先生每天都拿着一个小本本记录我们日常作息,衣服脏了要管,书没摆整齐要管,被子没叠好要管,宿舍要是有灰尘,严先生就扣我们的分,不让我们及格……”
说得唉声叹气,不过长辈们听得可开心了,谁不希望自家后辈严于律己,干干净净的样子,这么一看,自家后辈好像的确有些不一样了,头发干净得跟丝绸一样,牙齿洁白得就跟在发光一样,脸上也洗得没有半点瑕疵。
这时,学生已经端着盆子,准备安排长辈洗漱了。
往那盆子里面一看,这些都是些什么,是不是太精致了一些,不过是洗过脸而已?
学生已经介绍了起来,“这是洗头的洗发露,这是漱口的牙膏,这是洗脸的香皂,这是沐浴的沐浴液……头发每天都必须洗,澡也每天都必须洗,洗手的次数就更多了,每天饭前必须洗,衣服每天都必须换洗,严先生天天都要检查,院长说不爱干净容易被病毒侵染……”
长辈们听得都有点懵,天天洗澡洗头发换洗衣服?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
难怪他们家这些孩子,来了学院后一个个看上去明眸浩齿的,活脱脱就是一个个王孙贵族家的公子一样。
说他们是王孙贵族家的公子又有些不一样,他们更多了一些读书人的气质,光这份光洁的外表,都能给人一种好感,不由得道,“我让家里给你送点玉饰佩戴如何?”
加上一些玉饰,绝对就是翩翩公子的模样,得多讨人喜欢。
只是学生赶紧摇头,“学院有规定,男生不得佩戴玉饰,女生不得搽脂抹粉,院长大人说,我们现在正青春,如同最绚丽的朝阳,根本不需要其他东西点缀,已经是最美丽的珍宝了。”
说得似乎也对,这些学生的气质是十分独特的,和王孙贵族家的公子的确不同,也不用往上面靠,他们已经是最耀眼的了,要是真佩戴上一些玉饰,反而少了一份谦谦君子的读书人感觉。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长辈们不由得感慨,严文殊那老头教礼学,教出来的学生果然不一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记得你二叔家那小子也快到入学年龄了,得让他也来学院。”
这么好的学院,家里该上学的都得通知一声,甚至在其他学院读书的,是不是也……
学生答道,“那可得抓紧了,听说学院这次招生只招小班,人数不会像以前那么多。”
按照徐长生的安排,学院每年都会招生,但都只招小班,因为原来的小班会升为中班,中班变大班,学院始终保证大中小三个年级。
学院洗漱是十分方便的,也只有这么方便的设施,才能保证学生每天都能洗澡洗衣服。
学生将洗好的衣服晾了起来,看着自家后辈居然能自己将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也是惊讶得不得了,特别是功勋世家的长辈,这个学院是一个能改变人的地方。
宿舍是统一熄灯的,在学生下晚自习后,有一段时间留给学生洗漱洗衣服,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休息时间。
就坐在下面的书桌边,书桌上的书引起了长辈们的兴趣,拿起来一看,不由得一愣,“这是……”
只见书面上写着,十年科举三年模拟。
学生看了一眼,有些头疼,“这是院长大人让几位先生编著的,十年来所以科举考试的考题汇总,院长大人说,每次科举考试的内容虽然都不同,但其实出题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只要认真将这些考题做完,科举也就那么回事。”
听得一群长辈懵得很,翻着书看了看,果然发现每一届科举考题都不同,但似乎都很相似啊。
这本书简直就是专门针对科举的,要是自己还没参加科举,恐怕都忍不住心动。
这么重要的书,居然就这么随意的放在课桌上,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又翻了翻,嘴里念叨了两句,好书好书,然后又拿起另外一本……
如果说刚才那本十年科举三年模拟已经足够让他惊讶,那么现在这本简直……
只见书上面只见写着几个字,十年国策,吞了一口口水问道,“这是?”
学生看了一眼,脑袋更大了,课业繁重啊,“这是我大唐十年以来,重大国策的详细分析。”
十年以来,重大国策的分析?这可把一群长辈惊讶得心都在发颤。
别的学院的学生还在学四书五经吧?他们的后辈已经在学治国之策了?这特么是不是太超前了?
而且还是将十年国策编著成了一本书,这种总览大局的书,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了不得的,能够培养出怎么的大局观?
学院怕不是在培养考科举的学生,这是在培养丞相吧?
打开书,果然是十年来的一些大事件,以及处理方法,然后长辈们又懵了,因为这本书不仅仅只是记录这些国策而已,还有李纲等先生的批注和分析。
其中一道批注特别的惹人注意,因为它的切入点实在太惊奇了,让人根本无法想象,但这些分析和想法哪怕是他,都如同醍醐灌顶一样。
思路之清奇,让人见之难忘。
↑返回顶部↑